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初,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爱人下士,帝以为有广之风,拜骑都尉,使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
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额头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是时,陵军益急,匈奴骑多,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独将军麾下及校尉成安侯韩延年各八百人为前行,以黄与白为帜,当使精骑射之,即破矣。”单于得敢大喜,使骑并攻汉军,疾呼曰:“李陵、韩延年趣降!”遂遮道急攻陵。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入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上欲陵死战,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躁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卜以迁为诬罔,欲沮贰师
为陵游说,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曰:“陵当发出塞,乃诏强督都尉令迎军。坐预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诈。”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注]贰师:汉贰师将军李广利。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
B.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
C.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
D.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我国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后也泛指一切外国为胡。
B.单于,游牧民族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
C.太史令,负责在皇帝书房整理宫内文库档案,与皇帝有频繁接触的机会。
D.腐刑,一般指宫刑,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极其残酷的一种刑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是汉名将李广之孙,汉武帝器重他,认为他有李广的风范,授予他官职,让他带领五千将士在酒泉、张掖进行训练以抵御胡人。
B.李陵同单于在浚稽山进行战斗,匈奴军队数量远超李陵军队,单于率骑兵包围李陵,一天交战数十个回合,汉军杀伤匈奴二千多人。
C.单于从李陵军中管敢那里得到了李陵军队的真实情况,便继续攻打李陵军队,李陵军队被围困在山谷中,匈奴的军队就在山上射箭。
D.李陵率领士兵同匈奴拼死抗争,力不能支,不得已而投降;汉武帝希望李陵能为国战死,对他投降之举很是愤怒,始终没有原谅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
②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5)汉武帝听说李陵投降后十分愤怒,“群臣”和司马迁对此各持怎样的态度?这表现了司马迁什么样的品格?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初,南阳张释之为骑郎,十年不得调,欲免归。袁盎知其贤而荐之,为谒者仆射。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馀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秦以任刀笔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其敝,徒文具而无实,不闻其过,陵迟至于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辨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而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夫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帝曰:“善!”乃不拜啬夫。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帝免冠,谢教儿子不谨。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顷之,至中郎将。从行至霸陵,上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断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帝称善。是岁,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它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其后人有盗高庙坐前玉环,得;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无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帝乃白太后许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法者/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B.法者/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C.法者/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D.法者/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林,本秦旧苑名,为帝王游玩、打猎的场所。
B.刀笔之吏,古时用笔在竹简上写字,错了用刀刮去重写,指撰写公文或状词的人。
C.廷尉,官名,秦汉至北齐时期主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D.弃市,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释之务实理智,眼光长远。上林尉不能回答皇帝提问,而由啬夫代答,皇帝准备任命啬夫为上林令,张释之担心这样误导天下人崇尚浮夸,劝止了皇帝。
B.张释之不畏权贵,刚正果毅。太子、梁王入朝过司马门不下,张释之追上并阻止他们进入殿门,又弹劾他们的不敬之罪,受到皇帝的感谢。
C.张释之执法公正,罪不滥刑。对冲撞皇帝车驾和盗窃高祖庙神位前的玉环的人,分别判处罚金和弃市,没有满足皇帝加重刑罚的要求。
D.张释之据理力争,令人信服。他提出“如果有人偷盗先帝陵墓,又该如何加以更重的刑罚?”的疑问,是想让皇帝明白对同等罪名不同行为处罚应当有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②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
(5)张释之对文帝称赞陵墓坚固持什么看法?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论诛诸吕功,右丞相勃以下益户、赐金各有差。绛侯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郎中安陵袁盎谏曰:“诸吕悖逆,大臣相与共诛之。是时丞相为太尉,本兵柄,适会其成功。今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弗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诏曰:“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帮诸相坐律令。”诏振贷鳏、寡、孤、独、穷困之人。又令:“八十已上,月赐米、肉、酒;九十已上,加赐帛、絮。赐物当禀鬻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啬夫、令史致;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时有献千里马者。帝曰:“鸾旗在前,属车在后,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于是还其马,与道里费,而下诏曰:“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求来献。”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中郎将袁盎骑,并车揽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圣主不乘危,不徽幸。今陛下骋六驸,驰下峻山,有如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太后何!”上乃止。贾谊说上曰:“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上感谊言,春,正月,丁亥,诏开,上亲耕以率天下之民。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太宗孝文皇帝上》)
