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读诗丨杜牧与苏轼,异曲同工咏赤壁
TUhjnbcbe - 2021/9/7 14:56:00
编辑说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杜牧的《赤壁》都以赤壁之战为主题,历时以来颇受人们喜爱。这两首同一主题、不同体裁的经典之作,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孔见、泰山学院景迅做出的分析——

唐代杜牧的七绝《赤壁》与宋代苏轼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都以赤壁之战为主题。杜诗以工巧见长,苏词以豪放著称;杜诗借物入题,即小见大;苏词则放笔直干,直接描写。两者都是文学史上的名篇,可谓异曲同工、各有千秋;堪称双峰并峙、千古绝唱。杜牧的《赤壁》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几个共同点:第一,从标题到内容都以三国时代著名的赤壁之战为主题;第二,都提到赤壁之战的关键人物周瑜及其夫人小乔,含有“英雄美人”的审美意蕴;第三,都寄托着怀古的情感,所谓“发思古之幽情”。然而,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一一来看。1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一首七绝,只有四句。要用这样短小的篇幅来抒写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谈何容易!但杜牧匠心独运,巧妙地选择了很难为常人所注意的一段沉入江底沙中的“折戟”,出人意料地由此切入正题。诗人“磨洗”掉历史的锈迹,鉴定此断戟确系赤壁之战的遗物,随即展开丰富的想象,发出别具一格的含有抒情意味的议论。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和战场景象,简短的文字也不允许他那样写,而是假想一旦“东风不与周郎便”,火烧战船的战略未能实现,战胜者不是吴蜀联军,而是曹魏一方,那么东吴的两位著名美女大乔小乔就会成为俘虏,在“春深”的美好时节被锁在铜雀台中。那将是怎样一种悲惨的结果!包括美人在内的美好事物被摧残、被毁灭,乃是战争失败之惨重的标志之一。诗人反面设想孙、刘失败,也就是正面赞叹“周郎”指挥若定、大获全胜的风采与功绩。此种笔法十分委婉、含蓄,而又精炼、警拔,是绕开正面、另辟蹊径的侧面描写。这首诗构思新颖,笔法工巧;举重若轻,而又字字千金;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寓意的深刻,胜过千言万语,确系大手笔、“大制作”。赤壁之战是最终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关键性战役,所谓“孙氏霸业,系此一战”。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而杜牧此篇亦为即小见大、以简驭繁的千古名篇。两者有着惊人的神似。对于这样一首名诗,在文学史上却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彦周诗话》云:“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此纯属冬烘先生的迂腐之见,因而理所当然地遭到后人的批评。如《四库提要》有云:“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此确系真知灼见,乃是真正读懂了杜牧这首诗。正如上文《四库提要》所云,二乔并非普通人物,而是东吴统治集团中最高层次的两位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统领东吴水陆兵马与曹兵赤壁鏖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二乔的遭遇尚且如此,“社稷存亡,生灵涂炭”自是不言而喻,可想而知。诗人也正是以此种“不欲质言,故变其词”的曲折笔法,来反衬赤壁之战孙刘大胜对东吴的重大历史意义。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写法与杜牧大不相同。

他首先以宏伟的气魄与豪放的笔法,直接展示古战场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惊心动魄的壮阔景象,而就在这样雄奇、宏阔的自然背景下,东吴都督、年轻的兵马统帅周公瑾登场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新婚燕尔的青年将军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样一位“雄姿英发”的青年将军,面对强大的曹军,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谈笑间便打得对手“灰飞烟灭”。何等威武,何等潇洒!加以夫人小乔的衬托,英雄美人交相辉映,为作品增添了无限美感。这首《念奴娇》除了正面描写战场、战争和塑造英雄人物之外,还有着浓烈的抒情气氛,充分表达了标题所示的“怀古”情怀。如篇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作者在篇末暗笑自己因“多情”而“早生华发”,发出“人间如梦”的感叹,一方面是赞叹周瑜年纪轻轻便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则是叹息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字里行间虽渗透着一股消极情绪,然而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却是掩盖不住的。苏轼是北宋词坛乃至中国历史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这首《念奴娇》又是苏词中豪放派篇章的代表作,在文学史上久负盛名。当时就有人说,苏词适于“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俞文豹《吹剑录》),而后人甚至以词中语句“大江东去”和“酹江月”作为《念奴娇》词牌的别称,可见其影响之大。杜牧的《赤壁》是其诸多具有史论色彩的咏史绝句中的代表之作,在历史上同样产生过重大影响。最耐人寻味的是,直至一千多年后的当代,人们尚以“折戟沉沙”来称说某些事件,可见其影响之深远。由此可见,这两篇作品确实异曲同工,各有千秋,双峰并峙,名垂千古。

(改编自年12月23日《语言文字报》文章《异曲同工咏赤壁》;作者: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孔见、泰山学院教授/景迅;图片来自网络)

(文字编辑、校对:郭雯熙;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诗丨杜牧与苏轼,异曲同工咏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