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学者作家爱煲剧,爱上大长今其实是
TUhjnbcbe - 2023/4/4 20:24:00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近月深居简出,安住家中,多看电视,无意间看了几集《安家》,并撰短文好评之。年轻友人知道我一向读、写、教诸务繁忙,竟然会“煲剧”,有点惊讶。我笑说这次是“小煲”而已,曾有“大煲”呢。所谓“煲剧”,是指有耐性地、一集一集地追看长篇电视剧。用文火煮食物,慢慢地熬,谓之“煲”,如煲粤式米粥。“煲剧”一词大概源于粤人聚居的香港。很多年前我曾追看《三国演义》和《围城》,后来热看《大长今》,把剧集“煲”得像广东米粥那样熟透、烂透。认识的学术界、文学界的前辈中,如余光中之于《琅琊榜》,王蒙之于《解放》,都是“大煲”;金耀基则曾宣称会好好观看《大长今》全剧。

作者:黄维樑

废寝忘食方成年

在美国和香港看电视剧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我的中学和大学时期,香港的首个电视台一开播,就像“芝麻开门”般广受市民欢迎,纷纷入内“淘宝”。那时电视台并没有自己制作的连续剧。后来赴美留学七年,发现有一种连续剧俗称“肥皂剧”(soapopera),全美三大电视网络(即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都有,且是主打节目,拥趸极多。我的时间主要用于读书、写论文、做助教,偶然看看,不敢“煲”。爱“煲”的是一般美国家庭妇女。这些剧讲的都是富贵人家的恩爱情仇、悲欢离合,节奏缓慢,多在午间播出;观众可能一剧就“煲”个五年六年,总也“煲”不熟、“煲”不烂。

在香港有人误解,以为肥皂剧是轻飘飘软绵绵如肥皂泡沫一弹就破的戏剧。不对。它之得名,乃由于这种连续剧播出时,插播的广告多是肥皂、洗衣粉一类家庭主妇购买的商品。家庭妇女是主要观众,也有男士喜欢追看;他们通常在中午从办公室回到家里吃饭,和妻子一起“煲”。我念的是文学,电视经常播出由名著改编的电影;光是由莎士比亚戏剧改编的,就观赏不尽。在美国进修,提升学术文化修养,七年之“养”后返回香港教书。

年的香港电视已全为“彩电”。回到香港我的家,大约一年后,《家变》开播,风靡了香港。几十集的电视剧,汇集婚姻爱情、家庭伦理、社会现实于一“锅”;观众“煲剧”,火红了周润发和汪明荃。此剧热播,电视台加紧炮制,推出的《网中人》也轰动,网住全港的眼睛。港人追着看,就像百多年前法国人追看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英国人追看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

追这类通俗剧,正如追武侠小说一样,是可以“泥足深陷”的。《汉书·艺文志》论小说家,认为其“街谈巷语、道听途说”吸引人;不过,志向远大的君子“致远恐泥”,所以不沉迷。我没有远大志向,不会“致远恐泥”而会“致近恐泥”。书刊、文稿、学生作业就在书桌、在书架,近在咫尺之内;要是凡剧必“煲”或剧集一看就全“煲”,我就没有“致近”的充足时间,以务正业了。

《三国》和《围城》:寓学习于娱乐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内地的一部剧集在香港播出;这次我欲罢不能,“克制”不了了。二十多年前令我穷追猛看的是《三国演义》(后来称为“老版”《三国演义》)。刘备、张飞、关云长一下子在香港百姓千门万户的屏幕上栩栩如生起来,诸葛亮足智多谋起来,曹操奸诈霸道起来,为香港的观众“演义”——忠义的义。桃园、草庐、赤壁、华容道、五丈原等布景或外景,香港的古装片包括武侠片是布不出来也拍不出来的。人物造型呢,香港哪里去找可与孙彦军、唐国强、鲍国安、吴晓东、陆树铭等匹敌的演员?(演员的名字我后来看资料才知道,那时候连唐国强这个大名都没有听过。)演技太妙太俏了,选角都不做第二人想。演关公的那一位,“扮相”我认为是百万中无一的选择;他从罗贯中的书走出来,从种种最“像”关公的关公画像和雕塑活出来。后来香港拍了《赤壁》,内地拍了新版《三国演义》;其中关公的形象,我认为十分不俏。

“老版”的故事情节、人物对白,基本上都跟着原著。把小说原著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有种种方式,“老版”是极为忠于原著的所谓“直译式”。香港的电视直到现在也没有“回看”的机制,当年我不能天天定时“守机待剧”,真正“煲剧”是影碟出来之后的事。我在大学有一两年讲授《三国演义》,作为通识教育的一个课程,影碟大派用场。我把剧集的几个片段作为“折子戏”,让学生观看;既欣赏好戏,也重温经典的名段名句。

由钱锺书名著小说《围城》改编的十集同名电视剧年推出时,忘记了什么缘故,我没有先睹的快乐。可能当年香港没有播映此剧。我后来买了VSH版本,又买了DVD版本,先后看了两遍,有些片段“煲”得成糜成糊了。场景如赵辛楣请方鸿渐等吃饭,原著和剧集同样妙趣横生,机巧的对白令人喷饭。又如教育部派“视学”到三闾大学视察,校长和诸教授严阵以待。“视学”讲话时干咳几声,三句不离“兄弟在英国的时候”,真是警句。稍微早几分钟,“视学”昂首阔步进场,斯时也,配乐响亮夸张,这一小段更见精彩。“视学”片段的原著不到百字,而电视剧加以演绎扩充,是个聪明的“原著+”,绝对是编导的神来之笔。

我对内地的影视明星并不内行,看了演方鸿渐的陈道明,认识其演技精湛;看了演李梅亭的葛优,认识其演技精绝。演赵辛楣的英达一样精彩,原来他是台湾大学外文系已故主任英千里的儿子英若诚的儿子,啊,有此祖孙“一脉相承”。此剧的编、导、演大概可以“一时之最佳选”来形容。《围城》电视剧也属于“直译式”的改编,据说钱锺书先生观看之后,老怀大慰,大加表扬。此剧集对我来说,既有高级的趣味性,也有高阶的教育性——我在港、台的高校教现代小说教到《围城》,就精选几段,让学生寓学习于娱乐。

爱上《大长今》?