(1)下列对文中内容加粗且画下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B.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C.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弗能正
D.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月,古代序数纪月法。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后来又按夏历把一年分为12个月,并以此来纪月,如《赤壁赋》中“七月既望”。
B.二千石,汉代对郡守的通称,郡守又称郡丞。汉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因而有此称。
C.高庙,可指宗庙,又可指死后庙号为“高”的君主。文中取后一义,借指汉高祖刘邦。
D.藉田,即“籍田”,是古代天子、诸侯借用民力耕种的田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亲自到此田耕作,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皇帝重视有识之士,善于纳谏。袁盎劝谏皇帝要坚守君臣礼节,也曾拉着马缰绳对皇帝的冒险行为进行劝阻,皇帝都采纳了他的建议。
B.孝文皇帝施行仁政,宽厚爱民。他下令赈济那些鳏寡孤独穷困之人;他体恤年老百姓,诏令二千石官员巡视督察所属各县,并对失职者加以责罚。
C.孝文皇帝提倡节俭,反对侈糜。当时有人进献千里马,他退还了宝马并给送马人旅费,下诏说自己不接受贡献之物,让全国不要请求前来进献。
D.孝文皇帝重视农业,躬耕垂范。贾谊提出重视积贮,让百姓回归农业、附着于本业的主张,皇帝被他的话打动,亲自耕作来给天下臣民做表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赐物当禀鬻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啬夫、令史致。
②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晁错言于文帝曰:“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上从其言,诏曰:“道民之路在于务本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驰以利民。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
景帝十六年四月,诏曰:“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篡组,害女工者也。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大官,省繇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蓄积,以备灾害。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明年正月,诏曰:“农,天下之本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班固赞曰:“孔子称‘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信哉!周、秦之弊,罔密文峻,而奸轨不胜。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文本二: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节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民之路/在于务本/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
B.道民之路/在于务木/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
C.道民之路/在于务本/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
D.道民之路/在于务本/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国,汉朝初年,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分封给诸王侯,国直属中央。
B.不胜,“不尽”之意,此意与《陈情表》中“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的“不胜”意义不同。
C.成康,周成王、周康王的并称,史称其时天下大治,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皆为太平盛世。
D.人,相当于“民”,唐朝时为避讳而代替“民”称呼百姓,“长人者”是指管理百姓的官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所说的“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表现出百姓生活贫困不堪,突出了社会问题的严重。
B.汉景帝推测百姓有时收成不好而生活艰难的原因,体现出景帝在执政时善于发现社会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反思。
C.减轻赋税、休养生息。严格约束官吏是汉文帝与汉景帝共同的执政理念,这反映出他们儒道法并用的治理策略。
D.文本二借郭橐驼之口指出政令频出的危害,批评了当时的弊政,与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态度一致。
(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5)文本一与文本二体现出的治民之道有何不同?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初,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爱人下士,帝以为有广之风,拜骑都尉,使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
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额头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是时,陵军益急,匈奴骑多,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独将军麾下及校尉成安侯韩延年各八百人为前行,以黄与白为帜,当使精骑射之,即破矣。”单于得敢大喜,使骑并攻汉军,疾呼曰:“李陵、韩延年趣降!”遂遮道急攻陵。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入狭谷。单于遮其,乘隅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上欲陵死战,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令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为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曰:“陵当发出塞,乃诏强弩都尉令迎军。坐预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诈。”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注]贰师:汉贰师将军李广利。
(1)下列对文括号内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
B.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
C.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
D.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我国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后也泛指一切外国为胡。
B.单于,游牧民族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
C.太史令,负责在皇帝书房整理宫内文库档案,与皇帝有频繁接触的机会。
D.腐刑,一般指宫刑,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极其残酷的一种刑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是汉名将李广之孙,汉武帝器重他,认为他有李广的风范,授予他官职,让他带领五千将士在酒泉、张掖进行训练以抵御胡人。
B.李陵同单于在浚稽山进行战斗,匈奴军队数量远超李陵军队,单于率骑兵包围李陵,一天交战数十个回合,汉军杀伤匈奴二千多人。
C.单于从李陵军中管敢那里得到了李陵军队的真实情况,便继续攻打李陵军队,李陵军队被围困在山谷中,匈奴的军队就在山上射箭。
D.李陵率领士兵同匈奴拼死抗争,力不能支,不得已而投降;汉武帝希望李陵能为国战死,对他投降之举很是愤怒,始终没有原谅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
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5)汉武帝听说李陵投降后十分愤怒,“群臣”和司马迁对此各持怎样的态度?这表现了司马迁什么样的品格?
