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诸葛亮或许是三国时期人气最高的两个人物。可惜的是,在《三国志》中这两个人并没有进行太大的交集。
在“赤壁之战”时,曹操的主要敌人是江东,火攻也是周瑜、黄盖完成的;在“汉中之战”时,诸葛亮坐镇后方负责后勤工作;等到诸葛亮担任主将北伐的时候,曹操早就去世了。不过曹操和诸葛亮之间还是有一点小小的交集。就隐藏在一封小小的书信里。
《与诸葛亮书》
在《魏武帝集》中,记载了一封曹操与诸葛亮通的书信——《与诸葛亮书》。这封书信只有短短十一个字,小编首先贴一下原文。
《魏武帝集·与诸葛亮书》:“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其中鸡舌香是一种香料,又叫“丁子香”。嚼在嘴里不仅能够清新口气,还有醒酒的作用。
《齐民要术》:“鸡舌香,俗人以其似丁子,故为丁子香也。”
《仙杂记》:“饮酒者,嚼鸡舌香则量广。浸半天,回则不醉。”
可以看出鸡舌香在古人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大概和现在的口香糖差不多。曹操这封信也只是说明来意:自己送来了五斤口香糖,附件才比较重要。
曹操送鸡舌香的原因
曹操给诸葛亮送了五斤鸡舌香,他的目的是什么呢?难不成讽刺诸葛亮口臭?或者担心诸葛亮喝酒不尽兴,送点解酒药?这些肯定不符合常理。且不说诸葛亮成天忙得连轴转,到底有没有时间和精力喝酒,曹操和诸葛亮虽然没交手,但肯定是敌人的关系。
即便送鸡舌香的时候,诸葛亮还没有投靠刘备,那也必然很厌恶曹操,毕竟曹操把他的老家徐州屠了。所以说曹操和诸葛亮之间压根就没有什么交情,鸡舌香肯定不是朋友之间往来的赠品。要想探究曹操的用意,就得从鸡舌香本身带有的隐喻说起。
关于鸡舌香有一个典故。汉桓帝时期,有一个侍中叫做迺存,也有说法叫刁存、乃存的,这个应该是各个书籍的误写,并不重要,小编暂且按迺存为准。迺存上了年纪,生理上也出现一点小毛病——口臭,可能是胃不太好。汉桓帝可能是被熏到了,于是给迺存一枚鸡舌香,让他含在嘴里,好改善一下空气质量。
鸡舌香虽然嚼起来香,但是吃起来非常辛辣。迺存把鸡舌香含在嘴里,很快就感受到这种刺激性。于是迺存就起了误会了。他以为自己得罪了汉桓帝,汉桓帝赐他服毒自尽呢。那没办法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迺存就抱着必死的心态回到家中,开始和家人告别写遗嘱。家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哭作一团。多亏有同事来看迺存,得知迺存被汉桓帝“赐死”,请求看这个毒药,才认出鸡舌香。
《太平御览·职官》引《汉官仪》:“侍中迺存年耆口臭,上出鸡舌使含之。鸡舌香,颇小,辛螫,不敢咀咽。自嫌有过,得赐毒药,归舍辞诀,欲就便宜。”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来,在东汉末年汉桓帝时期,朝堂上含鸡舌香并不是一种规章制度,但是应用已经比较广泛。而汉朝官制中,尚书郎向皇帝奏事时需要口含鸡舌香,或许在此事之后。
《汉官仪》:“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
这样一来,曹操送诸葛亮鸡舌香的目的就清晰起来了。因为鸡舌香与汉官制度有关,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义上就是东汉朝廷的代表。所以曹操的目的应该是招揽诸葛亮为自己做事。
在三国时期也有类似的事情。曹操听说太史慈的声名,就给太史慈送去一些当归,意思当然是希望太史慈归附于自己;姜维在蜀汉的时候,他的母亲给他写信,希望他寄一些当归,姜维也用中药来回答:“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这些事情和鸡舌香一样,都是借助某件事情的隐藏含义,含蓄地、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
《孙盛杂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
《与诸葛亮书》的一点争议
《与诸葛亮书》的内容非常简单,给诸葛亮送五斤鸡舌香,用来拉拢诸葛亮,短短十一个字似乎没有什么挖掘的余地。
不过关于《与诸葛亮书》,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议。有人认为这封书信不是给诸葛亮写的,而是三国时期另一个“孔明”——胡昭。
胡昭和诸葛亮的字都是孔明。与诸葛亮不同,胡昭可是处于曹操的控制范围内。胡昭是豫州颍川人,原先居住在冀州,受到袁绍的辟请。
但胡昭本性淡泊名利,以寄情山水为志向,为了躲避袁绍回到老家。曹操把持东汉朝廷之后,也征辟过胡昭,而且不止一次。胡昭没有办法,亲自来见曹操,表达自己无意于军国大事,庙堂筹策。曹操这才放弃胡昭。
古代人互相称呼表字,一般不直呼姓名以示尊重。所以曹操写信的时候,有可能用的是“孔明”二字。有人根据这一点猜测,曹操是给这位胡昭胡孔明写信送鸡舌香,而非八竿子打不着的诸葛孔明。
毕竟在《三国志》中是明确有曹操招揽胡昭的记载的。后来人们整理史料的时候,发现书信上的孔明,误以为名气更大的诸葛亮,于是命名为《与诸葛亮书》。
《三国志·魏书·管宁传》:“太祖为司空丞相,频加礼辟。昭往应命,既至,自陈一介野生,无军国之用,归诚求去。”
余论
《与诸葛亮书》在《三国志》当中没有丝毫相关记载,同时《与诸葛亮书》的内容也太过简略和贫瘠,仅仅凭借这十一个字,我们无法判断这封书信的背景,是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时候,还是已经成为刘备的股肱的时候。
甚至曹操送鸡舌香的对象也有争议。不过“胡昭说”缺乏能够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的证据,只能作为一种参考的思路。历史真相究竟是怎样的,还是需要读者自行判断了。
参考文献:《魏武帝集》、《三国志》、《汉官仪》、《太平御览》、《曹操与诸葛亮书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