蔡文姬是邺下文人集团中的才女。《胡笳十八拍》传为蔡文姬所作,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作品以感人的音调诉说了蔡文姬一生的悲苦遭遇,抒发了对故土的思念和不忍骨肉分离的强烈感情。让我们在这凄美的古乐声中,开始了解这个创造了“建安风骨”奇迹的“六朝古都”邺城吧!
中国最低调的“六朝古都”图文:邯郸老崔有关“邺”,老崔早就想出一期图文,但苦于无从下手。一是因为,有关“邺“的史料、故事、传奇,太过丰富,不知从哪儿开题;二是因为,地面上留下的遗址、古迹、留痕,几近空白,找不到可供鸟瞰的景观。而老崔视野的特长,恰是在航拍图片上,力求提拽出蕴藏其中的历史地理知识,并进行简洁明了的解读。
▼(邺城遗迹位置示意图。邺南城宫殿区遗址发掘现场,位于倪辛庄村北的漳河右岸。制图邯郸老崔)近日听说,在漳河故道里,文物部门正在发掘邺南城宫殿区遗址,面积达平方米。遂前往,并俯拍了几张现场图片。由此,下决心出一期关于“邺”的图文。因为,中国历史中,“邺”是不可逾越的一段;邯郸历史文化中,“邺”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独立存在。
▼(请横屏观看。宫殿遗址发掘现场全景。摄影邯郸老崔)▼(宫殿遗址发掘现场一角。摄影邯郸老崔)提起“邺”,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听说过。人教版小学课文《西门豹治邺》,讲的就是这个地方。但是,若提起“六朝古都”,几乎所有人脑海中闪出的,一定是“南京”这座城市,而不曾想起地处中原的“邺”,也是一座“六朝古都”。
▼(金凤台遗址广场上的曹操塑像。图片上端的两块草坪,是铜雀台和冰井台基址。摄影邯郸老崔)“六朝古都”在中国历史上有2个,一是建邺城,二是邺城。南方的建邺城(南京),从三国的东吴开始年间,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连续六朝在此建都;同一时期,北方的邺城(河北临漳),先后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有趣的是,南京之称为建邺,不知是否与古老的邺城有关联?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深究一番。
▼(请横屏观看。邺城博物馆。摄影邯郸老崔)历史上的邺城古都,位于现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内。目前已经陨落为一个刚刚由香菜营乡更名而来的普通的建制镇——邺城镇。
▼(邺城古都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境内,地处临漳县城与河南安阳市之间的漳河两岸。制图
邯郸老崔)邺城古都始筑于春秋齐桓公时。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占据邺城,营建王都。邺城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古代都城规划建设、建安文学兴衰、北朝佛教兴灭的重要依托。
一、都城营造一代枭雄曹操,自公元年占领邺城开始,营造邺城就成了伴随其一生的事业。
▼(位于临漳县城的曹操塑像。照片提供齐沐)曹魏邺城的营造,在我国城市建设史上地位辉煌,业内人士认为堪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的典范。▼(邺城城市布局及功能分区图。制图邯郸老崔)邺城的城市布局,开创了中国古代城市以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先河;在城市功能分区上,宫城、官署与居民生活区有序分隔,宫城、外城双重结构,形成棋盘形封闭式布局;在城市路网构架上,经纬龙骨,棋盘交错,首创城市主干道与皇宫丁字形交汇的新格局。后来的隋唐长安城、北宋汴梁、元大都、明清紫禁城,以及日本奈良城等,都是借鉴和沿袭曹魏邺城的城市规划模式。▼(邺南城宫殿区发掘出的宫殿柱础,巨大而精美。可以想见当年宫殿的恢弘。摄影邯郸老崔)晋·左思《三都赋》中有一篇“魏都赋”,对邺城之恢弘状貌作了详细描述。古文功底超强的小伙伴,可以去研读一下成就了“洛阳纸贵”这一成语的《三都赋》。这里,用最通俗的语言,简要介绍下曹魏邺城的恢弘建制。▼(邺城博物馆天井中厅的邺城复原沙盘。邺城开世界城市营造先规划后建设的先河。摄影邯郸老崔)曹魏邺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外城总计七座城门,南三北二东西各一。东部建春门与西部金明门之间,是一条东西贯通的大道,将邺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中心为宫城区,宫城区西边为苑囿(铜雀园),东边为戚里(权贵所居)。南部,布局了下级官署衙门、市场及居民区。▼(邺城博物馆中陈列的邺城宫殿建筑构件,精美绝伦。摄影邯郸老崔)宫殿区从南到北位居城市中轴线。从南城门中阳门至止车门,再至宫城正门端门,后立钟楼、鼓楼,其后为文昌殿。文昌殿为“天子朝会宾客,享群臣,正大礼之殿”,为外朝正殿。文昌殿东侧的听政殿作为相府,是常朝、日朝处。两殿后为后宫。▼(邺城复原沙盘局部,铜雀三台复原模型。