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他有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却仍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的生活支离破碎遍体鳞伤,却还是用一颗赤子之心热忱地面对生活。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说的是美食,亦是他对人生的期待,争取却不强求,淡然旷达却不蝇营狗苟。
他固然欣赏“江山如画”,被多少豪杰折服,却也清醒地知道“人生如梦”,不如“一樽还酹江月”。
他不是一个生活在云端的仙子,飘然不知所往,而是站在山巅的智者,望着芸芸众生,看尽世道轮回,轻叹一声”去也“,继续把酒言欢。纵使”十年生死两茫茫”,道一声“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他一次一次告诉自己“天涯何处无芳草”,却在夜深人静之时面对内心,只觉“寂寞沙洲冷”。他说的“诗酒趁年华”,不过是对凉薄世情的无力回应,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在浮沉中觅得“人间有味是清欢”,便是不幸中的大幸,在得失间看那“飞鸿踏雪泥”,便悟得人生的虚无和富有,空白亦是满足。
在苏轼身上我们看不到屈原刀锋一般的刚烈,看不到李白仙人一般的飘逸和牡丹一样无所顾忌的盛放,也看不到杜甫那样的沉郁顿挫痛心疾首,亦不是曹操横扫千军的倾覆之态。
他是独特的一抹风景,他的光芒耀眼却不刺眼,他的声音圆润却不腻耳。他没有奴颜媚骨,毫不躲闪地释放着自己的诗情。他洞察一切,肆无忌惮地抒发自己的悲悯。
他渴望如老庄“齐万物,一死生,万化冥合”,却也忘不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计天下”的宏愿。穷途末路时他又总能超然物外,不计得失。
儒释道像三只缠绕着他的绳索,把苏轼牢牢拴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意义框架中,奋力挣扎又与世无争,鞠躬尽瘁又看破红尘。
他总是很矛盾,亦步亦趋,一次次突围,一次次妥协,一次次打破,一次次重圆。
他让自己沉迷于良辰美景,却总是不经意间在现实中醒来。兴尽悲来,悲去乐回,循环往复。
沉浸在美酒美景妙音中的苏轼是惬意的。神思邈远,情怀浩荡,天地任我行,宇宙独我属,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然而历史的浪花终将淘尽英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曹操而今安在呢?“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陈子昂安在呢?“是非成败转头空,只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和苍茫的历史相比,每一个人的人生是多么的渺小,短暂。在时间的冲刷下,我们那么弱不禁风,不堪一击。尽全力去拼搏的人生,不值一提,努力编织的生命一触即溃,一切似乎显得没有意义。
然而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此我已非彼我,世间万物也都是没有穷尽的,比我即此我。代代相传,归于永恒,属我则取,离我则去,不强求,不豪夺。
去享受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那是真正可以为我所爱所有的东西。不必斤斤计较,不必患得患失。
有的只是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纯粹,与污浊尘世脱离的爽快,与山月风花相遇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