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八大家,天纵奇才的苏轼少年成名,为何一生坎坷起起伏伏?
我们在刚上学时候就开始学古诗文,从短短几句到逐渐开始接触到更高层次的古诗文,从唐宋元明清到大家名作,在古诗文里我们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同时也了解到了别人的毕生积累。我们在读的古诗,可能就是别人一生的繁华,昔人都已作古,但是他们的作品至今依旧在流传,依旧活在后代人的心中,或许这也是另一种新生吧。诗人都是有傲骨的,从李白的千尺瀑布,到苏轼的竹杖芒鞋,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才华来宣泄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自己的作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可能在这片天地中,他们都是自由的,没有权贵争权夺势,也没有官位的贬谪,他们可以把一腔抱负倾吐,即使世间不如意,他们依旧傲然活在世上。
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苏轼的古诗,从古诗中也了解到了许多关于苏轼的生平,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苏轼弟弟苏辙从小便开始接受父亲的熏陶,在品行和学识方面都继承了父亲,这也让苏轼在以后为官时候非常的敢做敢说,看不惯当朝官员,就积极进言,或许这也是为什么苏轼的一生总是在被贬官的途中。少年成名的苏轼在嘉佑元年第一次进京赶考,吵架科举考试,自己的父亲亲自带着苏轼和自己的弟弟,沿江而下,从蜀地进京,因为科举,还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苏轼和苏辙科举当年,科举的主考官是著名官员欧阳修,这个人大力提倡诗文的革新,而苏轼自小便自成一派,诗文风格非常的清新脱俗,这一下子让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震惊了,但是巧就巧在,当时欧阳修的学生也参加了这次科举,他认为这篇文章是自己的学生写的,如果给了第一,会让别人说闲话,所以就把苏轼写的判做了第二名,而苏轼也因此得了第二名。苏轼写文章不古板,在苏轼的文章中,欧阳修非常的喜欢,但是其中有几句古文不知道是出自哪里,但是苏轼总是反其道而行,他说这几句古文并非出自哪里,而是自己编写的,这更让欧阳修喜欢这个不拘一格的年轻人。而在欧阳修的传扬下,苏轼也在当时名声大噪,苏轼每每有新的诗文,欧阳修都会读一读,也让京城都知道了这位年轻的才子,苏轼父子三人,名动京城。
或许是天妒英才,名声大噪的苏轼三父子正决定大展身手的时候,家中传来苏轼的母亲去世,父亲带着兄弟二人赶回家中奔丧守孝。在嘉佑四年,苏轼兄弟守孝期满,赶回了京城。过了两年,苏轼在“三年京察”中又获得了三等的成绩,在当时被誉为百年第一,授予了苏轼大理评事,凤翔府判官,苏轼首次从政,这也开始了苏轼一生坎坎坷坷的仕途之路。
而刚刚过期几年后,于治平三年,苏轼的父亲苏洵病逝,苏轼两兄弟还乡守孝三年,而刚守孝期满,苏轼回朝,恰巧遇到了当时朝廷震动的王安石变法,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变法运动。许多官员因为变法与宰相王安石不和,被迫离开了京城,这其中就包括了赏识苏轼的欧阳修,苏轼在回朝,朝中好多大臣都被迫离开了朝廷,满目荒凉。而面对这种情况,苏轼的诗人傲骨看不下去了,本就和王安石政见不和,所以就上书皇帝,陈述变法的种种弊端,这也惹怒了当时正红火的王安石,两人矛盾非常的深,于是苏轼申请调离京城做官,到了杭州地方上任官,政绩颇丰。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更大的坎坷已经在酝酿,再不济的将来降到苏轼头上。
年,也就是元丰二年,正值壮年的苏轼被调到了湖州任官,然后苏轼例行公事,给皇帝神宗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湖州谢表》,本来就是制度内的东西,但是苏轼不仅仅是官员,更是少年成名的诗人,所以这篇表更是掺杂了许多自己的感情在里面。这被当时的变法党,也就是新党得知,从苏轼的文章中找到许多句子,说苏轼愚弄朝廷,枉自称大,莽撞无力等多项罪名,说其死有余辜,在朝廷中倒伐苏轼声起,这位刚刚到任不过三个月的才子官员,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就被御史台官员逮捕,被押解京城,被判死刑入狱,但是受这次事件牵连的多达数十人,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这一次,也让一身傲骨的苏轼险些身死。
而苏轼下狱,已经做好了被杀的准备,还给自己的弟弟写了遗书,字字真诚,让人看了非常的感动。而就在苏轼入狱后,救援也在朝中展开。许多朝中的元老纷纷上书搭救苏轼,而一些变法党的有志之士也纷纷表示苏轼不可杀,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就连自己的对头王安石,也上书表示,宋朝立国就定下不杀士子的国规。众人的搭救,加上宋朝的规法,救了苏轼一命,让苏轼躲过了这一劫。随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苏轼也因为自己这一次贬官,写下了闻名于世的诗歌《赤壁赋》,《后赤壁赋》等,通过诗歌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愁苦。
元丰七年,苏轼离开了黄州,到汝州就职,路途遥远,长途跋涉,苏轼的年幼的孩子夭折在路上,丧子之痛,并且路途遥远,让苏轼在常州定居,不再去汝州。风景优美,又有家人陪伴,苏轼定居在了常州。后来哲宗继位,司马光等旧党又得势,开始打压新党,把苏轼调任到朝廷。
但是苏轼依旧上书旧党的种种不是,认为旧党腐败无能,再次受到了排挤,不被新党和旧党喜欢,随后自己有一次离开了朝廷。但是元祐六年,再次被召回朝,同年的六月有一次被贬官,从元祐六年一直到绍圣元年,苏轼一路被贬官南下,最后一直到了海南岛。当时的海南岛一片荒芜,甚至有的人们处在开化时期,苏轼大修学堂,开化教民,为当地作出很大的贡献。后来朝廷大赦天下,苏轼回朝任职,但是在北归的路上,这位天纵之才,少年成名的才子,一生仕途坎坷的诗人,病逝在了路上享年六十五岁。
苏轼少年成名,本该一路平步青云,但是苏轼也是一位诗人,忧国忧民,敢说敢言,这种傲然的性格得罪了许多的人,让自己的天才之路坎坎坷坷,一生贬官无数。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官员,一位伟大的诗人,留给了后世许许多多的珍宝,让我们了解到了苏轼,这位天才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