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从小深受影视作品影响,总觉得周瑜是个过分吹捧的人物,目的是彰显我们孔明大神的算无遗策,接触到三国志等客观的史料文件后,渐渐对周公瑾有了新的认识,周郎并不是花瓶的鲜肉派,确数一代风流人物。
周瑜(年-年),字公瑾,庐江舒人。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郎在孙坚讨伐董卓时认识了孙策,对脾气,又孙策同岁,互相欣赏,21岁更是为孙策借来了丹阳兵,让孙策说出了有你事就成了的话,随后就开始跟随孙策征战沙场,收复江东,为东吴政权打下了基础,性格谨慎,心思细密在作战部署上常常语出惊人,作战也身先士卒深受孙策喜爱。
建安4年(公元年),这哥俩在攻打打扬州庐江郡时又俘获了东汉人气超高的两位美女,大小乔,两位好兄弟一合计,得,大乔归孙策小乔嫁周郎,也不知道人家姑娘当时啥态度,这哥俩儿就很大条的定了各自的终身大事,自此更是亲上加亲,哥俩就互称姐夫,妹夫了。这也可以看出孙策有多么喜欢周瑜,取老婆都带着一起,可见周郎当时绝对是孙策的左膀右臂,人以群分,孙策也是一代霸主,周瑜靠阿谀奉承是不能获得如此重视的。
孙策自傲过度,不防小人,后遇刺不治,可怜周瑜为了好兄弟扛起大旗,成为东吴的军事担当,孙策更是交代其弟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自此三军大都督人设拍板定钉。
都知道周瑜的成名之战是赤壁之战,火烧曹操百万兵,有人戏称是老婆保卫战,这里着重说明一下,曹操虽然有喜欢别人老婆的不良嗜好,但是打东吴时曹操真没见过二乔,人曹操当时是想统一华夏建功立业的,没别的心思,只不过诸葛亮使坏。。。。篡改了曹植给父亲曹操写的铜雀台赋,刺激周瑜要想不被绿,就要和曹操拼命。
这里我觉得周瑜是知道诸葛亮的小心思的,只不过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人心惶惶,大多数文武都想投降,但周瑜是妥妥的主战派,虽然位高权重,但也要考虑别人看法,总要找个合适的无法拒绝的理由去表明立场,虽然这个理由让周瑜很不爽,但确实是个恰到好处的理由,虽然感觉怪怪的,周瑜也只能就坡下驴假装上当,这也为周瑜以后一定要杀了诸葛村夫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理由。。。
赤壁之战在各种开挂般的巧合下,结束了,周郎火烧赤壁,曹操败走华容,一时间周瑜登上人生巅峰,作为赤壁之战的主帅,这种实力极其悬殊,8万对70万人马的绝地反击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数高端操作,注定名垂青史,妥妥的人生赢家!!
为啥意气风发的周瑜在功成名就后没几年就死了呢?一人唏嘘不已,直谈天妒英才,那句三国演义中的,既生瑜何生亮更让世人传颂至今。
周瑜之死,三国正史中,草草带过只说周瑜建安15年(公元年)病逝于巴丘,原因是与曹仁争夺南郡时隔江相望中了一箭,后箭伤不治身亡,真是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吧!但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死因就曲折丰富了很多,咱们先说说三国演义中的原因。
话说赤壁之战胜利后,东吴与刘备开始争夺胜利果实,出力最多的东吴当然要瓜分最大的利益,不仅想吃掉曹操吞并的荆襄九郡,还想拿下宛城等曹操原有地盘,但这就直接逼的刘备没有了生存空间,所以为了各自的切身利益,两位赤壁之战的盟友孙刘两家开始了内部斗争,先是周瑜与曹仁争荆州鏖战不下之时被诸葛亮得了空子,偷袭了襄阳与南郡,把周郎气的七窍生烟,大叫一声,不省人事!确实孔明不地道啊,换我可能也被刺激不轻。。