写学术论文!

十多年前韩剧《大长今》在亚洲各地播映,韩国自然不必说,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都把她“煲”得大热特热。“致近恐泥”的我,观看她(对,这里用“她”字不用“它”字)乃出于偶然。内子看得津津,我想此剧一定很有情味。挨近内子一看,很快就给迷住了。我研究《文心雕龙》这本文学理论的杰构,其中分析文学作品的各种风格,有一种是“雅丽”,是作者刘勰最为推重的。如果要我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主角大长今或是饰演她的李英爱,必定是“雅丽”。我看电视剧,通常都断断续续很少一“煲”到底;如今看长长的八十多集大制作,也如此。然而,毕竟真是多看了。幸好内子没有以小女子之心,量度大丈夫之腹,以为我贪看美女,以为我爱上了大长今或者李英爱。

《大长今》从女主角到整个戏剧风格,非常雅丽,非常有正气,非常能发挥“炳耀仁孝”的精神。当年我正在写作一系列论文,把《文心雕龙》的理论应用于古今中外文艺作品的批评。我的“创意”来了:以“炳耀仁孝,悦豫雅丽:用《文心雕龙》理论析评韩剧《大长今》”为题撰写论文。就这样,我购买了此剧集的影碟,从头慢慢“煲剧”,边看边做笔记,理直气壮把她看个遍。

内子以大女子之心让我看《大长今》,我这个大丈夫言而有信,几个月后写出了万多字的学术论文。论文的“内容提要”包括以下几个句子:“这剧集宣扬儒家思想:仁孝之外,还有忠义礼智信等美德。主角大长今集诸种美德于一身,已臻圣者的境界。《大长今》在表现手法方面,中心人物鲜明,脉络清晰,结构前后呼应。剧集故事有传奇性,重情,有细水长流的爱情,但还不算滥情。饰演大长今的李英爱温柔雅丽,人见人爱,是洛水女神,是汉江明珠。”我也根据《文心雕龙·指瑕》的原理,指出她的一些瑕疵。

学者作家爱“煲剧”

我写的论文涉及对《大长今》的“接受美学”,因而包括这样的材料: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教授退休前夕,在记者招待会上,被问及以后的行止;他说以后生活较为不忙碌、不紧张,要把《大长今》好好看一遍。余光中先生在世时,也表示过喜欢追看她,真是人见人爱。内子不止一次对我说:“你们都是喜欢李英爱罢了!”我自然免费为这些前辈同事做辩护律师:“非也!非如此简单也!”最近王蒙先生在文章中说疫症期间,他把整部《解放》剧集重看了一遍,可见诸人“煲剧”与“褒”美女没有必然关系,更没有心“抱”美女的有“邪”思想。

从前宋淇和余光中两位,都爱“煲”英国广播公司(BBC)摄制的剧集;宋淇力荐《故园风雨后》(BrideshedRevisited),余光中激赏《克罗迪斯》(I,Claudius)。当时香港仍然是英国殖民地,剧集制作上乘,宋、余两位又擅长英语,加上中文电视台的粤语剧集,对他们显得“鸡同鸭讲”,其爱看文史兼胜的英国剧,可谓顺理成章。这些剧集当然也深得香港很多本地和外籍人士欢迎,“煲剧”固不分中外也。

文学是一种以文字为媒介的“形象思维”。阅读作品,我们要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观看电影、电视,我们直接享受映像的声色之美。文学人爱阅读,让想象力驰骋;文学人兼爱有声色之美的电影、电视。

看清和、平安、乐利的唯美剧集

内地制作的剧集,近年在香港热播的越来越多;前有《甄嬛传》等,近有《庆余年》,都配上了粤语对白,在黄金时段让港人饭后“煲粥”。台湾的朋友近年则购买影碟,自由自在地看。三年前我与家人到高雄探望余光中先生夫妇,89岁的诗翁说他看了四五遍《琅琊榜》,说故事很吸引人,服饰、布景等非常讲究。他多看几遍,把故事脉络和角色对白理个清楚。

《安家》之后,内子说《清平乐》快来了,有范仲淹、晏殊、欧阳修啊。我这个文学人一听,乃决定拨冗以待,看看文学史名家的形象如何被诠释、被“激活”。来了,看了开头几集,不禁大赞其风格的精雕细琢,仿佛要表示无愧于宋代的精致文化。剧中人物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其文化含金量之大,为我历来所仅见。内容思想且按下不表,只说化妆、服饰、布景和摄影等形式的讲究,内子和我就一再称道:香港制作的古装剧集,早就无法与内地相比,现在更有如鱼雁的沉落。我想起从前令我惊叹的日本唯美电影《细雪》,也许要找个时间重看,然后比一比其精致唯美了。

《清平乐》的原著小说为《孤城闭》。武汉曾封城,真是“孤城闭”;现在重开,武汉乃至全省、全国,有“清平乐”了——清和、平安、乐利。

(原标题:“煲剧”谈经验·“褒剧”论经典)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者作家爱煲剧,爱上大长今其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