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复制链接]

1#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群文教学)

一、导入课题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文学成就代表一个时代的最高峰,象征一个时代的符号。我们品读了两首唐诗,今天我们来品读两首宋词——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受宋词的魅力,体会其中高超的表达技巧。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群文阅读)

二、走进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云:“大凡物不得平则鸣,草木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人之于言亦然,有不得己者而后言。”文学创作大凡都是作者心声和郁结内心的感情,化而为文。因此,要读懂文本,理解文意,就要知人论世,走进作者。

1.走近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词人、诗人、书画家。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苏轼中进士时21岁,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追谥“文忠公”。在诗方面,有作品《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赠刘景文》等;在词方面,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在书画方面,擅长行楷,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绍兴三十一年()曾随耿京在山东起兵抗金,后在南宋先后任建康通判,江南、湖南、湖北安抚使等职,有政声。因与当权者不合而屡遭贬抑,一生郁郁不得志,最终忧愤而死。辛弃疾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只能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著有《稼轩长短句》,奏疏《美芹十论》《九议》等。

2.词的常识

①词的概念。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等。

②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词可以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一般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③片与阕。词的一段也叫一片,或称作一阕、一叠等。词体只有一段的,称为“单调。如: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④词的派别:豪放派和婉约词派。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情长,比较狭窄;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其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秦观、周邦彦、姜夔等。豪放词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内容上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其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岳飞、陆游等。

⑤词体由两段组成的称为“双调,双调中第一段叫上阕或上片,第二段叫下阕或下片。在书写排印时,每片之间必须空两格,以表示分片。如:

《踏莎行彬州旅舍》[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词体由三段组成的称为“三叠”,词体由四段组成的称为“四叠”,依此类推。三叠的如《阳关三叠》。

⑥词牌与标题。《沁园春·长沙》,其中“沁园春”是词牌,也叫词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对仗、押韵规则以及平仄格式等。“长沙”为题目,一般和词的内容有关。

⑦填词。同一个词牌,词的字数是固定的,句数是固定的,平仄也是固定的。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它格式来写词,叫做“填词”。

3.背景展示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名篇。他来黄州前曾因“乌台诗案”险遭杀身之祸。尽管政治上很失意,可苏轼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境的集中反映。本词格调豪壮,与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于南宋开禧元年()。当时宰相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辛弃疾受命知镇江府,镇守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到任后,一方面,他积极派遣侦探了解金国虚实,进行军事进攻的准备;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南宋朝廷上下一片北伐声,激起了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然而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令他忧心忡忡。

三、品读两首词

活动一、朗读诗歌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字音字形

纶巾(guan)酹(lei)佛狸(bì)

朗读节奏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自由朗读,任选一首词展示朗读(个人或小组均可)

活动二、读懂诗意

1.对照课文注释默读两首词,思考如下问题,并将自己的理解批注在书上:

①从两首词的标题中,你读出了什么共同点?

②两首词的题材都是怀古,分别怀了哪些古人古事?填写表格:

③联系背景思考,两首词怀古目的一样吗?

④你觉得这两首词中那些字词用得精炼?

2.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展示(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活动三、探究用典

用典抒情是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根据用典的相关只是回答问题。

1.什么是用典

(1)定义: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2)用典的形式

①事典(用事),即引用历史故事,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

例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在今天的南京市东南,东晋时,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乌衣巷也就成了高门士族的聚居区。作者在这首诗中化用乌衣巷的典故表达了对盛衰成败的无限感慨。

②言典(用句),即化用前人言辞或诗句,分两种:一是直接引用前人现成诗句,二是在原句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或是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最后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就是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的最后一句:“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表明自己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和仕宦生涯的厌倦。

(3)用典的作用(好处)

或借历史故事,借古论(讽)今,表达昔盛今衰等感情。或借古人古事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如:

泊秦准(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引用的一个典故,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呢?所以,诗人在这里借写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又如曹操《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了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典故,表达了曹操渴望招贤纳士、礼遇天下人才为自己所用的强烈心情。

2.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高考江西卷)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听我楚狂声”出自《论语·微子》:楚国隐士接舆曾唱歌当面讽刺孔子迷于从政,疲于奔走,《论语》因称接舆为“楚狂”。辛弃疾在这里运用这个典故,目的是为了抒发他虽有满腔“长恨”而又无人理解的悲愤,一个“狂”字,更突出了他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

“富贵非吾事”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叶,社会动乱,政治黑暗,而他本人又“质性自然”,“不慕荣利”,因有是辞。这里词人引用陶诗,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荣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以表明自己的心迹。

回答问题:

这两首词都运用了用典这种表现手法,细读这两首词,完成表格。

参考:

四、总结延申

怀古诗是古典诗词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学了这两首词,请总结怀古诗词的特点。课后抄录3—5首自己最喜欢的怀古诗(词).

参考:

怀古诗的特点:

1.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2.思想感情:往往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等。

3.常用表现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