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都为西楚霸王项羽写过
TUhjnbcbe - 2023/10/15 16:02:00
项羽是秦朝末年杰出的起义领袖之一,他出身将门,为人骁勇善战,在秦朝灭亡后更是自封西楚霸王,成为了当时天下最强大的诸侯。然而,在勇猛的同时,他也刚愎自用、缺乏谋略,最终被汉高祖刘邦击败,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自刎于乌江之畔。项羽的经历可以说是十分典型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他原本拥有诛杀刘邦,统一天下的绝佳机会,却因为犹豫而错过。后来尽管刘邦与之反目,但只要好好听从范增的意见,鹿死谁手还犹未可知,然而,项羽却猜忌自己的亚父,将其直接逼走,结果自己兵败身死。因为项羽一生颇具悲剧色彩和戏剧性,杜牧、王安石、李清照等后世著名文人都为其写过纪念诗,那么,其中哪一首的水平最高呢?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唐朝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其诗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在杜牧看来,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再杰出的将领也难免有失败的时候,如果能够忍辱负重逃回江东重新打拼,项羽或许就能依靠江东的青年才俊卷土重来,成为笑到最后的人。在提出自己看法的同时,杜牧的诗句包含着对项羽好面子、气度小的批评,也蕴含着对其选择的惋惜。其实,这并非杜牧唯一畅想历史的作品,在《赤壁》一诗中,他曾经想象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也就是当年若不是周瑜借助东风逼退曹操的大军,或许他与好友孙策的妻子就要归于曹操之手了。对于杜牧的这一趣味,成书于南宋的《苕溪渔隐丛话》就评价说他这是题咏好异于人、好异而叛于理,即刻意追求与旁人不同的角度,甚至不惜违背常理。给出这样的结论后,此书又解释说项羽当时已经失去了人心,即使逃回江东也不会得到多少帮助,这也算是很可能的一种状况。总之,杜牧追思项羽的这一作品只能说是普普通通,不管是在辞藻还是思想上都没有什么亮眼之处。接下来,我们看看王安石创作的《叠题乌江亭》,从诗名就可以看出,这首诗其实是王安石来到当年杜牧题诗的乌江亭后,针对当年杜牧的作品给出的自己的意见。诗中写道: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这首诗的内容和上文《苕溪渔隐丛话》的观点其实非常相似,都认为项羽兵败后天下局势大体已定,而将士们也都已经疲惫不堪,因此就算此时一部分江东子弟还在,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再陪项羽拼搏一次了。如果说,杜牧是作为诗人对历史进行了一番美好的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畅想出了项羽卷土重来,改变历史的好结局,那么王安石就是从一个杰出政治家的角度出发,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的真实形势,来证明项羽翻盘几乎没有可能性。作为改革家,王安石的这一作品体现了他反驳前人的创新精神和用议论体写诗的革新。因此,这首《叠题乌江亭》可以说是王安石政治智慧和深沉思考的结合。最后,我们再看看吟咏项羽的诗中最著名的一首,也就是李清照为其所作的《夏日绝句》,诗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和杜牧、王安石不同,李清照直截了当地对项羽进行了评价,认为他生前是人中豪杰,死后也是鬼里的英雄,并且表示人们至今仍然思念他,恰恰是因为他没有选择逃回江东。显而易见,李清照对于项羽的行为持肯定态度,并认为他宁愿自刎也不愿意回到江东苟活是极有气节的行为。结合李清照创作此诗时北宋刚刚灭亡,人们纷纷南逃避祸,甚至其身为知府丈夫赵明诚也在面对城中兵变时选择临阵脱逃的背景,我们不难猜到这首诗其实暗有所指。在李清照心目中,明显是希望朝廷和丈夫能够学习项羽,始终保持气节和尊严,不要逃避和苟且偷生。当然,除了上述三人,历史上还有许多文人写过关于项羽的诗作,如唐代诗人于季子就写过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的句子。就我个人而言,最喜欢的还是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此诗仅凭寥寥二十字就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英雄气概的歌颂、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判,再结合到那个时代,可以说是一首振聋发聩、正气凛然的佳作。
1
查看完整版本: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都为西楚霸王项羽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