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最熟悉的战争,三国鼎立奠基之战,可你知道曹操究竟是怎样丢掉一统天下机会的吗?
一、兵不血刃
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年),九月。
辽东太守公孙康斩杀原盘踞河北的军阀袁绍之子袁尚、袁熙,向掌握东汉朝廷中央政权的司空曹操献首请降。
至此,曹操完全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平定了黄河以北的青州、冀州、幽州、并州等地区,取得了对其余割据势力的压倒性优势,于是再接再厉一统天下便提上了日程。
次年,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升任丞相,终于成为实至名归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七月,曹操誓师南征,讨伐盘踞南方荆州地区的军阀刘表。
八月,荆州牧刘表病故。由于刘表在后嗣问题上犹豫不决,荆州发生继承权争议陷入内乱。刘表幼子刘琮率荆襄大族蔡氏、蒯氏,向曹操请降。
九月,曹操不战进入襄阳,轻取荆州精华地带。接下来,曹军铁骑追击南逃的刘表附庸刘备部,在南郡当阳县长坂坡几乎全歼其主力,占领刘表囤积物资的重镇——南郡郡治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此后,荆州各地望风而降,只有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收留了刘备残部,还在试图对抗。
曹操南征意在打击荆州割据势力,本没有计划对付孙权——当时曹操的地盘跟孙权在淮南地区毗邻,如果他原本就有意进取江东,肯定会在那里摆出进攻姿态,牵制孙权军。
因为胜利来得容易,于是曹操决意乘胜进军江东,一举完成统一大业。
二、大兵压境
在曹操看来,孙权不过是一个侥幸继承父兄基业的纨绔子弟,和刚刚投降的刘琮并没有什么不同,很可能也在军事压力下不战而降。
于是,曹操给孙权写信说:“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三国志·吴主传》注引江表传)
这就是,《三国演义》所谓曹操八十万大军下江南的由来。
这当然是恐吓手段!
曹操从来没有过八十万大军。按东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曹魏灭蜀后,总人口才人——这不是真实人口数,而是户籍数字,与财政税务密切相关,意味着最多只能收到这五百多万人的粮食赋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杀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所能掌握的人口,肯定比这个数字少得多,怎么可能供养的起八十万军队?
那么曹操究竟有多少人马呢?
有句话说得好,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对手。曹操的直接对手,江东军主将周瑜就做出了相当准确的估计: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三国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
周瑜这话是在宽慰孙权,也是建立在对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因为接下来的仗还要他自己去打,信口开河会坑死自己的。
历代研究者大都认可周瑜的估算,于是得出结论:曹操率领二十余万大军来攻打孙权。
这是读书不求甚解想当然!
周瑜只说曹操在北方有十五六万人马,可不是说他把这些军队全带来了!建安十三年,曹操实际掌握的人口最多不会超过三百万,因为长期战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粮食供给非常紧张,维持十五六万常备军已经是极限。
这十几万大军,肯定不能全部参加南征。曹操占地广大,周边还远没有安定,辽东公孙康,幽州乌桓、鲜卑,并州匈奴,关西马腾韩遂,江东孙氏,都是敌人或潜在的敌人,不能不留重兵警戒。
假定在这几个地方各驻一万多人,两大中心邺城、许昌再留二万作预备队,至少十万人是没法抽调的,能参加南征的部队也就五万人左右。
当然,曹操治下有很多按军事结构编组进行屯田生产的难民,必要的话也能临时动员一部分从军。不过这些人缺乏训练,没什么战斗力,只能当辅兵打杂。按《三国志·先主》传:“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宛就是南阳郡治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是曹操与刘表势力结合部,长期驻防新野(南阳郡辖县)的刘备必定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