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却没有外族入侵你也不 [复制链接]

1#

常言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句中的长城乃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为了抵御北方匈奴而修建的万里长城,此后也被历代国君修建。

统治者不惜耗费巨大工程来抵御少数民族,可见外族入侵也时常影响中原地区的安定。

两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后的五代十国混乱局面,无不与少数民族入侵中原有关系,正是这一次次的入侵,导致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多次分裂局面。

这些少数民族遇到秦、汉等大一统政权尚能将其制服,但如果中原内部是一种像三国时期一样的分裂动乱局面,是否能够抵御外族入侵?而谁又能在镇守边疆的过程中脱颖而出呢?

三国形势之分析

东汉末年,黄巾军揭竿起义反政,董卓乱政,王室衰微,在那个群雄争霸的年代,年幼登基的皇帝毫无实权,北方野心勃勃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打败自己的劲敌董卓、袁绍等人,成为北方冉冉升起的一霸。

南方刘备和孙权也分别于成都、建邺建立政权,与北方曹操对峙。

此时的中原地区已经从大一统的汉王朝分裂成三个实力相当的政权,这种局势是否会给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可乘之机呢?

虽说三国没有出现像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这样少数民族大规模入主中原现象,当时的北夷和南蛮也仍乐此不疲地侵扰边疆领土。如北方曾被匈奴奴役的鲜卑和乌桓少数民族,以及南方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少数民族。

但是,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动乱纷争的年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苏轼在《念奴桥赤壁怀古》中写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可见在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战争年代,补发一批又一批豪杰内辅君主、外镇边疆。

曹魏名将镇北疆

人们对曹操的评价一直是褒贬不一,但是被称为“一代枭雄”的他曾在建元十二年远征乌桓,直指乌桓老巢柳城,国君如此能征善战,他麾下更不乏的震慑北疆的将领。

田豫最早的时候追随刘备,后来觉得刘备不是真主,又先后投奔到公孙瓒和曹操麾下,并受到曹操重用。

建元二十三年,乌桓叛乱,曹操命曹彰为将,田豫为相讨伐乌桓。当时英勇善战的乌桓人有“天下名骑”之称,但是遇到田豫,依然震慑于其足智多谋和胆量气势。

军队抵达易水北岸后,面对乌桓人的骑兵埋伏。田豫根据当时的地形,命战车围成圆形,弓箭手拉满弓伺机进攻。最后,乌桓人无法攻入,溃不成军,田豫命人趁势追击,并打败前来支援乌桓的鲜卑军队。

魏文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依然时常骚扰北部边境地区,并且鲜卑人数十个部落的首领共同立下誓言,绝不卖马给中原人。

胡人看似团结一致,但是在利益面前,依然可以背信弃义。田豫正是看中这一点,所以设计让鲜卑首领之一的素利违反盟约把一千匹马送给官府,从而挑拨各部落之间的关系,让他们自相残杀,并且不得不向田豫求助。

最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田豫直接率精兵杀入鲜卑部落深处,尸横遍野。

即便后期乌桓人仍有反叛,但是田豫直接带领数百人攻入乌桓,当众斩首乌桓王,至此这些胡人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在三国时期,田豫虽不如关羽、周瑜等人有名,但正是有田豫镇守北部边疆,才令北部外族不敢轻易进攻中原地区。

南有蜀汉、东吴降南蛮

三国时期的少数民族入侵的不仅有北方的鲜卑、乌桓,还有南方的蛮族。而当时的蜀汉、东吴人士也能以恩威并施的方法降服南蛮。

刘备托孤后,诸葛亮一心想要北伐曹魏,匡扶汉室。因此,秉承“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诸葛亮势必要在北伐前先行根除南方蛮族孟获等人,这也就有了“七擒孟获”之说。

在南征的过程中,诸葛亮采取“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政策对待南夷。其军队每到一处,并没有进行残忍地烧杀抢掠、奴役蛮族,而是以怀柔的方针,给当地人带来生产技术、粮食金钱等。

这些举措赢得了蛮族部分人士的民心,但是也有像孟获这样的大部落首领心有不服,多次带兵对抗诸葛亮,并一次次地被汉军俘虏。诸葛亮每次都会把不服气的孟获放回,直到孟获被诸葛亮的信念所折服,表示愿意臣服蜀汉。

这次南征成功压制了西南蛮族的抵抗势力,但是随着诸葛亮的去世,蛮族反叛势力再次兴起。但是,此时的蜀汉边疆也不乏有马忠、霍弋等名将承袭诸葛亮“攻心为上”的方针,笼络、镇压反叛势力。

东吴的实力在三国时期一直是饱受诟病的一个政权,尤其是其统治范围内还有一群不服从赋税、劳役的山越民众,这成为了东吴政权稳定的顽疾。

而孙权一生十分值得称颂的功绩,莫过于对山越民众的不断打击。东吴征山越不仅稳定后方局势以对抗蜀汉、曹魏,同时,由于山越之民长期居住在山林之间,大多都体格健壮、擅长攀爬格斗,东吴借此获得上万山越青壮补充军队实力。

因此,不同于采用怀柔政策的蜀汉政权,东吴几乎将山越地区当成了“练兵场”,涌现无数征讨山越的名将,如董袭、蒋钦、陆逊等人,而孙逊在征山越的过程中最为突出。

如当时东吴将领最常使用的策略,吴军抢先将山脚处的山越稻谷全部收割,导致山上山越民众出现断粮危机而不得不下山臣服。可以说陆逊伐魏的军事指挥经验,很大一部分积累于平定山越时期。

对于东吴政权来说,无论在孙权起兵之际、即位之初,还是年迈之际,山越都不曾退出东吴的历史舞台。而在多次征伐下,山越也渐渐融入了东吴文化,形成全新的吴越文化。

三国时期没有数显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分裂历史,这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在当时三足鼎立的局势下,虽然三国打得一锅粥,但是曹魏、蜀汉、东吴政权为一举统一全国,各自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镇守、巩固边疆安定,以至于没有外族入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