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赵晓云一个有书香的夜晚
TUhjnbcbe - 2023/8/17 21:15:00

临近春节,适逢寒假欢聚,吃过晚饭,一家人桌前闲聊,灯火可亲。

儿子笑着来了一次“灵魂拷问”:“老妈,最近读过诗词鉴赏的书吗?”

我赶忙点头回应:“读过读过,在床头放着呢。”

“啥名字?”儿子歪着头进一步追问。

关键时候卡壳,我竟然想不起好朋友送给我的一本诗词书名。

儿子一脸坏笑:“该不会是常读的书,又忘了名字吧?”

心虚的我,只有连连道歉:“真忘了。”

儿子提议说:“那今晚咱家一起找点喜欢的古文读读吧。”

我和他爸双手赞成,于是就有了一个有书香的夜晚。

儿子先找了一篇苏轼的《赤壁赋》,很惭愧,我对它的认知,仅限于《核舟记》里的两个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没有读过苏轼的散文,咋能当苏子的粉丝?”

儿子要求我先读,偶尔字音咬不准,他很认真地纠正,间或考问下我这个语文老师,“徘徊于斗牛之间”的“斗牛”词意,我猜测是“星宿”,还好答对了。

窗外寒冬彻骨,屋里没有暖气,只有一个“小太阳”,虽然没有“红泥小火炉”的温热,却有书香的芬芳弥散。

如同闲聊似的阅读中,心随文动,更感字如珠玑。眼前浮现“白露横江,水光相接”水天相接之美景,体味到“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的柔情;从“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看到苏子的飘飘欲仙,超然独立;从“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谈论到曹公后面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从中体会到苏子对明主的期盼;从“慕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读出东坡居士身处逆境的豁达、随缘自适;从最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读出苏子哲思中的乐观情怀……

我很疑惑:挚友同游,苏子与众人喝得“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为甚还能写传世佳作?

“他们那会儿喝的是黄酒,度数很低,不像现在喝白酒,真烂醉如泥,哪会再写好文?”儿子耐心解释。

接着我们读了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说实话,《前出师表》我很熟悉,《后出师表》没读过。

共同阅读之后,感慨良多。这篇《后出师表》里,诸葛亮向后主提了六点建议,分析了当时的严峻形势,句句肺腑之言,劝勉后主能励精图治,不能因“议者”的不同看法有所动摇,下决心早日北伐。两篇文章,虽所写时日不同,诸葛亮竭诚报答先主,忠心佑护汉室之心,却是一脉相承。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联想到后来诗人的名句: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都对《出师表》有高度评价,表达对蜀相的敬仰之情。今日读之,同感共生。

我们还一块欣赏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描绘的美景,品味了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伉俪情深,王羲之《兰亭序》文笔的隽永灵秀。

再次温习亲子共读,倍感亲切。现在儿子变成我们的老师,先让我们读原文,遇到困惑的地方,不能解答的才翻看注释,要自己去悟和赏析。所读的几篇文章,儿子能大段背诵,而我读顺都是问题,真是很惭愧。作为老师,如果只是一味吃老本,不去学习,就可能落到孩子的后面,那又怎能让孩子心服口服呢?作为父母,没有成长,只是说教,让孩子去飞,孩子怎么会心甘情愿呢?

老母亲诧异:“这其中有的你没学过,咋会背呢?”

儿子得意:“我喜欢呗,上高三时做题做累了,就是翻看这些古文,看多了,就记住了,这是我很享受的调节方式。”

老母亲自省:“当初执意让你学理,是不是错了呢?”

儿子闲淡豁达:“没啥错对,学理有学理的好处。”

我想儿子一定有遗憾,只是不想说出埋怨的话。儿子,对不起!如果时光能流转,我一定把选择权交给你。

不知不觉,九点已过。

感谢这个夜晚,一个有书香的夜晚,一个受益匪浅的夜晚,一个充满温馨的夜晚,一个自悟自省的夜晚。

作者:赵晓云

作者简介:赵晓云,巩义市实验小学一位普通老师,喜欢读书、种花,在简单的生活里,感受快乐和幸福,传递爱和温暖。愿书香氤氲,芬芳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1
查看完整版本: 赵晓云一个有书香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