作为东吴的文武全才,三军大都督周公瑾当然不会轻易服输,这就又想一计,也是最好使,最让人无法抗拒的美人计,孙权有一同父异母的妹妹,也就是孙尚香,此女可了不得,长的国色天香,还十八班武艺样样精通,这可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翘楚啊,当时可是极有吸引力的,不过对于现在可能就没那么抢手咯,毕竟现在的有为青年都怕老婆,更何况要你娶一个会功夫武力值极高的老婆,怕是多看一眼都害怕吧。。。。话归本题,刘备一听就心动了,何况当时刘备夫人刚刚去世,正是雪中送炭啊,虽然害怕知道有鬼,但在诸葛亮的一再诱导下还是色胆包天的去了东吴,可见美人计决对是三十六计中的致命杀招啊,小可丧命大可覆国。。。不过孔明也不是善茬,一肚子坏心眼,派了顶级保镖赵云全程互送,更给了三个锦囊。周瑜想低调的让刘备过来,偷偷绑票或撕票,孔明可好,第一个锦囊直接来了个户外推广,搞得人尽皆知,让孙尚香的生母,吴国太都知道了,这下不能私下解决了,表面的流程就必须做了,吴国太信以为真要相女婿,孙权又是个大孝子,哎,周瑜只能寄希望于老太太看不上,到时候还不是把刘备拿捏的死死的,想着也是,刘备当时50多了个糟老头子,孙尚香豆蔻年华,一个花骨朵,老国太指定不愿意,谁知道刘备也不是善茬,本来就不丑,又让赵云这个资深美男一顿美颜操作,染了头发胡子,做了发型,一顿精装修啊,再加上大汉皇叔的金字招牌,妥妥的钻石王老五啊,老太太相中了。。。看来从古至今,结婚都要看实力啊,小伙伴们和小编一起踏实搬砖吧,空手套白狼想想就行。结果就是生米煮成熟饭,真的就让刘备取了孙尚香。
我大都督周瑜自不会妥协,又生一计,用温柔乡富贵豪宅消磨刘备,把他软禁在东吴,使其颓废,疏远荆州与手下离心离德,可诸葛亮第二锦囊,让赵云谎称曹操兵发荆州,把刘备吓的收拾东西就要回家,差点老婆都不要了,毕竟东吴在好也是人家的,老窝被端了,就一无所有了。
周瑜知道刘备跑了,就派大将去追,结果第三锦囊让孙尚香出面,好么公主殿下的车谁敢拦,何况还是个爱玩刀枪的女主,这下让刘备有惊无险的跑到了江边,诸葛孔明早早的化妆潜入,接着刘备一行,划这船,吃着火锅,唱着歌跑了。。。
这是二气周瑜,可怜周瑜,偷鸡不成蚀把米,气的大病不起,藏在家里不敢见孙权。
都督这下是真的来气了,又想了假道阀虢之计,说要帮刘备取西川借道荆州,到时候刘备一开城门,周瑜就想着翻脸不认人,抓刘备,杀诸葛村夫,夺荆襄九郡,可还是被诸葛亮识破,直接分兵埋伏,周都督刚下船就被四面埋伏,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兵折将,城门都让进。。。。,周瑜一想,不能白来啊,就合计先去取西川,等拿了西川,在两面夹击杀刘备个片甲不留,结果去西川的路被诸葛亮派兵堵死了,还一边堵路一边嘲讽,大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给周瑜损的啊,恨不得撞死在船头。这不一气之下旧伤复发,回到东吴后就一命呜呼了,可怜一代风流人物,终被诸葛亮活活气死。
当然老百姓们觉得他们的大都督是不可能这么轻易被气死的,所以野史还有一种说法,周瑜是炸死,他该有一计。。。
其实周瑜假道伐虢,智取荆州的计策失败后,被气昏了过去,但并没有死,回到东吴后,日思夜想很不甘心,后又得一妙计,就是诈死发丧,骗诸葛亮前来吊丧,到时,周瑜躲在棺材里,一发暗号,众将齐上,将诸葛拿下,已换荆襄。
这一招可是下了大本了,活人都睡了棺材,当然不能太假,周瑜把棺材的钉都盘松,并在内侧开了气孔,要不憋死了可就得不偿失咯,别说诸葛亮一听周瑜去世了,当真唏嘘不已,执意要亲自吊丧,众人阻拦不住,毕竟英雄相惜,只是阵营不同,不然他们必回成为知己。
诸葛亮到了东吴灵堂,悲从中来,抑制不住扶棺大哭,一边哭一边喊,呜呼哀哉,公瑾公瑾回来,哭的是闻者落泪,无一不被诸葛亮的真情实感所打动,韩当祖茂,鲁肃黄盖都看呆了,想着明明知道都督假死,都被带动的悲聪中来,差点自己都信了都督不在了。。一时间都有点小感动呢?想必周都督在棺材里也是感慨万千把。。。
哭着哭着诸葛亮觉得不对劲了,幻彩板有点松啊,咦?还有气孔,看到这里诸葛亮心中一紧,吓的一哆嗦,心想此中有诈,眼珠一转,要不叫卧龙呢,当真足智多谋,就趁着悲伤氛围,爬在棺材上一阵捶胸顿足,双手不停拍打棺材盖。。。把钉子都拍实了。。。,又趁着抹眼泪擤鼻涕的功夫扣了一旁的蜡烛,搓成一团,堵住了气孔。。。这是真坏啊,可怜周瑜公瑾,信号都发不出来,活活别死在棺材里,众人一旁看不到,只当是周瑜被感动了,不想杀孔明了才没发信号,孔明走后,上去一看,哎呀,这天杀的孔明,快救大都督。。。晚了,已经没气了,这一次可真是假戏真做了!!
虽是野史,但也别有味道,想着是后人不甘心如此大才的周郎会被气死,所以杜撰了周郎的最后一博,虽没有改变结局,却比被气死更能让人接受,毕竟以周瑜的性格必不会轻易服输和诸葛斗智到死方休也许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野史虽无依据,却能看出世人的真实想法与评价,说不定事实就是这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