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文化在旅游产业中有什么作用?地位如何?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俗话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许多旅游景点其实是人文历史景点、文化景区。旅游文化和旅游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有核心作用。文化部和旅游部合二为一,叫作文旅部,就可以深刻说明这一点。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历史上有很多诗人、作家,他们喜山乐水,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千年来传颂,成为民族记忆和民族景点,他们吟诵和描述过的景色、江山、景点,也成为了知名景点。可以看作一个文化IP,例如苏轼和黄州赤壁,李白和白帝城,白居易和九江,欧阳修和琅琊亭等等,还有岳阳楼记和岳阳楼,滕王阁序和滕王阁,都是名人、文人的作品带动了旅游景点,成为文人们的打卡地。这些作品收录于中小学、大学课本、教材,也使得人们耳熟能详,心向往之。
近代、当代也有许多散文家、作家、小说家的作品带火了故乡或者一个城市,一个景点。例如沈从文和湘西凤凰,鲁迅和绍兴,郁达夫和北京的秋天,老舍和济南的冬天,朱自清和南京。这都是著名作家、著名作品使得一个城市,一个景致名扬天下的例子。
一些名人的故乡、故居,也被一些仰慕者和粉丝朝拜、朝圣,这也是一种文化,名人文化。例如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张爱玲故居、曾国藩故居等等。名人的故事,名人生活的地方,名人的传说,名人的励志,名人的思想,也吸引他们的学习者、仰慕者前来朝拜、问津。
文化有很多种,美食文化、园林建筑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中国是一个有历史积淀的国度,许多历史典故、历史遗迹、历史建筑也是旅游景点,例如官渡之战遗址、殷墟遗址、赤壁之战遗址,北京钟鼓楼、万里长城、南京城墙等等。中国人喜欢缅怀历史,发幽古之情,属于一个传统。文史不分家,作家往往也是历史学家或者历史爱好者。一些博物馆本身也就是历史文化景点,展出文物,普及诉说城市历史、展出城市文化、城市记忆。
文化还有宗教文化,中国古代的佛教、道教名山、高僧、宗派、建筑、雕刻,一些祖庭,一些禅话,一些公案,还有一些建筑、雕刻等等。例如四大石窟,还有几乎所有名山都有道观、佛寺,乃至于古代文人在寺院留下的诗歌、散文等等,也属于宗教文化旅游、宗教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各地有许多古建筑和近代、当代建筑,桥梁、城墙、园林、高楼大厦,这些建筑也是一种文化,建筑文化历史旅游,也是旅游的一部分,苏州园林、颐和园、万里长城、故宫、布达拉宫、十三陵,这些历史建筑也是民族文化、民族美学、民族传统的一部分。很多人喜欢凭吊、怀古、纪念、追思,感受时空的浩渺和悠远,思考过去和当下,这也是旅游的一部分。
一些青山绿水,自然景观,也带有诗意、哲学、美学,也具备文化属性,电影、影视、短视频文化带火一个景区,名人带火一个景区,作家诗歌、散文、作品的传播和影响力使得一个景区知名度、美誉度提升。人们旅游本来就存在困惑,去哪里儿呢,也许看到一篇游记,一篇散文,一个故事,几张图片,一个短视频、一篇新闻报道,就被种草,埋下了去旅游,去探索的念头,这也是一种文化,新闻、传播、媒体文化。
中国还有很多民俗文化、各地都有特产风物,也有各种美食,旅游购物,旅游吃喝玩乐,品尝各地美食小吃,也是游客非常喜欢的旅游内容,有人旅游甚至就是为了吃吃吃,不吃好,不吃点特别的特色的,就不高兴,觉得遗憾。中国是一个吃文化大国,也是最讲究吃的民族之一,所以各地美食、各地小吃、各地特产,也是吸引游客的原因之一。有些人的旅游就是美食文化游、餐饮考察游,所以旅游也包括美食文化旅游。
任何行业都有文化,旅游文化包罗万象,简单的流水账日记,或者到处搜索拼凑的百科式同质化文字,乃至于打卡游、到此一游,只能说是转转、看看,不能说是旅行和旅游,旅行、旅游是高层次,有目的的探索和阅历,不仅仅是休闲,而是学习、修行、提升。(字)
文
苏白传媒苏白
其他:部分图片供模拟想象,不代表文字特指。
#文化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