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北京专家 http://m.jpm.cn/article-95589-1.html卜算子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东坡一生留下的诗词很多,这首《卜算子》也算是其中佼佼者之一了,黄庭坚曾评论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但因为此诗的仙骨气质,历来争议很大。
有一种说法广为流传,认为此诗除了写苏东坡自己的政治寄托,还有一个“辜负”妙龄少女的故事。
唐宋知名文人大都愿意追捧各种名妓,苏东坡应该算是一个“异类”。他相对比较长情,虽然也有妻有妾,但对于陪在自己身边的长久之人感情都很深。至于为什么要“辜负”这个女孩,可能与他之前的感情经历和感情状态有关。
苏东坡与发妻王弗恩爱十多年,在王弗病去之后续娶的王闰之也是恩爱非常。而且在最开始娶王闰之时,苏东坡心里仍旧非常惦记王弗。
王闰之在娘家是没有名字的,家人称她为“二十七娘”,与苏东坡成婚之后,“闰之”二字由苏东坡所起。“闰”字除了表示二十七娘是闰月的生日,不期而然地还有“增多”的意思。
对于那时的苏东坡来说,中年丧妻,孩子年幼,只好无奈地给孩子找一个继母。但时间一长,王闰之还是以自己的行动征服了苏东坡的心。她虽然没有其姐“帘后偷听”的本事,但柔顺、能干又非常体贴,虽然出身农家,却有大家风范——陪伴苏东坡的二十多年里,锦衣玉食,也不骄纵;破衣耕织,亦不抱怨。而且对待王弗的孩子与自己的两个儿子,“三子如一,爱出于天”。
苏东坡也为王闰之写了很多诗,比如第一次做杭州通判时:
飞雪似杨花,犹不见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嫦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还有从侧面夸赞王闰之的: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能在全国都放假,大家都在互相“串门”交流感情的时候,把家事都扔给王闰之自己跑出去玩,苏东坡心大不说,王闰之能干是肯定的了。只有她能做好这些事,苏东坡出去玩才会没有负担。
而流传千古的《后赤壁赋》也有王闰之的功劳。有客人来找苏东坡游赤壁,良辰美景,有鱼无酒。苏东坡回来问王闰之,王闰之却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苏东坡就与友人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苏东坡经历“乌台诗案”在湖州被捕,经过多人营救而改成被贬。这首《卜算子》中的女子就是苏东坡在被贬黄州时遇见的。当时苏东坡寓居定惠院,经常在深夜吟诗自娱,这时候就总有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女子,来到他窗前偷听。
据说她是温都监女,长到十六岁了还不肯嫁人。因为之前就很仰慕苏东坡的才华,所以得知苏东坡来到黄州欣喜不已。在打听到苏东坡住处之后,就经常跑到他窗下听他吟诗。每当苏东坡发现他要推窗寻找时,她就已经很快地逃跑了,只留给苏东坡一个纤细美丽的背影。
苏东坡应该也知道女子的心事,况且当时46岁的苏东坡,就算是娶了这个女子为妾也不会被人说什么。但没想到苏东坡却对这个女子说:“我为你物色了一位姓王的少年,可以和你成亲。”不知道女子听见苏东坡这样说会有多伤心,也许更多的是对苏东坡的失望。苏东坡这样说完,女子就再没出现。直到苏东坡离开黄州,过了没多久,那个女子就不知原因的死了,遗体被埋在了沙洲之畔。
等苏东坡回到黄州之后,不见女子,只见沙洲畔的黄土一堆,其心中的幽愤之情可想而知,于是就有了这一首《卜算子》。
天上一轮弯弯的月亮挂在枝丫稀疏的梧桐树上,夜深人静之时,谁见到了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一样缥缈的身影,黑暗中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回头看,却总不见有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怨。它在树枝间逡巡,却固执地不肯栖息,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之上。
关于这个女子,宋代张耒还有一首诗与她相关:“空江月明鱼龙眠,月中孤鸿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边,葛巾藜杖眼窥天。夜冷月堕幽虫泣,鸿影翘纱衣露湿。仙人采诗作步虚,玉皇饮之碧琳腴。”
当然,真实的情况早就被时间的长河淹没,而这个女子留给我们的就只剩下一个美好的传说,还有对其月下身影的无尽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