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三国历史中最隐秘的一人,一语成戳道出结局
说起《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很多人人物只是一本小说,但是事实上历史还是有小说这些人物的,还有那些经典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等,里面的人物刻画也非常的细腻,所以这本小说也是我们中国的四大古典小说之一,今天我们要来谈的就是三国历史时期的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在《三国演义》里是被称为“智绝”的存在,此人就是诸葛孔明的结局暗示者,也就是说出那一句“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的人,此人应为三国历史中最隐秘的一人,一语成戳道出结局。
在三国之中,如果要说最受欢迎的一个势力,那么自然是刘备所属的蜀国,原因自然不在刘备身上,而是他手下的那些猛将和谋士,五虎上将和卧龙凤雏,应该就是刘备集团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因为他手下的这些角色人气比刘备高。
其中最为代表的人物就是“卧龙”诸葛亮了,诸葛亮本来是隐居在隆中的一个谋士,只因后面刘备的谋士徐庶被曹操骗走,徐庶在临走时曾推荐刘备去寻找诸葛亮,所以刘备就三顾茅庐终于请到了诸葛亮出山,在隆中里时,诸葛亮未出茅庐就已经三分天下,可想其智慧到了何种程度。
但是在路上的时候路过一酒家,有几人在谈论,有一人说“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啊,惜哉。”说这句话的人正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是诸葛亮的好友,同时也是一位非常聪明的谋士,他也曾经向刘备举荐过诸葛亮和庞统,但是他本人是闲云野鹤,对于这种事情毫无兴趣。
那么“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说“诸葛亮虽然遇到了能够让自己施展才的地明主,可是此时汉室已式微,尽管孔明身负雄才大略,怀抱天下,然想辅助刘备复兴汉室已经无望了,可谓生不逢时,难道不可惜吗?”这里的不得其时其实并不是时机的意思,很多人初看可能会觉得是时机,但是并不是这样。
诸葛亮出山的时机其实已经非常好,这里说的时机是天时的意思,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就是这种说法,随后的进程其实都被这句话概括了一句成戳道出了结局。孔明后面因为刘备一意孤行造成大好局面的毁坏,其后六出祁山而无果,最后诸葛亮在秋风五丈原病逝,落得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结局。可敬,可叹矣。
那我们这位三国历史中最隐秘的司马徽呢结局如何呢?在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清理掉了刘宗后,司马徽也被曹操纳入麾下,但是是自愿的还是威逼,这就不得而知了。曹操想重用他,但是司马徽不久就病死了,但是也正说他所说的“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一语成戳道出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