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草船借箭说课稿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dxkfbl/250401/i6vcz0k.html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学会本课生字10个;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


  3.会用“要是……就……”、“果然”、“神机妙算”各写一句话。


  4.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弊,知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部分内容改写而成的,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渚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课文通过草船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填空练习,了解大意。


  (
  )要(
  )三天赶造(
  )。(
   )向(
  
  )借船,然后用草船向(
   )借到了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理解多音字及部分词语的意思)


  2.初步理解课文意思。


  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读)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1.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结合课文第2题的提示,把课文分成4段:


   ①接受任务


   ②作好准备


   ③草船借箭


   ④按时交箭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作业本上第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一、二、四段,完成部分作业。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新词。


  2.给多音字“都”、“更”、“了”、“只”组词。


  二、学习课文一、二段。


  1.读一、二段。


  思考:赤壁之战时,周瑜的3万军士战胜了曹操的80万大军,周瑜用的那么多箭是从哪儿来的?诸葛亮是怎样借箭的?


  2.出示思考题预习。


  (1)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立下军令状,保证3天之后交10万枝箭?


  (2)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请他帮忙?


  3.讨论交流。


  4.再读课文一、二段。


  思考:(1)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课文中哪里看出周瑜要害诸葛亮?


  
   (2)哪些词句证明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明明知道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保证3天后交10万枝箭?


  
   (3)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5.分小小组交流,讨论。


  6.反馈交流。


  ①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


   齐读“周瑜见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理解“妒忌”。(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课文哪些地方证明周瑜要陷害他?


   (读书上有关句子,并讲出理由)


   (周瑜要诸葛亮3天造10万枝箭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这是周瑜假公济私,图谋置诸葛亮于死地。)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


   当周瑜听说诸葛亮3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在当时,3天肯定造不出10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


   找出书中明确说明周瑜要陷害诸葛亮的话。


   (周瑜对鲁肃说的:“这是他自己说的……回来报告我。”)


  ②书上哪些地方证明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时说的几句话(“不过……就完了”)。


   朗读练习。(齐读)


   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3天造好10万枝箭呢?


   (诸葛亮胸有成竹)(顾全大局)


   理解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③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从哪里可以看出,请把书上有关句子读出来。


   (“鲁肃答应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7.朗读练习。


  小结:


  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挺有才干,顾全大局;鲁肃真诚厚道,言而有信;而周瑜却挺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


  8.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二段中的对话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3天前,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心里很高兴。3天后,周瑜带了名将士来到江边干什么?(是抓诸葛亮的)


  结果周瑜在江边看到了什么?齐读第四段。最后周瑜怎样?


  (钦佩诸葛亮)书上从哪儿看出?(长叹不如)


  长叹什么?(叹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师范读周瑜长叹说的话,学生自由学读,齐读。


  四、巩固练习。


  作业本上第5题(1)、(2)、(3)。


  第6题(1)、(2)。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匀第三段,总结全文,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导入第三段学习。


   1.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构机妙算使周瑜改变的。


  
  什么叫“神机妙算”?


   2.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


  
  学了课文的第三段,我们就会知道。


  二、学习第三段


   1.一生读第三段。


  
  其它同学一边听,—边找:哪些事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


   2.找出来划好后,分小小组讨论,


   3.哪里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诸葛亮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天时?(第三天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齐读。)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地利?(顺风顺水撤得快)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人心?(知道曹操的脾气,多疑多虑)读有关句子


  
  从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道曹操不会出兵?(读有关句子)齐读曹操下令说的一段话。进一步理解诸葛亮知道曹操多疑多虑,不敢出兵。


  
  小结:


  
  由于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所以向曹操借到了10万枝箭;


   4.诸葛亮是怎样向曹操借箭的?


   (1)生自由读课文,划出写诸葛亮指挥船上军士的词语。


  
  (“吩咐”“下令”“又叫”“又下令”“吩咐”)


   (2)分五步说说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经过。


  
  (向北靠近曹军船头朝西船尾东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继续受箭顺风顺水驶回。)


  
  先讨论交流,再请学生讲,让全体学生更深一层地理解课文内容,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江上雾很大,为什么曹操的军士能那么准地射中诸葛亮的草把子呢?


  
  (因为诸葛亮的30个军士在四更时分擂鼓呐喊,曹军不习水战,不敢出来。于是多疑的曹操在大雾之中只好下令朝擂鼓呐喊声处放箭,这时箭像雨点一样射过去,草把子上很快就插满了箭。)


  
  从这里,说明了什么?(诸葛亮安排得很巧妙)


   (4)船头第一次朝西,第二次朝东。不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用手操作讨论,后交流)


   (5)完成作业本上的第4题,


   (6J大雾还没散完,诸葛亮就带船队走了,临走之前还怎么说?,(“谢谢曹丞相的箭”)


  
  指导读这一句。是真谢吗?


   (7)曹操听后,会怎么样?为什么不追?(因为诸葛亮的船队顺风顺水走远了。)


  三、练习作业。


   1.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他神吗?(神)


  
  诸葛亮是神吗?(不是神,是人)


  
  他的神机妙算是从哪儿来的?(从书中学来的)(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2.诸葛亮不是()是()。他的神机妙算并不是()而是()。


  四、再次理解课题,总结谈话,


   1.体会神机妙算,能用“神机妙算”说一句话,然后朗读全文。


  
  课题为什么叫“草船借箭”?


  
  (“借”字概括了事情的经过,又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课文从周瑜妒忌诸葛亮的起因,到周瑜自叹不如的结果这一强烈的对比中,衬托了诸葛亮惊人的胆量,闻人的智慧。本文写了一场智斗,全文按故事发展的顺序,


  
  紧紧围绕“神机妙算”来写的。在事件层层发展,人物性格对比中,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朗读全文。


  
  完成作业本上第6题的(3)、(4),(5)、(6)。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周瑜
  
   诸葛亮
  
   鲁肃


  
   接受任务: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作好准备: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草船借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按时交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