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宋王欲受禅而难于发言,乃集朝臣宴饮,从容言曰:“桓玄篡位,鼎命已移。我首唱大义,兴复帝室,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成业著,逐荷九锡
。今年将衰幕,崇极如此,物忌盛,非可久安;今欲奉还爵位,归老京师。”群臣惟盛称功德,莫谕其意。日晚,坐散。中书令傅亮还外,乃悟,而宫门已闭,亮叩扉请见,王即开门见之。亮入。但曰:“臣暂宜还都。”王解其意,无复他言,直云:“须几人自送?”亮曰:“数十人可也。”即时奉辞。亮出,已夜。见长星竟天,拊髀
叹曰:“我常不信天文,今始验矣。”亮至建康。夏,四月,征王入辅。王留子义康为都督豫、司、雍、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寿阳。义康尚幼,以相国参军南阳刘湛为长史,决府、州事。湛自弱年即有宰物之情,常自比管、葛,博涉书史,不为文章,不喜谈议。王甚重之。
六月,壬戌,王至建康。傅亮讽晋恭帝禅位于宋,具诏草呈帝,使书之。帝欣然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遂书赤纸为诏。
帝临太极殿,大赦,改元。其犯乡论清议,一皆荡涤。与之更始。
(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纪》)
①九锡: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最高礼遇。②拊髀:拍大腿。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欣然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B.帝欣然/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C.帝欣然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D.帝欣然/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禅,禅让,是我国历史上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一般指皇帝把帝位让给他人。
B.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时的名称,为东吴、西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六代京师之地。
C.壬戌,为我国古代干支纪时序号之一,可以纪年、纪月、纪日。文中表纪日。
D.改元,指我国历史上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王想获得帝位,却难于启齿。他召集朝臣宴饮,含蓄表达了这一愿望,但大家却装聋卖傻,不理其意。
B.刘湛深得宋王信任。他自幼志向远大,博览书史,不爱清谈议论,所以,宋王很器重他,入京前委以重任。
C.晋恭帝对于自己禅让帝位并无抵触情绪。所以当傅亮用委婉的语言暗示晋恭帝将帝位禅让给宋王,并让其抄写退位诏书时,他欣然接受。
D.刘裕登基后立刻安抚民心。一是大赦天下;二是改换年号;三是宣布那些受过舆论抨击的人,一律清除罪名,改过自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中书令傅亮还外,乃悟,而宫门已闭,亮叩扉请见,王即开门见之。
②义康尚幼,以相国参军南阳刘湛为长史,决府、州事。
(5)傅亮入见宋王,提出“臣暂宜还都”,王解其意。如何理解“其意”之义?
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明达吏事,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营缮?”德素奏之。上怒,让玄龄等曰:“君但知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拜谢。魏征进曰:“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之。
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退之以礼;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顷之,玄龄复避位还家。久之,上幸芙蓉园,玄龄敕子弟汛扫门庭,曰:“乘舆且至!”有顷,上果幸其第,因载玄龄还宫。
癸未,以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时房玄龄留守京师,有自京师来者,上问:“玄龄何言?”对曰:“玄龄闻李纬拜尚书,但云李纬美髭鬓。”帝遽改除纬洛州刺史。
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以为:“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愍乎!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他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臣旦夕入地,傥蒙录此哀鸣,死且不朽!”玄龄之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癸卯,薨。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①南牙,即“南衙”,指宰相。②遗爱,房玄龄次子,名俊,字遗爱。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B.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C.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D.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仕,也称致事,古代指官员因罪罢免官职而归家;源于周代,汉代以后形成制度。
B.乘舆,旧指皇帝和诸侯所用的车舆,也用为帝王的代称;泛指车马及皇帝所用器物。
C.华夷,汉族与少数民族,亦指中国和外国;夷,占称东方各族,泛指四方少数民族。
D.尚,文中指匹配,多用于匹配皇家女儿;尊帝王之女而不敢言娶,有仰攀婚姻之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行事谨慎,尽心政务。他昼夜操劳,惟恐有丝毫失误;执法公平,宽以待人,选取人才不求全责备,竭力引荐提拔后进。
B.房玄龄忠心辅主,勤勉国事。他冒死决策,选用贤才,辅佐李唐建业立政;他官居宰相,事无巨细,北门修缮小事也亲自过问。
C.房玄龄处事得体,颇受倚重。皇帝在听到房玄龄对李纬的赞美与肯定后,一改对李纬户部尚书的任命,转而提拔他为洛州刺史。
D.房玄龄抱病上表,竭诚奉国。面对皇上出兵征讨高丽、众臣不敢进谏的局面,房玄龄毅然上表进谏,为李唐奉献最后一份才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②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
(5)房玄龄劝阻皇帝东征高丽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案与解析
1.
