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三将军编辑
寒江阁一道人
乱世枭雄曹孟德,一生中曾经经历无数次事业上的危机,如讨伐董卓被徐荣追杀,赤壁之战败给孙刘联军等等。不过,如果说曹操的创业生涯中,哪一次可以算得上是他的至暗时刻,这两次无疑是排不上号的。因为讨伐董卓的失败,虽然让曹操辛苦积攒起来的一点资本损失掉,但却为他赢得了人心,至少,从此他可以借助兴复汉室这面大旗来名正言顺的争取天下豪杰的支持(迎接汉献帝之前就开始了)。所以曹操军事上失败了,政治上却是大获全胜。
赤壁之战时候,曹操已经基本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地区,所以这场失败顶多只是暂时挫伤了他南侵的锐气,但远远算不上元气大伤。
那么问题来了,曹操一生中的至暗时刻是什么时候呢?这些,还得从曹操的朋友张邈说起。
(影视剧中的张邈)
01张邈与曹操的反目
曹操追随袁绍的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时候,曾献计策,希望联军能够借助董卓大军从洛阳撤退之时,追杀于他。可是,联军内部勾心斗角,矛盾重重,谁也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于是,曹操只得率领本部人马追击董卓军,这时,有一个地方官很佩服曹操的胆识,这就是兖州名士张邈。
张邈虽然没有亲自参与这次军事行动,但却派自己的手下卫兹跟随出击。后来,曹操在袁绍支持下出任东郡太守,又应兖州官吏邀请和黄巾军作战,实力大增,他与当地的政治精英张邈关系迅速升温。二人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呢?曹操对家人说,自己出兵要是回不来了,让家眷去投奔张邈。结果,曹操凯旋归来,握住张邈的手,二人眼泪哗啦啦落下来。乱世中能有这样的友谊,实在是不容易。
可是,就是这样的友谊,也是塑料做的。曹操的父亲被徐州牧陶谦部下害死后,曹操欲为家人复仇,倾动主力离开老根据地,向东进军。曹军一路上烧杀劫掠,距离兖州地界越来越远。结果,就在这时,曹操最信任的张邈背叛了他,背叛他也就算了,张邈还和另一个曹操的手下陈宫一起,把走投无路的吕布给迎接到了濮阳。曹操攻打徐州不下,后路又处在吕布的威胁之中,这情势可以说是万分危急。
对于张邈为什么要背叛曹操,有以下三种说法:
1、陈宫怂恿张邈在乱世中自立,不要屈居人下。
2、张邈和袁绍关系不对付,但是曹操和袁绍关系很好(袁绍需要曹操来牵制袁术,曹操也需要结好袁绍来稳定北方),张邈担心曹操为了讨好袁绍把自己干掉。
3、根据田余庆先生的相关研究,曹操在兖州之初,杀死了瞧不起自己的名士边让,而边让恰恰是张邈和陈宫的好朋友。因此,张邈认为边让和自己的友谊要大过和曹操,所以才要义无反顾出卖后者。
以上三种说法都各有一定道理,不过,无论是陈宫怂恿,还是怕曹操跟袁绍接近,曹操对张邈寄予厚望却是毋庸置疑的。现在,二人反目成仇,张邈亲手把曹操逼上了绝路。
02吕布的威胁
对于曹操而言,张邈的反水只是一个开始,吕布鸠占鹊巢后,兖州地方的地方官纷纷倒戈,追随吕布,如果不是曹操留下来的两位谋臣荀彧和程昱当机立断,诛杀了一部分叛乱者,稳住了局面,恐怕连鄄城、范、东阿这三个县都保不住。后来,也正是这三个县,成为了支撑曹操绝地反击的基础。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荀彧曾经投效于袁绍手下,后来,他发现袁绍对于兴复汉室的事业并不感兴趣,于是愤而改投曹操,程昱更是如此、他们都打心眼里觉得,曹操是能做成一番大事的人。但是,他们所定义的大事业,恐怕不是帮助曹操自己临朝称制,而是希望他能像霍光那样恢复东汉的江山社稷。到了曹操结束北方割据局面后,荀彧因为维护人臣之礼和曹操矛盾越来越大,抑郁而终。当然,这些是后话,眼下,荀彧是力挺曹操的,他迫切希望曹操能够意识到吕布的危险,及时地回防。
