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不会悬腕书写,被学生嘲讽为石压蛤蟆,作品
TUhjnbcbe - 2023/5/13 18:39:00
白癜风在线咨询专家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91170.html

“把笔无定法,要使虚且宽。”这句被不讲究执笔的人当作挡箭牌的名言,出自宋代集大书法家、文学家、画家、美食家为一身的全才式艺术巨匠苏东坡的《论书》。

因为他的学生黄庭坚在《跋东坡论笔》中说,“东坡不善双钩悬腕,故书家亦不伏于此”。有人便依据这些话,判断苏东坡执笔用三指单苞,用笔全用偏锋。明代的董其昌也听说过这些传闻,并说:“坡公书多偃笔,亦是一病。”

苏东坡

不但用笔被人质疑,结字也让人诟病,证据又是他的学生黄庭坚。因为,黄庭坚说苏东坡的字如石压蛤蟆。石压蛤蟆源自王羲之的《笔势论十二章·节制章第十》,“不宜伤长,长则似死蛇挂树(腰肢无力);不宜伤短,短则似踏死蛤蟆(言其阔也)。此乃大忌,可不慎欤!”

人们也是纳闷,“用笔结字都不济”的苏东坡,他的《寒食诗帖》怎么就排在十大行书的第三名了呢?

苏轼寒食诗帖

《寒食诗帖》是苏东坡自撰的诗作,那年是他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他触景生情,遣兴抒怀做了两首五言律诗,这帖正是书录此诗。

排在第一位的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拍第二的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我们知道《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遣兴制作。四十七岁那年,与贤人逸士于兰亭雅聚,曲水流斛,大家对酒当歌,吟诗作赋。有人将这些诗作整理编撰成册,请王羲之书写序言。

冯承素兰亭序局部

此时的王羲之,酒至酣醉,兴致盎然,才思隽永,挥斥方遒,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序文言简意赅,通过描写环境的清雅、雅集的欢畅,来反衬曲终人散“不知老之将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悲凉。字与书与意三合而一,内容和形质和用笔互相衬托。所有的情感在点画的提按顿挫之间流荡,也在文辞雅句内徜徉。

王羲之的行书、草书作品颇多,件件都是神品。《兰亭集序》之所以脱颖而出,就是因为此贴很自然地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复制的神品。

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也是如此,用一种凝练沉痛的文辞、纵逸豪放的书写,自然地展现出悲愤激昂的情感。他超出了书写的范畴上升成为心意的投影,是“抒怀”的典型代表。如今那些说书法可以脱离文字的人,怎么能够形神皆满?

《寒食诗帖》也是这样的即兴制作,满纸皆是苏轼的惆怅、忧郁、无奈和苍凉。黄庭坚题跋说:“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佛处称尊也。”

苏轼寒食帖局部一

苏东坡这首诗苍劲沉郁,包含了生活的凄苦和精神的孤寂,感人肺腑。跟诗仙太白的诗一个高度,甚至可以说李白也有不及之处。书法上兼有颜真卿、杨凝式、李建中笔意。这样的作品假使东坡再写一份,肯定是不能的。

说真的,如果不是苏轼不善悬手,这幅作品排序还可以上升。不过不善双钩悬腕,并非不能中锋用笔。董其昌很推崇苏轼,见苏轼的作品不下三十多幅,但他还是看得出苏轼的中锋用笔。其中在跋《赤壁赋》中写了那句话,“坡公书多偃笔,亦是一病,此《赤壁赋》庶几所谓欲透纸背者,乃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每波画尽处,隐隐有聚墨痕,如黍米珠,恨非石刻所能传耳。”

苏轼寒食帖局部二

董其昌说了,听说苏轼用笔不能双钩悬腕,这也是一个大毛病。但是这幅《赤壁赋》或许就是传说的力透纸背的。它全用正锋,这就是苏轼版的《兰亭序》,每个点画的收笔处都有米粒大小的墨珠。可惜,这不能用石刻来传达。(董其昌做了刻本)

这些都说明苏轼的用笔没毛病,只是和时人不同罢了。至于黄庭坚说他的字如石压蛤蟆,则并非嘲笑他的结字伤短。

黄庭坚跋苏轼寒食帖

这是在《独醒杂志》中记载的,“东坡曰:‘鲁直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轻论,然间觉褊浅,亦堪似石压蛤蟆。’二公大笑,以为深中其病。”苏轼调侃鲁直瘦长,鲁直调侃苏轼褊浅,但都不用王羲之所说“死蛇挂树、踏死蛤蟆”中的“死”。

故二公都有小病,然而小病又是各自的特点。黄庭坚的叫长枪大戟,苏东坡的叫丰润敦厚。苏东坡的这幅《寒食帖》就是带着忧怨的美妇,浅吟低笑处无不动人,这些都是其脱颖而出的原因所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会悬腕书写,被学生嘲讽为石压蛤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