摄影邯郸老崔)邺城最为天下所知的建筑群是“曹魏三台”,这与唐代诗人杜牧精彩诗句的广泛传颂不无关系。“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让多少人对历史上硝烟弥漫的“赤壁之战”,在逆向推演之后,充满了种种浪漫、魔幻的畅想。▼(请横屏观看。曹魏三台仅存的金凤台遗迹。摄影邯郸老崔)“曹魏三台”修建于铜雀园西侧,以城墙为基础修筑。自南向北分别是金凤台(金虎台)、铜雀台(铜爵台)和冰井台。三台储有大量战备物资,台与台之间以浮桥阁道相连,具有军事、游乐双重功能。▼(卫星地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曹魏三台和城墙的痕迹。制图邯郸老崔)为什么在魏晋四百年的乱世里,无数人居邺城而称孤道寡,而在大统一的年代里,这里却成了无人问津的荒败废墟?▼(邺南城宫殿区发掘出的残破建筑材料,每一件上都有考古工作者科学严谨的文物标号。摄影邯郸老崔)这里面有着深层的地缘地理因素和历史原因。一是邺城位居漳河下游,数百年来,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其上游黄土高原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的水患限制了邺城的发展空间。二是大运河“永济渠”的开通,使得连接许都与邺城的水利枢纽“白沟”失去了意义,进一步削弱了邺城作为都城的发展优势。三是隋王朝崛起之时,后来成为隋文帝的杨坚为了永绝北方割据之后患,下令将所有居民南迁四十五里,彻底焚毁邺城,一代帝都就此陨落,成为一个传说。▼(传说中的曹操拴马桩,是一颗巨大的生机勃勃的古柏。摄影邯郸老崔)二、建安文学东汉末年,曹操挟持汉献帝,统一北方,使社会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时期,文学的发展也获得了相当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由于曹氏父子的倡导及参与,一批文学士人,在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同时,聚集在邺城铜雀台下,形成了邺下文人集团。他们创作出许许多多表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生活,展现时代风貌的文学作品,使得建安时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繁荣时期。
▼(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和领军人-曹氏父子。照片提供齐沐)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三曹”和“七子”。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请横屏观看。临漳县城的“七子园”。摄影邯郸老崔)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其代表作《蒿里行》描写了军阀混战时期的惨景,《短歌行》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诗歌委婉悱恻,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所著《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曹植写《七步诗》的原委,尽人皆知。其留世的诗赋文章很多,知名的如描绘人民痛苦生活的《泰山梁甫行》,描写爱情的《洛神赋》等。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句,可知建安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请横屏观看。临漳县城三曹园中的“建安文学馆”。摄影邯郸老崔)现代人对“建安七子”的生平事迹,除孔融、陈琳、王粲等少数人外,大多已经茫然无知了。
▼(请横屏观看。临漳县城的“三台园”。三个象征“三台”的汉阙亭台将三个小岛连接起来。摄影邯郸老崔)孔融名气大,是因为家喻户晓的“孔融让梨”道德礼仪故事的传扬。另有成语典故“小时了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皆源于孔融相关的故事。陈琳为人所知,是因为他曾替袁绍起草过《讨曹檄》,文中酣畅淋漓痛骂曹操祖父三代,列数曹操种种大逆不道的劣迹,曹操读后气冲天灵,却意外治好了头痛顽疾。有关王粲的故事,“驴鸣送葬”最有特色。话说王粲去世后,世子曹丕对前来送葬的众好友说:“仲宣平日最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声驴叫,为他送行吧!”于是,一片驴鸣之声响起。
这些让人记起的故事,有的与文学无甚干系。可见人的留名,一定要有故事,那怕是荒诞不经的故事。下面的“七子”塑像立于临漳县七子园内。