(1)C
(2)C
(3)D
(4)①敌人见作战形势不利,准备撤退,恰逢李陵军中有一名叫管敢的军候因被校尉欺辱,逃亡投降到匈奴。
②单于(率军)堵住李陵军队的后路,就着山势投下巨石,很多士兵被砸死,不能继续前进。
(5)①“群臣”都支持汉武帝,怪罪李陵;而司马迁却反对汉武帝的看法,认为李陵投降情有可原。②这表现了司马迁正直、敢言的品格。
2.
(1)D
(2)C
(3)B
①在下位的受到在上位的感化,比影子和回声还快,皇上的举动不可不慎重啊。
②我将他交给廷尉,是想将他灭族。
坚固不在于砖石之类,而在于陪葬品不可丰盛。
3.
(1)D
(2)B
(3)B
(4)①赐给的物品中,凡是应当赐给粥米的,各县的长吏要亲自检查视察,由县丞或者县尉送达;赐给不到九十岁老人的东西,由啬夫、令史送去。
(得分点:禀:赐给、赐予;鬻:粥;者:……的人;阅视:检查视察;致:送去,送达)
②平安的日子出行每天可以行进五十里,率军出行就每天只能走三十里。我如果乘坐千里马,能先单独奔往哪里呢?)
(得分点:吉:吉日,即平安的日子,吉祥的日子,没有征战的日子;日:每天;师:率军;独:单独,独自;安:哪里。)
4.
(1)B
(2)A
(3)A
(4)①(文帝)专心致力于用德政教化百姓,因此天下安宁,百姓富足,后世很少有能比得上他的。
②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5)文本一鼓励百姓发展农业,减轻徭役赋税;文本二强调减少对百姓的干预。
5.
(1)C
(2)C
(3)D
(4)敌人见作战形势不利,准备撤退,恰逢李陵军中有一名叫管敢的军候因被校尉欺辱,逃亡投降到匈奴。
单于(率军)堵住李陵军队的后路,就着山势投下巨石,很多士兵被砸死,不能继续前进。
(5)①“群臣”都支持汉武帝,怪罪李陵;而司马迁却反对汉武帝的看法,认为李陵投降情有可原。
②这表现了司马迁正直、敢言的品格。
6.
(1)C
(2)B
(3)A
(4)①中书令傅亮走到外面,方才悟出宋王一席话的真正用意。但是宫门已经关闭,傅亮便叩门请求见宋王,宋王立即下令开门召见他。
②刘义康年纪还小,宋王便任用相国参军南阳人刘湛为长史,帮助处理府、州之事。
(5)傅亮说自己等人暂时返回京师,是为宋王顺利接受晋恭帝禅让做好前期的准备。
7.
(1)C
(2)A
(3)C
(4)①房玄龄虽然受到皇帝恩宠优待,但有时因为某件事被责备,就接连数日到朝堂上,跪拜请罪,惊恐害怕好像无地自容。
②如果不是犯了不可赦免的罪责,被其他官员共同指责,就不应将他远远抛弃。
(5)①皇帝功名威德已备,无需拓地开疆来扬名立威。
②战争会伤及无辜,戕害生命,令人痛心。
③高丽并无不可饶恕之罪,放弃征伐可得远服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