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白《秦娥怨》以来,我国的优秀词人不断涌现,创作出无数脍炙人口、风格迥异的的作品,从花间词到清雅词,佳作层出不穷,最令人血脉喷张的是豪放词,而较早创作豪放词的苏轼苏东坡,有一首词被誉为历代壮词之首,那就是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开头作者就把景色,历史和人物融为一体,让读者好像伫立江边,触景生情,从眼前壮美景色好像进入到千古兴亡的历史中去,感受魏蜀吴三国无数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由泛泛的而论归结到风流人物的代表周瑜身上。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的景色确实雄奇,让人惊心动魄、两股战战,三国时火烧赤壁的无数英雄人物在高呼鏖战的壮阔场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词人不由得发出感叹:美丽如画的锦绣山河,涌现了无数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刚刚迎娶了江南姐妹花中的小乔为妻的周瑜,那是多么的春风得意,雄姿英发?羽扇轻挥,与江东诸贤欢聚一堂,“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可是那已经是千年前的事了(赤壁怀古作于年前后,赤壁之战发生于年,时间过去了年),再怎么神往,怎么感叹,恨不得投身于那个年代,自己也已经45岁了,两鬓早已白发丛生了。
当年周瑜指挥赤壁大战的时候才34岁,苏轼写这首词时,已经45岁,非但平生抱负无法施展,反而困居黄州,面对如此胜景,和英雄人物,激起他雄心壮志的同时,那种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的心情又涌上心头。“早生华发”,表面上是说年岁大,实际是感叹光阴虚度。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的一生在45岁的苏轼看来,简直就是一场梦,19岁出川,26年来的起起伏伏犹如昨日般清晰,想得再多也不过是自寻烦恼,不如酒洒于江,把人生寄托于恒古不变的明月。
篇末的感伤是一种苍凉,抒发了自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侧面进一步烘托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融景物,人事感叹以及哲理于一体,将人带入赤壁古战场那雄奇场景,在那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感当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思索和无限的感慨。
南宋俞文豹《吹剑录》记载: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卓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大意是说苏轼问一个幕僚他的词和柳永相比较如何,这幕僚说了上面一段话,引了他们各自代表性词作中的千古名句,说明了柳永词娇婉细腻,苏轼的则是豪情万丈、睥睨天下,虽然溜须拍马之情溢于言辞,也确实道出了苏轼词的豪迈气慨!
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最有气势的词作之一,千年来能与其抗衡的不多,如主席的《沁园春·雪》,岳飞的《满江红》等寥寥几首。
不过有一首词却在气势上远胜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那就是毛主席的《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这首词是年在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毛主席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那边莽莽苍苍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昆仑山之壮丽雄奇犹如横空出世一般矗立于天地间,亿万年来年复一年地重复那冬天冰雪堆积的酷寒、夏天冰雪融化造成的水祸,其中是非功过,没有谁能评说。
“飞起玉龙三百万”形容雪山,此句用得灵妙自然、恰切精当。“人或为鱼鳖”句,意象突兀,比喻夏日昆仑那“玉龙三百万”般的冰雪消融之后,流下来的江河湖水泛滥成灾,暗指旧社会的黑暗,以昆仑象征祖国,评说祖国几千年历史的是与非、功与过,
下阕,以前无人评说,今天我要来谈谈你,这高度,这大雪都不需太多。“安得倚天抽宝剑”句,令人联想李白《临江王节士歌》中“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句。我们熟知的“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倚天剑与主席的倚天宝剑比,犹如一粟之于沧海,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最后二句体现了毛主席的宽阔胸怀和高超的预见性,字面之意是愿意创造一个冷暖适应的世界,供全人类将共享。潜在的意思是主席坚信他所奉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想,必将造福全世界、全人类。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主席的《念奴娇·昆仑》都是词中绝唱,究竟孰高孰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其高下:
首先,从气势方面看:
苏轼从赤壁古战场的壮美景色联想到三国时期的许多英雄人物,尤其是34岁就指挥大战役的周郎周公瑾,一身文士装束,轻摇羽扇,与幕僚们“谈笑间”,曹魏的“樯橹灰飞烟灭。”何等的壮观?
毛主席描写昆仑那令人惊心动魄的雄伟犹如“横空出世”,由于太高,可以观尽天下;“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更是令人噤声,铺天盖地的风雪,把全世界都寒透了;夏日冰雪消融,世间一片汪洋,人类都成了水中鱼鳖。
二者一比较,高低立见,苏词的时间跨度从年的赤壁之战到作词时的年共年,主席词时间跨度是亿万年,无法估计;地域宽度苏词只限于赤壁古战场,联想到三国争雄的中原以及四川平原,范围不出我国现在的疆域,高诱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那么主席词的涵盖了整个宇宙。
气势上苏词输了不止一筹。
其次,从格局上看:
苏词格局从赤壁古战场千年前周瑜年少昂扬的雄姿,想到自己两鬓微霜却功业难成,感慨万分。主席在年42岁的时候却已经胸怀中国,放眼全世界,而不是一时一地的输赢得失,他的宽广胸怀从青年时期就已经展现,在年大革命失败的低潮期,主席的《菩萨蛮·黄鹤楼》中就有“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这样壮阔的描写。
在这首《念奴娇·昆仑》中,主席在年12月21日为这首诗做了批注:“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之后又批注道:“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意思是等革命胜利了,要把中国革命胜利经验和毛泽东思想赠送给他们,让欧洲、美洲和日韩等国也享受人人平等的胜利果实。
这种格局苏词是远远不及的。
第三,从格调上看:
苏词的格调是苍凉的,那一时间被赤壁古战场上无数的风流人物激起的壮志雄心,转瞬间就被现实吞没了,顿时化作一声感叹,只能将心事寄托与江月。
主席词的格调是高昂的,无论敌人是何等的强大,主席一直斗志昂扬,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即使是在年红军刚刚摆脱强敌追击,实力弱小的时候,就有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经验传遍全球的想法,作为封建文人的苏轼是永远不可能拥有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两首同调词作《念奴娇》的气势、格局和格调等方面进行比较,毛主席的《念奴娇·昆仑》在这三个方面都远胜苏词,足以称之为历代第一壮词。
或者,有读者问两词的文学性(材料的提炼与概括、语言的运用、结构布局等)呢?孰高孰低?很多时候,我们崇敬伟人却不能盲目崇拜伟人。如果抛开主席《念奴娇·昆仑》的气势、格局和格调,单单就文学性的角度来比较这两首同词牌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该更胜一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