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再赏苏轼和他
TUhjnbcbe - 2023/4/6 20:44:00

苏轼的诗词已经流传了很久,读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也有了宽广的胸怀;念他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再也禁不住思亲的情绪喷涌。

他没有陶渊明心境的淡泊和明远,没有李白可望而不可即的潇洒和飘逸,没有杜甫“济时肯杀身,时危思报主”的忧郁和沉重,没有白居易的闲适与乐天,却独具自己穷达融通的从容风度。

读他的诗词,成为了一种时尚,也已化为了提振我们心灵的文化养料。为了更好地理解苏轼和他的诗词,让我跨越时空,回到他那个名流蜂拥、浪漫而又悲情的时代。

01家教严格,少年得志

苏轼的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对苏轼和苏辙兄弟从小教育严格,他的言传身教,使得他们既接受了正规而良好的文化艺术的熏陶,同时也赋予了他不拘礼教、开拓进取的精神。

所谓学而优则仕,才华出众的苏轼,经过历练之后开始向仕途进发,当年21岁的苏轼和18岁的苏辙在父亲的带领下,赶到开封参加科举考试。苏轼用他天才的文思与妙笔,一举成名天下知。要不是当时欧阳修一时糊涂,他就是第一名,不过也顺利地在二十二岁时中了进士。

02政治生涯

(一)反对王安石变法

苏轼初登仕途元时,正是北宋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士大夫呼吁改革变法的时期。苏轼公然反对新法,几次上书皇帝要求停止新法。

官场上有人故意弹劾苏轼,他也已感到情势艰险,不宜在朝久留,就要求外任。在这一期间,苏轼的诗在杭州和密州时期有重大发展,初步形成了豪放词风。(如《念奴娇》、《百步洪二首》)

(二)谪居黄州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谪居黄州,苏轼尚在盛年,却被放逐到这个文化落后的江城,并无实际官守,无一事可为,这种打击落在热爱生命、满怀抱负的苏轼身上,必然构成最无助的压迫和痛苦。他亲自耕种,以这些收获捐济自己的困匮。

在这段时期里,苏轼的思想上的一个重大变化:佛老思想成为他在政治逆境中的主要处世哲学。他把生死、是非、贵贱、毁誉、得失视作毫无区别的东西,有逃避现实的消极倾向。同时又帮助他观察问题比较通达,坚持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黄州四年多的谪居生活,他写出了绝唱千古的作品: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承天寺夜游》、一篇《江城子》。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对比同一时期的隐逸词作品,这些作品或超尘旷达,或任性率直,或安逸闲适,但都离不开也即不上东坡先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凡脱俗之气。

(三)再贬惠州、儋州

在黄州四年谪居生涯后,苏轼又到汴京做官,思想有了很大转变,经过长期对新法的认识,苏轼开始明白其价值,向王安石靠拢。但是旧党人物又抛弃王安石新法,打击苏轼兄弟,苏轼又开始了他在惠州,儋州的贬谪生活,这期间的作品有《定风波》、《蝶恋花》、《惠州一绝》等。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03词作风格

纵观苏轼的三百余首词作,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却为数不多,只占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反映了那段时期苏轼积极仕进的心态,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既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也深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再赏苏轼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