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中秋临近,天上这一轮明月,我们来说一个人。谁啊?提到月亮,你第一个想起来的中国人是谁啊?对,苏东坡啊。这首水调歌头,可能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词了。
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实我们还熟悉另外一首,关于月亮的诗,对吧?《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一篇写月亮的诗,号称“孤篇冠全唐”。也挺好。那和我们熟悉的苏东坡这一篇有什么区别呢?
你看,春江花月夜,勾勒了一个漫天席地的诗情画意,有强烈的宇宙意识,春、江、花、月、夜,扑面而来的繁复意向。
而苏轼的这一篇,虽然也是上天入地,但是分明核心是一个人,一个内心充满了问题的人。
起首,我们就分明地看见了一个人。他在问,明月几时有啊?来,把酒问青天嘛。一缕思绪就跑到了极天之上。但是即使在天上,其实还是地上的那个人在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天上宫阙,极远的空间感,今夕是何年,极长的时间感。但是如此大的时空尺度,仍然是地上的那个人在问。接下来,就是那个“我”直接出场: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又把思绪抛回人间。
下面更妙。月亮不是只有我们人仰望的份儿。月亮是围着人转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看,到处是人,到处是人的困惑,人的追问,人的祝愿。
对,苏东坡的魅力,就在于,他在人间。
台湾的蒋勋老师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一提起中国文人,我们首先想起苏东坡?对啊,中国明明有很多文人,王维、李白、杜甫、欧阳修、王阳明,为什么只有苏东坡能成为中国文人的代表?
我想,绝不只是因为他才华高、成就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在人间。有烟火气,所以,所有人都可以在苏东坡的生命中找到代入感。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苏东坡的词很好,我们把他归入“豪放派”。但是,你要是真正翻了翻《东坡乐府》,嗨嗨,多首词啊,大多数婉约着呢。
苏轼真正对于词这个体裁的贡献,是把自己这个大活人放进去了。
比如说,李煜的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很好,但是你不觉得奇怪吗?什么叫朱颜改呢?对,不管是不是写自己的心情,都是待一个歌女来写,要以歌女的口吻来写作。这是词这个体裁的基本要求。再比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啊,当世大儒啊。但是借歌女之口,才是这般腔调。
但是到了苏东坡,他哪管你那一套?直接上来就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还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你让一个歌女怎么唱?这就是不讲武德,不按套路来啊。
我们讲诗和词的体裁之间的区别,不是长短句,是准不准许表达自己。苏东坡是第一个用词这个体裁表达自己的人,所以,他呈现出一种花枝烂漫、各种风格都有的一本《东坡乐府》,虽然只有来篇,但是开一时之风气。
这是苏东坡,他时时刻刻要宣布:“我在人间。”
余光中就说过:“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我也不想跟杜甫,因为他太苦哈哈,恐怕太严肃;而苏东坡就很好,他很有趣,我们可以做很好的朋友。”
因为他在人间,所以,他几乎通向一切。
你看,他的词,多首,诗,多首。文,多篇。
书画,你不可能不承认苏东坡的地位。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画也很好,而且居然有多幅作品留到了今天。
这只是文艺作品。人际关系上,苏东坡也非常奇怪,是一个罕见的四通八达的人。
比如说,他20岁跟着父亲苏洵从四川来到东京汴梁,提拔他、赏识他的,是欧阳修、梅尧臣、韩琦那些人。这是什么人?庆历年间的那一代人,其他著名的,还有像范仲淹、富弼、包拯。而他这辈子在政坛上纠缠不清的,是司马光、王安石这一代人。
你顺着他的人际关系看,父兄三人,唐宋八大家,他们家占三个。他老师占一个,他政敌占一个。是不是一个超级节点?
问题是,他还有所谓“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还有“苏门后四学士”:李格非、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其中,李格非是谁啊?李清照的父亲。
你看,被欧阳修那么厉害的人提拔,被王安石那么厉害的人挤兑,老爹那么厉害,兄弟那么厉害,子侄辈那么厉害,学生那么厉害,随便交一个和尚朋友佛印,也因他出了名。老婆都因为他而出名,你就说,中国历史上还有谁?
还有啊,他行迹遍天下。出生在西边的四川,在东边的杭州留下那么多踪迹,往北到过登州、徐州,往南到海南岛,中间又在长江边、庐山下留下那么多诗赋,写出了《赤壁怀古》《赤壁赋》。你就说,谁还能有他走得广?
我曾经想过这么一个问题,假设一所西方大学,请我去办一个中国文化展,只给我一个40平米的房间。我该怎么办?我可能就会在房间的正中央放一个苏东坡的雕塑。然后还有四面墙,一面墙,我画上苏东坡一辈子到过的地方,中国的地理可能就介绍了。一面墙,我写上苏东坡一辈子交过的朋友,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就介绍清楚了。还有一面墙,我挂上苏东坡的字和画,中国的艺术审美也就介绍了。最后还剩一面墙,因为有门,所以小一点,那我就画上一碗“东坡肉”,如果还有空地,还可以画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肘子,中国的饮食民俗也就介绍了。
有一句话,我上中学的时候就抄自己的小本上了,今天给大家念一下。这是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里批头对苏东坡这个人的评价。他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就这么个人,我就问,你服不服?
服。但是这也让我在准备这篇文章的时候备受煎熬,因为这个人完美到这种程度,咱们还怎么聊呢?他那么人见人爱。
苏东坡说过:“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