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文化苦旅喜欢旅行你有过这样的经历
TUhjnbcbe - 2023/4/7 21:14:00
北京著名皮肤病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525899.html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到了一个地方,手机留下数千张的照片,心里,却什么也没留下。

拍照发发朋友圈,感叹几句好美啊,却也停在感叹。各种景色似乎各异,却不知道这些山山水水,究竟哪里不同。和别人聊起来也只是再一次重复感叹与赞美而已。

于是去了一个又一个地方,都是走马观花。记得在听学长课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走遍天下,你可能只是个邮差。

这是我在年,去过上海、安徽黄山、苏州、杭州以后的真实写照。当时我不懂,不懂为什么我去过了这些地方,拍了这么多照片,吃了这么多东西,见过这么多的人,心里怎么还跟没去过似的呢?

真正知道原因,是看了《文化苦旅》之后。在在读《文化苦旅》的过程中,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才是看山不只是山,看水不只是水。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与不读书的差别。

01

《文化苦旅》一书,是余秋雨先生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佳作。

用序言的话说,《文化苦旅》是用脚丈量大好河山的书。但我想,不止是用脚,更用读过书,赋予了山河更深刻的魅力。

在《文化苦旅》中有这么一句话: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

于是,余先生冲着王维的那一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

一路上除了沙漠便是白茫茫一片,抵达阳关只见荒落土墩,可是,文化为他装点了这整一片荒芜。那些书中了解到的人事物,把整个阳关丰富了。

又在到达杭州的时候,看见杭州如此美丽,而更见背后千百年的“创造美丽”。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到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再到钱镠整治城市系统。最后在写到苏东坡救助“西湖美女”中,看到潇洒的苏东坡,没有潇洒起来,“宁肯不做诗人,也要做真正的男人。”

反观我自己,在看《文化苦旅》之前,我去过杭州,这个苏轼曾两度为官的城市。可是我去过,留下的,却仅仅只有手机里的照片。

在读完整本书以后,《文化苦旅》更告诉了我为什么要读书。

是为了去到都江堰不只看到奔腾的水,还看到李冰“至圣至善的遗言”;是到了莫高窟,看到的不只是壁画和雕塑,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是倘若我到了黄州赤壁,我必然会抚着“赭红色的陡坡”,想起看书时,心疼苏轼而留下的泪水……

那些我曾经见过的景色,有了更加独特的魅力。那些我不曾到过的地方,想象边界却被无限拓宽。

02

在苏州的狮子林、拙政园里我曾感叹:要是自己提前了解了这里的人文故事,知道了这里的历史、风土人情,那么我看到的,也许就不再是一堆石头,不再是被围起来的桌椅,而是殿里神采飞扬的人物——是乾隆皇帝挥舞着笔杆,赐下真趣等匾额,是君主朝臣演绎起精彩绝伦的故事。

如果不读书,每一处景物都是雷同的山水草木,差异可能只在那天的天气与游客……其实逛一个就够了,完全没有必要勉强自己。

我想起知乎关于读书的高赞答案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

“为什么要读书?当你思念一个人的时候,你可以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而不是只会说:我想死你啦。”

下面有人评论说,你要是平常这么讲,人家会觉得你脑子有毛病。

可是不一定要说出来,而是至少当你想表达这样感情的时候,能说“我想死你啦”也能讲“为伊消得人憔悴”。

就像我们去旅行,当我们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心里可以联想到一些诗词、人物故事。于是这个景色事物,就远没有那么单薄,而是以山水为载体,体悟我们读过的书。

我特别喜欢一位旅行达人房琪,在她vlog里曾说,她在普陀山上了船才明白王勃所说:“南海海深幽绝处,碧钳嵯峨连水府」。比起碧海蓝天的温柔,乘风破浪可能才是大海的真相。”

我们读过的书,让我们到过的地方、走过的路里都变得生动丰满。我们见过的景色,因为书籍才与众不同。

看书,本就不是为了别人看的。旅行亦是希望自己“历经山河,仍觉人间值得”

03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年国庆假期66.4%的游客,参观了人文旅游景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不难看见越来越多的人,旅游的景点目的地往往是人文旅游景点。

就像《文化苦旅》一书经久不衰的原因:人们来寻景,是来寻诗,更来寻根植心中的文化归属。

去岳阳楼,或许就是想找寻《岳阳楼记》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爱晚亭或许是为了找寻那一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始终相信,对文化的尊重与热爱是根植在每个人心中的。是在人文的支撑下才有了真正不同的景色。

景色说到底千篇一律,可一个饱读诗书的学者,和一个很少阅读的流浪汉,来到同一个地方,他们眼里的世界肯定是完全不同的。

书籍传承的文化世界,时间酿造过后,搭配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更有韵味。

如果在旅行中,你只是走马观花,就很难触碰到真正的山水。如果你只读书而不旅行,就很难跳脱书本,感受文字的温度。

就像同为山同为水,同是楼阁同是洞,《文化苦旅》明明没有什么景色的细笔勾勒,却能够让我们想象到,某带个地方是一个有着怎样风土人情的地方,甚至还没有见过那里的图片,也会开始心生向往,被无限拓宽想象边界。

为什么?因为书籍。

正如余先生把他看过的书化在了山水之间,又形成的书。我们看余先生的《文化苦旅》,便通过书看到了山水之间的文化。于是山,不只是山;水,不只是水。

最后:

“读书是最充实的旅行,旅行是最深情的阅读。”

景色,千变万化,说到底还是山水草木。真正让山水不同的,是我们在山水之间所看见。

读书与不读书的差别在哪呢?

——山水之间。

愿你我在最充实的旅行里,读最深情的书。

文/而小已

图/《起风了》电影剧照

作者简介:做喜欢的事,仅此而已。我是而小已,00后白羊座,用轻盈的文字传递力量,很高兴认识你!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苦旅喜欢旅行你有过这样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