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春宵一刻值千金真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 [复制链接]

1#
中国文学史上集大成者不多,苏轼算一个。贴在他身上的标签太多了,有时候让人不得不怀疑他到底花了多少时间去读书。他是一个全才,诗、词、散文、作画、书法样样精通,甚至还是个美食家,别人在拿毛笔写字的时候,说不定他正在拿着锅铲做“东坡肉”。他的作品风格和他的人一样,个性十足且多样化,既有《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磅礴大气,又有《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感性,还有《一树梨花压海棠》中“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的调皮。这样一个多变的苏东坡让人如何能不爱?但苏轼有一首诗,却一直被世人误解,这首诗就是《春宵》。《春宵》里面有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一经问世,就被大家广泛应用,形容春夜里男女沉浸在爱河里,恨不得时间再长点。这首诗的全文是:《春宵》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大意是:春天的夜时间不长,十分珍贵。庭院里的花儿发出清香,月光照着这些花,在地上留下淡淡的影子。可在那楼台深处的人们,却在歌舞狂欢为乐,人们沉醉在丝乐和歌声中。独留下院子里的秋千和花儿,在沉沉的夜色中寂寥。看完大意,大家是不是发现自己对这首的误解其实挺深的。苏轼真的是一本正经地劝那些醉心饮酒为乐和歌舞的人们,别玩物丧志,大自然里的花朵、美好的月光才是真正的美。何不收起自己那浮燥的心,和诗人一起,在春天的在月光的照耀下,闻一闻花香,荡一荡秋千。既然苏轼想表达的是这个意思,那为何世人会误会这么深?关键问题就在这“春宵”二字上,“春宵”首次出现是在白居易的《长恨歌》里:“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长恨歌》是为了描述唐玄宗和杨贵妃如胶似漆的恩爱场景,在此处用“春宵苦短”形容春天的夜在有情人眼里显得特别短。当时白居易这么用词,也并没有其它意思,只是表达春天的夜晚。只是现代人赋予了这两个字男欢女爱的意思,而在苏轼所在宋朝,也并没有人像现代人这样想,所以苏轼当时的引用杜甫诗句中的“春宵”,想法是非常单纯的。不过既然大家约定成俗地这样去用这个词,倒也没必要改了,毕竟词的发展本来就是与时俱进的,这本身是没错的。像这种被大家误读的诗还有很多,大家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出来呢?欢迎与大家在评论区与小编讨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