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上片写雨中前行的心态,下片写雨后作者所见所感,全词体现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我有蓑衣不惧烟雨。
创作背景
年苏轼出生于眉州的文学世家,他的祖父是文人苏序,父亲是文人苏洵。
年进京应试,以策论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考官以及欧阳修的称赞,进士及第,声名大噪。但苏轼母亲病故的消息传来,苏轼回家,守孝三年。
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被授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职务。
年苏轼的妻子病逝。年苏轼的父亲病逝,苏轼还乡,守孝三年。
年苏轼还朝,新任宰相王安石开始变法革新。苏轼的恩师欧阳修因反对新法,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惹怒王安石,遭排挤,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
-年间,苏轼在杭州、密州、徐州任职,革新除弊,颇有政绩。期间年怀念去世10年的亡妻,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江城子》。
年,苏轼又被调到湖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本是例行公事,但是他却在公文中加上了自己的感情。“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大概意思是:恕臣愚笨,不能追随新法变革,我年纪大了,在这个小地方不生事端,治理百姓挺好的。
他这句话被新党认为,是在侮辱他们的变法,说变法是在生事端。于是就告诉皇帝:苏轼这是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对皇帝不忠,包藏祸心。应该治他死罪,死有余辜。而且从苏轼的诗作中挑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倒苏众人推。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在牢期间,满朝文武都在讨论要不要杀苏轼,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说不要杀苏轼,王安石也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而且宋朝立国时候有个规矩,“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苏轼才得幸免。
苏轼在坐牢天期间,曾与弟弟约定,如果上面决定要杀他了,就给他送条鱼,这样他就什么都明白了。有一天苏辙有事,让狱史的人帮忙照顾几天,狱史兄弟见苏轼受了不少苦,就做了一条鱼让他吃。苏轼还以为自己要死了,万念俱灰。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当地的县令觉得苏轼人不错,于是在东山坡给他划了一块地,让他耕种,于是就有了苏东坡的名号,他没事就钻研如何做好吃的好喝的,东坡酒,东坡肉因此出名。
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年头,他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写下了这首《定风波》。
诗词赏析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者把人在大自然中遇到的风雨,比喻成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面对这些苦难时,诗人告诉我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无论你是刮风还是放晴,都要有乐观的处世态度。
翻译: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不妨放开嗓门一边走一边大声歌唱。拄着竹杖草鞋走了,轻便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就能自在的活一辈子。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感到一些寒冷,山头的斜阳已经出来了,回首看来时的路,往前走,不管它是雨天还是晴天,我都无所谓。
诗人其他诗作
同样是年,苏轼写下“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浣溪沙》,表达自己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年,苏轼游赤壁,写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赤壁赋。又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说明自己的命运,就像这赤壁之战一样,瞬间就发生了翻转。
年,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五个年头。写下了“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海棠》,把花比作人,把人比作花。年华易逝容易老去,自己被贬居这里五年,虽然乐观的心态怡然自得,生活有时也会郁郁寡欢。就像着花,(前途的光明)月光已经照不到它了,会不会就这样一直混沌下去了?作者要自己点灯照亮自己。
意爱笑:意而爱,爱而笑,笑而诗。捍卫诗歌最后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