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
一、作者简介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宋齐梁时期的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二牛图》等。
二、写作背景
文章是陶弘景写给其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政局动荡,许多文人隐居山林,寄情山水,陶弘景就是其中之一。作者在信中描绘了山川之美,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慨叹。
三、重点词语
共谈:共同谈论。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俱:全,都。
备:长久存在。
晓雾:清晨的薄雾。
歇:消散。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落下。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欲界:佛教将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指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即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未:没有。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四、字词句式
(1)古今异义
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2)词类活用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每天十分钟,跟秋天老师一起快乐学语文
五、逐句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讨论的。巍峨的山峰直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翠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葱翠长青。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叫声;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六、文章结构
本文结构严谨,构思巧妙。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第二部分具体描绘了山川之美,最后以自己的感慨收尾。
七、文章主题
这封书信通过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娱情山水,与古今知己共赏美景的愉悦之情。
八、写作特色
语言凝练,动静结合。
每天十分钟,跟秋天老师一起快乐学语文
记承天寺夜游
一、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共称为三苏。代表作《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等。
二、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苏轼因文字狱被贬黄州期间。
三、字词解释
欣然:高兴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为乐:行乐。
遂:于是。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子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
交横:交错纵横。
盖:大概是。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四、字词句式
(1)古今异义
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
相与:古义,共同、一起。今义,相处。
盖:古义,大概是。今义,盖子或作动词建筑等
耳:古义,语气词。今义,耳朵。
(2)一词多义
者
念无与为乐(者):代词,……的人。
如吾两人(者)耳:助词,表示停顿。
(3)特殊句式
解衣欲睡:省略句
欣然起行:省略句
每天十分钟,跟秋天老师一起快乐学语文
五、逐句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月色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中好像积满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大概是竹柏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六、文章结构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作者先叙述了赏月的缘由,表达出被贬后内心的落寞,接着描写了与张怀民同游所看到的庭下怡人的景色,最后一部分抒情,表达了虽苦闷却扔豁达乐观的心境。
七、文章主题
通过对庭下月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被贬谪的苦闷,赏月的欣喜和对人生的感悟。
八、写作特色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每天十分钟,跟秋天老师一起快乐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