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苏轼寒食帖如果非要估价,那就是无价
TUhjnbcbe - 2023/4/6 8:13:00

公元年,苏轼为父亲苏洵守孝三年回朝,正值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变法,因反对新法受到王安石等改革派排挤,苏轼打报告申请到外地任职获批。

这是苏轼仕途的分水岭,之前一帆风顺,之后屡屡受挫,甚至差点要了命!

年,先任杭州通判,通判是宋太祖设立的,相当于杭州知府的副职,并监督知府行政。

年,朝廷派沈括到江南巡视,沈括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科学家、《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发现了苏轼有一些对新法表达不满的诗词,以诽谤朝政上奏神宗,神宗不以为然,不了了之。

之后又调任密州(山东诸城)、徐州等地知州,几任地方父母官的任期,苏轼体察民情、因法便民,政绩还不错,同时让苏轼亲眼目睹了神宗新法的种种弊端,心知自己无力改变,就屡屡诉诸笔端,发了些牢骚,乌台案后被捕后,苏轼也承认了。

年,调任湖州知府,4月20日到任后,上表谢恩,其中有一句话,竟使自己身陷囹圄,险遭杀身之祸。

苏轼《湖州谢上表》:“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这句话让宋神宗不满,也受到新派(改革派)和御史台官员的弹劾,很快宋神宗下令逮捕了苏轼,乌台诗案案发。

因为这起案子,由监察御史告发,御史台有很多柏树,栖居了大量乌鸦,所以御史台也叫乌台,乌台诗案也因此得名。

苏轼被押解京后,新派一心致其死地,在苏轼的诗词文集、往来信札中,搜集了大量的“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的“罪证”,并涉及几十人,甚至牵涉到了司光马、曾巩、驸马王诜等,宋神宗非常恼火,再三下令严查。

因为在狱中,苏轼曾和儿子苏迈约定,平时送青菜和肉菜,如判死罪就送鱼,因为家中没钱了,苏迈出去借钱,临时交待朋友代替送饭,恰好朋友送了熏鱼,苏轼看到送鱼了,以为自己要判死罪,给弟弟苏澈留下了两首绝命诗。

后来,因为旧派大臣的力保,王安石也上书:“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苏轼被贬职黄州团练副使,属于武职文配的闲职。

由于经历了严重的仕途打击,甚至是生死劫,在任黄州团练副使期间,苏轼变得心灰意冷,因为为官清廉,任的又是闲职,苏轼在黄州的日子过的比较拮据,甚至带领家人在城东开垦了一块坡地种粮种菜,算是自力更生吧!

不过,毕竟是一代文豪,这段时间反而激发了苏轼的创作激情,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传世佳作,书法史上有名的《寒食帖》也是这段时间创作的。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苏轼的《寒食帖》,宽34.2厘米,高18.9厘米,行书墨迹17行字,

先是于流传到河南永安县令张浩手中,因为张浩和黄庭坚是好友,公元年7月,张浩带着《寒食帖》谒见黄庭坚,黄庭坚看到此帖极为欣赏,感叹他的好友苏轼屡遭贬职,思念并同情之余欣然作跋。

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颜鲁公即唐朝颜真卿,杨少师即唐未杨凝式,李西台即北宋初期的李建中,在黄庭坚看来,苏轼的书法兼三大大书法家之意,属于神来之笔,就是让苏轼再写一次,恐怕也写不出来了。

黄庭坚和苏轼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也都是文学、书法大家,所以两个人亦师亦友,人称“苏黄”。

后来《寒食帖》传到南宋文学家张浩的后代张縯手里,张縯和陆游关系也非常好,也是当时有名的诗人、书法家,张縯在卷后另纸题记。

明朝的时候,辗转到了董其昌手里,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董其昌题清朝入关后,据说纳兰性德四处打听《寒食帖》的下落,并花大价钱购得,纳兰性德早逝后,《寒食帖》被藏于紫禁城乐寿堂内,公元年4月8日,向来喜欢附庸风雅、舞文弄墨的乾隆皇帝,偶然间看到了此帖,当然忍不住手痒,在这篇千古珍品上留下自己的墨迹。

乾隆题

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以后一人。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后有山谷跋,倾倒已极,所谓无意于佳乃佳者。坡《论书诗》云“读书万卷始通神”,若区区于点画波磔间求之,则失之远矣。乾隆戊辰清和月上浣八日。

为彰往事,又用上好的仿澄心堂花笺纸题写“雪堂余韵”四字。

雪堂余韵什么意思呢?

