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年),曹操在相继消灭袁术、袁绍、吕布等割据势力之后统一北方,继而决定携胜利之师,举兵南下。同年,荆州刘表病逝,年幼的刘琮自感无力对抗曹操,望风而降。
不费一兵一卒便夺得荆州之要地,曹操志得意满,信心倍增,准备一鼓作气,彻底消灭割据江东的孙权势力,统一南方。
面对曹操的大兵压境,孙权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力排众议,决定联合前来投奔的刘备,共同抗拒曹操。于是,三国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赤壁之战爆发了。
战争的结局超出所有人的意料,竟然以曹操的惨败而告终。也正是因为赤壁之战的失败,使得曹操丧失了统一天下的实力,至少在短时间内无力发动大规模的用兵,而刘备和孙权则获得了喘息之机,加快发展自己的势力,扩张地盘,三国鼎足之势形成了。
战前,曹操可以说是占有绝对的优势,无论是士兵还是粮草辎重远在孙刘联军之上,可还是遭遇惨败。古人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那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又占了几条呢?
首先,天时。
曹操南征之时,正值南方酷暑之季。而这个时候,也是血吸虫病的易感染季节。曹操的士兵多为北方兵,一入南方,水土不服,患病者甚众。士兵们在长途奔袭迁徙的同时,又要遭受疾病的侵扰,苦不堪言,士气低落。
对于孙刘联军会用火攻这个战法,身经百战的曹操和他的谋士们肯定也会想到。但考虑到战船的准备就绪以及水兵的训练完成,开战的时候已经快要入冬了,而这个时候是不会有东风了,因此曹操大胆排除了这个火攻之法。
可天有不测风云,周瑜等人兵行险招,利用黄盖诈降,借着突如其来的东风,把燃烧着的小船迅速冲入曹操的战船,顿时熊熊烈火,曹军士兵烧死、淹死者不计其数。
其次,地利。
曹操虽然兵多将广,势力庞大,但孙刘联军有长江天堑。正是凭借着这个有利因素,足可以抵挡数万曹军,让陆上称雄的曹军士兵望江兴叹。
要想大败孙刘联军,训练水兵进行水战是唯一的出路。虽然有荆州降将蔡瑁、张允精通水战,但后来被周瑜用反间计,蒋干盗书,导致二人被曹操误杀。
最后,人和。
曹操在统一北方和夺取荆州的过程中,一路招降纳叛。此时曹军虽然号称有八十万之众,却大多数是袁绍的残兵败将以及新降的荆州将士。这些士兵归顺时间不长,人心不稳,随时有可能临阵脱逃或者倒戈一击。
而反观孙刘联军,东吴士兵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心中唯一的信念便是击退曹军,维护江东势力;至于刘备,此时已是穷途末路,此战更是他的生死之战,唯有搏命一击,方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孙膑兵法·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赤壁之战,天时、地利、人和,曹操可以说是一条没占,遭遇大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