▼(孔融(年—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照片提供齐沐)▼(陈琳(?-年),广陵射阳(今扬州)人。照片提供齐沐)▼(王粲(年—年),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人。照片提供齐沐)▼(徐幹(年—年),北海剧县(今山东寿光)人。照片提供齐沐)▼(阮瑀(约—年),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照片提供齐沐)▼(应玚(—年),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人。照片提供齐沐)▼(刘桢(年―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人。照片提供齐沐)在建安前期征战频繁趋向统一的历史时期,建安文人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臆,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被鲁迅先生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诗歌、辞赋、以及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给这乱世,增添了一抹浓郁的文采,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横屏观看。临漳县城的“三曹园”。摄影邯郸老崔)从建安七子的生卒纪年看,陈琳、王粲、徐干、应玚、刘桢五人都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年)去世的。据考,除王粲的死因存疑外,其他四人均死于当时的一场大瘟疫。至此,建安七子全部陨落。建安文学也由此戛然而止。
三、北朝佛都佛教在邺城的传播与兴盛,始于汉晋时期,初盛于后赵,大盛于东魏,鼎盛于北齐时期。
▼(邺城出土佛造像。摄影邯郸老崔)据记载,佛教鼎盛时,仅邺城就有寺庙四千所,僧众八万人。邺地几乎村村有寺庙,家家供佛祖,佛事繁盛,香烟缭绕。佛图澄、释道安、慧可都是邺城的著名高僧。慧可是汉传佛教禅宗二祖,他在邺地传经弘法,普渡众生,使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那时的邺城,当之无愧就是中国的佛教中心,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邺城出土佛造像。摄影邯郸老崔)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中国社科院和河北省文研所合作,组建了邺城考古队,对邺城遗址展开了持续近40年的考古考察。-年,考古队发现了一个宏大的寺院遗址,并对其佛寺塔基进行了发掘。遗址位于邺城南侧的赵彭村,是北朝时期的皇家寺院塔基,被认定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高级别的佛寺遗址,是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邺城出土佛造像。摄影邯郸老崔)年1月,考古队在临漳县习文乡北吴庄北侧的河滩内,意外发现了一个佛造像埋藏坑。经过发掘,一次性出土佛造像件(块),是建国以来出土数量最多的佛造像埋藏地。这批佛造像,时代跨越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和隋唐,部分佛像有铭文,各个时期纪年明确。造像题材主要由卢舍那、观世音、思惟太子以及释迦多宝等。造像工艺精湛,品相精美,多数为背屏式,所用材料95%是汉白玉,多数有彩绘和贴金痕迹。这些,印证了邺城佛教曾经的辉煌,有利地佐证了邺城作为中国佛都的历史事实。
▼(邺城出土佛造像。摄影邯郸老崔)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说:邺城北朝皇家寺院塔基遗迹的发现发掘,件佛造像的惊世出土,充分印证了古都邺城在北朝晚期作为中原地区佛教文化传播中心的历史地位。千佛出世,必将吉祥临漳。
▼(邺城出土佛造像。摄影邯郸老崔)邺城,这座在历史上充满了魔力和魅惑的城。它让无数枭雄和暴君为之神魂颠倒,以此为基业之地或国都,疯狂的营造它,让之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城,令天下万邦为之倾倒和膜拜。然而,沧海桑田。这一座辉煌大城,也随着一茬茬枭雄霸业的转瞬即逝,一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请横屏观看。由近及远:冰井台基址、金凤台基址、铜雀台遗迹依次排列。摄影邯郸老崔)出生在邺地附近的报告文学大家李春雷先生曾经畅想:如果有可能,我们真的应该邀请皋陶、鬼谷子、齐桓公、西门豹、项羽、曹操、苏东坡等先贤大儒,在铜雀台上,共餐一桌,商议振兴临漳之大业。相信,他们都会真诚地出谋划策。毕竟,他们都曾是这片土地的先贤。
▼(请横屏观看。临漳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请先贤大儒来此议政,真是一个有趣的、科幻的,充满穿越感的想法。摄影邯郸老崔)期待“邺城”重现!祝愿临漳振兴,祈福临漳吉祥!
▼(邺城出土佛造像。摄影邯郸老崔)●END●
本文已获老崔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