前文说过苏轼在黄州期间,因为穷困潦倒,在黄州城东开垦了一块地自耕,为了平时方便携一二好友在此抒怀洒意,自己动手搭建一座草棚,正好赶上天降大雪,所以给自己的草棚起名就叫雪堂,并题了“东坡雪堂”的匾,所以乾隆在《寒食帖》卷首写下雪堂余韵四字。

雪堂搭好后,宋朝的另一个文学家米芾经常来作客,一起彭瑟抚琴、吟诗作对,至于《寒食帖》是不是在雪堂写的,就不得而知了

清咸丰十年(公元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黄州寒食帖》或被抢走或被烧毁,但是幸运的是之《寒食帖》遗落民间,后为广东人冯展云所得。

也许《寒食帖》注定要经历火灾,逃过了圆明圆大劫,逃不过冯展云家的一次火灾,《寒食帖》还是差点被烧毁,冯展云也是真爱,不顾一切抢了出来,但是留下了永恒的火烧痕迹。

冯展云去世后,被文渊阁大学士,北京国子监祭酒盛昱(字伯羲、伯熙等,号韵莳等,爱新觉罗氏,满洲镶白旗人)密藏。

盛昱去世后,复由大收藏,书画鉴定家完颜景贤(字享父、任斋,号朴孙、卯庵、小如岸等,满洲镶黄旗人)收藏。

公元年,《寒食帖》又到了收藏家颜世清手里。这一年的12月19日是苏轼诞辰年,颜世清作跋以作记念!

东坡《寒食帖》山谷跋尾历元明清叠经著录,咸推为苏书第一。乾隆间归内府曾刻入《三希堂帖》。咸丰庚申之变,圆明园焚,此卷劫余流落人间,帖有烧痕,即其时也。嗣为吾乡冯展云所得。冯没,复归寓郁华阁。展云、伯羲秘藏不以示人。亦无钤印、跋尾。意圃云“逝十年”始由朴孙完颜都护购得。”越六年是为戊午,乃由朴孙转为寒木堂。此数十年未经著录辗转递藏之大概也。余恐后来无由知其源委用持,识于卷尾,若夫,书之精妙,前人评定,第一断推,古今公论,余复何言?戊午东坡生日瓢叟颜之记。

公元年,颜世清在日本游览时,将《黄州寒食帖》以元的高价出售。被日本大收藏家菊池晋购得。

在菊池手里,和冯展云一样,都视《寒食帖》为生命,都有一场似乎是注定的火劫,公元年9月,日本东京发生大地震,菊池家因灾致火,所藏古代书画几乎全部被毁,菊池先生冒着火烧崩塌的危险,把《寒食帖》抢救了出来。

不久,菊池将《黄州寒食帖》寄藏于好友日本著名的汉学家内藤虎次郎(号湖南)处,公元年4月,菊池先生嘱请内藤为《黄州寒食帖》题记。内藤两次题跋,记录下《黄州寒食帖》从中国藏至日本的大概情形:

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卷引首乾隆帝行书“雪堂余韵”四字,用仿澄心堂纸致佳者。东坡诗、黄山谷跋并无名款。山谷跋后又有董玄宰跋语。张青父《清河书画舫》云,东坡草书《寒食诗》当属最胜,卞令之《书画汇考》亦已著录。阮芸台《石渠随笔》云,苏轼《黄州寒食诗》墨迹卷后有黄鲁直跋,为世鸿宝。“戏鸿堂”所刻止苏诗、黄跋,其后张縯一跋人未之见其跋云云,彭大司空云。縯跋所谓永安,庭坚为作仁宗皇帝御书记者也。庐山府君乃公裕弟公邵,官通直郎,知庐山县。张氏世为蜀州江原人,云出留侯之裔,故以三晋署望也。虎按:卷中“埋轮之后”印实系张氏所钤。又有“天历之宝”及孙退谷、纳兰容若诸人印记,可以见乾隆以前历世迭更珍袭之概。乾隆以后授受则详于颜韵伯跋中矣。韵伯为颜筱夏方伯子,家世贵盛。大正壬戌来游江户,时携此卷遂以重价归菊池君惺堂。癸亥九月关东地震,都下毁于火者十六七。菊池氏亦罹灾。先世以来收储荡然一空。惺堂躬犯万死取此卷及李龙眠《潇湘》卷而免于灾,一时传为佳话。此卷悉脱圆明之灾,今复免旷古未有之震火,虽云有神物呵护,抑亦惺堂宝爱之力矣。及惺堂命以跋语为书其事于纸尾。此卷为见存东坡名迹第一,则张、董诸人已道之。张文襄亦称为“海内第一”(见梁节菴题签,节菴者,文襄门下士也)微特芸台谓为无上妙品。(《石渠随笔》评东坡《武昌西山诗帖》卷云“苏迹”极多,当以此与《黄州寒食诗》为无上妙品)可知精金美玉市有定价云尔。甲子四月内藤虎书。

予于丁巳冬尝观此卷于燕京书画展览会,时为完颜朴孙所藏。震灾以后,惺堂寄收予斋中半岁余。昕夕把玩,益叹观止;乃磨乾隆御墨;用心太平室纯狼毫作此跋,愧不能若东坡。此卷用鸡毫弱翰而挥洒自在耳。虎又书。

年,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的王世杰先生打听到《寒食帖》的下落后,低价购得此宝,后来带到了台湾,回到中国人手进而,《寒食帖》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园。

《寒食帖》书法苍劲沉郁、笔酣墨饱、神充气足,飞扬飘洒,继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后,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是出多少钱都不卖的国宝!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轼寒食帖如果非要估价,那就是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