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至秦代
关于邓州,《山海经》和《史记》均有记载,根据邓州发现的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推断,在多年前邓州便有人类生存。夏、商、西周、春秋早期诸侯国邓国的国都就在邓州,邓国还有一个附属国鄾国(在今襄樊市北),楚文王12年(公元前年)楚国灭邓国,结束了邓国长达年的历史,随后楚国在今天邓州城区穰城路一带取“禾实丰登”之义设置“穰邑”,楚怀王十七年年(公元前年)韩国袭楚,夺取穰邑;秦朝秦昭王11年(公元前年)秦国打败韩国,取穰,穰遂为秦地,秦昭王三十五年(前年),设置南阳郡(治宛),邓州隶属之,当时邓州境内设有三县,即穰县(治今邓州内城东南隅)、山都县(治今构林古村)和邓县(辖今构林以南)。
东汉建安二年(年)曹操率大军发起“宛城之战”,围张绣于穰。邓州航运顺畅,湍河经新野汇白河入汉水再通长江,建安十三年(年),曹操在穰城南郊开挖运粮河(今为小漕河),把邓州作为后方粮仓,为“赤壁之战”运粮草,供应前方作战。
南北朝至两宋
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从邓州区位、地理、物产等方面综合谋略,于太和二十一年(年),把南北朝以前一直设在汉水以南的荆州治所迁至穰(年,因调兵之需,徙至洛阳),辖8郡41县达37年,穰随之成为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邓州历史上辖区最大的时期,自隋开皇三年至唐肃宗乾元元年()的年间,皆以穰城为治所,曾有三次置“以邓州为中心的南阳郡”;五代时,年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梁太祖开平三年(年)五月,升邓州为“宣化军节度”(相当于省级行政机构),治所设在穰,军区管辖泌州、随州、复州(今湖北天门市)、郢州和邓州,行政辖穰、南阳、向城、临湍、内乡、菊潭、淅川、顺阳(治所在李官桥)和新野共九县。后唐同光元年(年)“宣化军”改称“威胜军”,后周广顺三年(年)又改称“武胜军”,武胜军节度设在邓州长达年,为南阳盆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达年。
北宋初,仍设“武胜军”(治穰),领穰、内乡和南阳三县,徽宗崇宁年间(年-年)辖穰、南阳、内乡、顺阳和淅川五县,政和二年(年)将原为“上郡”的邓州升为“望郡”,庆历五年(年)十一月十四日,范仲淹在邓州上任,为邓州的人文历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南宋初,邓仍归宋。绍兴十一年(年)十一月,宋、金议和,南宋对金称臣,将邓州割给金国,以邓州以西40里和以南40里为界,邓州处于金之前沿阵地,曾三设榷场(买卖交易的地方),与南宋互市。绍兴三十一年(年),金人被宋军击败,邓州复归南宋,二年后,金人南侵,这一带又归金国。金代的邓州,属南京路,州治于穰,并于此设武胜军节度。邓州时辖3县:穰(含顺阳、新野、穰东、板桥4大镇)、南阳(含张村镇)、内乡(含西峡口镇)。
六次迁都邓州之议
自北魏至金朝,历代统治者曾六度考虑迁都邓州。
第一次:公元年,高欢将入洛阳,北魏孝武帝为了避开高欢,接近荆州刺史贺拔胜,考虑迁都邓州穰城,但散骑侍郎柳庆劝武帝迁都长安,权衡利弊后,孝武帝最终决定迁都长安。翌年,高欢入洛阳,后建东魏于邺。
第二次:公元年秋,突厥颉利和突利二可汗自宁夏固原侵入渭水以北,唐朝大臣认为突厥之所以觊觎关中,是因为关中太富饶,建议迁都他处,可选襄、邓一带。唐高祖同意了大臣的建议,但秦王李世民竭力劝阻,最终未能成行。
第三次:公元年,唐朝左谏议大夫兼同平章事朱朴上书朝廷讨论迁都襄、邓之事。朱朴认为:“国步多艰,当迁都图存,襄、邓之地,实惟中原,人心质良,去秦咫尺,而有上洛为之限,永无夷狄侵轶之虞,此建都之极选也。”据《新唐书》称,唐昭宗确曾有意迁都襄、邓,但考虑到依靠赵匡凝以自全,且由于朱温的牵制而未能实现。
第四次:公元年正月(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国准备攻打开封。北宋宰相白时中、李邦彦等谋划奉皇帝之命出逃襄、邓,以避开金人的攻势,但遭留守李纲竭力阻止;十一月,金兵再次进攻,南道都总管张叔夜劝钦宗“暂诣襄、邓,以图西据长安”,但钦宗未给明确答复。第二年,北宋灭亡。
第五次:公元年,金兵逼近应天府(今商丘市),高宗欲迁都以避开金军,尚书右仆射兼中书郎李纲等人主张迁都襄、邓,说:“臣尝言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邓次之,建康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以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但由于宰相黄潜善等人的极力反对,高宗最后采纳了黄潜善等人的建议,最终移都临安。
第六次:公元年(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元年),蒙古军围攻金国都城开封,元帅猪儿主张迁都归德(今河南商丘南),但丞相赛不和右司郎中白华等人主张入邓州。第二年,哀宗先逃至归德,又逃蔡州(今汝南县),又一次计划进入邓州,却在蔡州遭到宋、元联军的包围而未能成行,最后帝亡国灭。元明清时期
元朝初至元十年(年),邓州隶属于襄阳府。至元十六年(年),邓州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南阳府管辖,府治在南阳(今宛城区),州治仍在穰。原领六县,有穰、南阳、内乡、淅川、西峡、顺阳等。后又领三县:穰、新野、内乡。其辖境相当于今天的邓州市及新野、内乡、西峡、淅川等县。明代,邓州属河南布政使司南阳府。洪武二年(年)二月,废穰县。十三年(年)十一月复置穰县。十四年(年)五月,复省穰县入州,穰县自此不再设。州领3县:新野、内乡、淅川。清代,邓州仍属河南布政使司南阳府。雍正后,为散州不领县。民国和共和国时期
中华民国二年(年),改邓州为邓县,属豫南道。民国三年(年),改属汝阳道。民国十六年(年),直属河南省政府。民国二十二年(年),划为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年(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河南的西南部。12月,于湍河南部置邓县。民国三十七年(年)元月,置邓北县。9月,置邓西县。民国三十八年(年)1月,撤销邓西县,辖区分别归邓北县、邓县。3月,邓县、邓北县合并为邓县,归属河南省南阳专区。2年12月,九重、厚坡两个公社的56个大队、个生产队划给淅川县。年11月17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撤销邓县,设立邓州市(县级),仍由南阳市代管。年省政府批准邓州市享有全部省辖市经济及社会管理权限,为经济单列市。
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十个省直管县市之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