曹操何等的精明,他也怕自己拿不下徐州,把老家也丢了,竹篮打水一场空,于是他赶忙回军与吕布作战。手下人都很为曹操担心,但他却给周围人打气——吕布攻取一州之地,非占个濮阳,我要是他,我就占领险要之地东平,把我进军的咽喉要道卡住。现在看来,他什么也干不成。
(影视剧中的吕布)
曹操很快就为自己的轻敌付出了代价,在与吕布的交战中,曹操先是被富户田氏骗进城内,其依恃的青州兵,让埋伏多时的吕布骑兵冲了个七零八落。这倒也不奇怪,青州兵本来就是由缺乏作战经验的破产小农组成,面对骑兵冲击这样的阵势,不战自乱也是意料之中。
但是,手下人这么一乱,把曹操可坑苦了,他孤零零骑着马在燃烧的城中乱闯,手掌被烧伤,差点被吕布杀死,最后,曹操勉强回到营地,收拾败兵暂时扎住了阵脚。
(影视剧中的曹操)
曹操不甘心失败,统领残军继续和吕布死磕,结果,仗刚开始打,兖州一带又闹饥荒,蝗虫满天飞,人吃人的现象比比皆是。曹操军队人多,消耗不起,只能暂时遣散一部分,然后主力到相对富庶的地区休整,而吕布方面也意识到曹操不可小觑,转而积蓄实力,双方进入了长达半年的休战期。
这时候,袁绍看出了曹操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他派人游说曹操,希望双方可以进一步联合(袁绍和吕布也有矛盾),但是条件则是曹操把家眷送到邺城,交给袁绍做人质。当时的曹操还真有些动心,但在程昱的劝说下,他决定继续和吕布一对一,刚到底。
03反击
第二年,双方再度交手,这一次,轮到曹操反攻了。
曹操和吕布的交战中,他一直觉得吕布只有匹夫之勇,不足为虑,所以多次设下诱敌之计。在第二年的夏天,曹操进攻钜野,歼灭了吕布手下薛兰、李封的守卫部队,刺激吕布主动出兵。吕布的援兵赶到后,曹操又假装营地防御空虚,引诱对手来进攻。
第一回,吕布怕被中伏兵不肯上钩,第二回,吕布看到一部分曹军在营地活动,以为对方刚解除了埋伏,正是大意的时候,自己可以乘虚而入。结果,吕布大军杀进曹军营地不多时,就被从长堤冲出的曹操步骑兵包围。
和当年对付青州的黄巾军一样,曹军先用伏兵击溃吕布前锋,后死死咬住对手不放,逼迫吕布同自己不断地决战,这一次,吕布本部不但因为得不到喘息时机,元气大伤,还把定陶等城镇也丢了。眼看着大势已去,吕布选择远遁而去,曹操最大的威胁这才算暂时解除。
收拾完吕布这边后,曹操立即寻找曾经背叛自己的张邈,经过调查方才得知,张邈跟着吕布跑了,留下了自己的家眷由兄弟张超保护,滞留于雍丘。曹操发现后,派军队迅速包围住雍丘,不惜代价围攻两月,后将其拿下,杀光了张邈的全家。而张邈自己,也在流亡中被部下所杀。这样来看,《三国演义》中把曹操塑造为一个快意恩仇,心狠手辣的人物,倒也不算空穴来风。
吕布和曹操抢地盘暂落下风,曹操巩固住了老根据地。但是,他仍然处在袁术、张绣、刘表、刘备和臧霸等大小军阀的包围之中,这样的处境,说好了是交通要地、四通八达,说不好听就是四面受敌,曹操的压力依然很大。
除此之外,张邈的背叛,给曹操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间接促成了他对于汉末名士阶层既欢迎又提防的策略。日后孔融与杨修之死,甚至司马懿长期被冷落,都可以从张邈背叛中看出些许端倪。曹操一生中的至暗时刻,让他彻底认清了名士精英群体对自己笑里藏刀的真面目,这也一种复杂的心结,还要继续伴随他的余生。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