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古诗三首
一、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一:诗人简介
刘禹锡(年~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杜牧:(年—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
王安石(年12月18日-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庆历二年(年),王安石进士及第。熙宁二年(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
背景知识二:
黄河和银行相通的传说:
相传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张骞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黄河源头附近见到了织女,织女十分热情地恭迎并接待了这位汉朝使者。
二、朗读指导
1.《浪淘沙》
读前两句诗,语速放缓,语调沉稳有力,读出黄河九曲的绵长曲折之感和携带黄沙的气势。
第三句节奏稍微加快,语调转向激昂。
第四句转向平缓悠长,读出向往之感。
2.《江南春》
前两句用柔和、舒缓的语调读出江南春景欢快、明朗的感觉。
后两句语调稍稍低沉,读出蒙蒙细雨的飘渺之感。
3.《书湖阴先生壁》
全诗用较为舒缓、闲适的语气来读。
后两句节奏适当放慢,读出诗中的自然田园之美。
三、诗意理解
借助插图、想象、注释、背景知识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概括前两后两句诗的内容。(训练概括能力的极好的方法)
(1)《浪淘沙》
前两句歌咏黄河,写出了黄河九曲的姿态,又写出了裹挟黄沙奔腾而来的气势;后两句诗人由景色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
(2)《江南春》
前两句写出了江南春光的声色之美;后两句写出南朝佛寺笼罩在烟雨中的朦胧之美。
(3)《书湖阴先生壁》
前两句是写主人居所的清幽环境;后两句写韵外的景色。
2.诗歌诗译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1)《浪淘沙》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2)《江南春》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南朝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这些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3)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四、诗歌赏析
1.《浪淘沙》赏析前两句
(1)说说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万里沙”、“浪淘风簸”可以想见滚滚黄河挟裹着黄沙,有如巨风掀簸自天边而来,气势雄浑、壮观。
(2)作者如何写出黄河的磅礴气势?
采用夸张的手法。
“九”、“万”都是虚指,形容多。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