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一生奔波在被贬的路上的北宋文学界的第一大
TUhjnbcbe - 2023/7/22 21:40:00

当所有人都奋斗在选举的路上时,这个人就厉害了!他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奔波在被贬的路上。

他就是北宋文学界的第一大V——苏轼!

苏轼的一生颠沛流离,却名动全国,上至皇帝太后,下到市井百姓,他随口一句,就是10W+,甚至连高丽、辽国、西夏这些国家的粉丝都疯狂的为他点赞。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文学大V,艺术大咖,却一生坎坷。

20岁的苏轼,一篇清新洒脱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深受两位考官赏识,本来妥妥的第一名却因为考官欧阳修为了避嫌,生生的挪到了第二名。

不过结果就尴尬了,原来是考官欧阳修误将这篇文章认为是自己弟子曾巩的作品了!于是,欧阳修说了这样一句话:“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苏轼《归安丘园帖》

如今想来,欧阳修之所以如此称赞苏轼,一方面是苏轼的卓众才华,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处于误改名次的愧疚,否则谁会无缘无故为他人免费打广告呢?

于是,通过欧阳修的大力宣传,苏轼的名声大噪,每有新作,必定受到无限追捧。正当苏轼准备大展身手时,苏轼的母亲却病故了。

北宋时期极注重孝道,家中父母去世要为其守孝三年。三年期间,孝子要粗茶淡饭,不得与妻子姬妾同房,不听丝弦音乐,不搞娱乐活动。于是,苏轼就只能一心只读圣贤书,才致使苏轼守丧期满回京,在嘉佑六年应中科举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

苏轼《获见帖》

本可以一路开挂的人生,却半路杀出个丞相王安石要变法!当然很多朝中大臣都是不愿意的,不过苏轼胆子最大,就上书谈论新法弊病。王安石当时就想:“你一小兵,还敢说我的不是,御史你过来,你去皇帝面前给苏轼穿个小鞋。”

就这样,苏轼被迫出京任职,但是远离京城的苏轼如鱼得水,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可是,就在元丰二年,43岁的苏轼,调任湖州知府,本来只是例行公事,给皇帝发份文件而已,结果苏轼的这封《湖州谢表》写的那是声情并茂,即使是官样文章,也非要加上一点他的文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苏轼《游虎跑泉诗帖》

正所谓:不作不死,一封《湖州谢表》让新党终于抓到了苏轼的小辫子,说他“愚弄朝,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于是才上任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

然而,几次频临被砍头境地的苏轼,最终却因为变法领头人王安石一句:“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而从轻发落了。

出狱后的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职位相当低微,还没有实权,心灰意冷的苏轼,便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

苏轼《潇湘竹石图》

本以为自此安然终老的苏轼,却在宋哲宗即位后,人生又来了个大反转。

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前路一片光明。

可是,苏轼却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说:“旧党贪污腐败太严重了!”于是,他再次遭到保守势力的诬告陷害。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苏轼再度要求外调。

苏轼《枯木怪石图》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并没有!

本来在杭州过得十分惬意的苏轼,却在元祐六年再次被召回京城,但不久便因政见不和,再度被调往颍州任知州、年任扬州知州、年任定州知州。在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苏轼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

年,年已62岁的苏轼更是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在这里苏轼写下:“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可是在宋徽宗继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年)卒于常州。

苏轼的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也正是如此丰富的生活阅历才成就了他历史上的文学地位。不仅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还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除此之外,苏轼在绘画上的造诣颇深,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生奔波在被贬的路上的北宋文学界的第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