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赤诚的坚守西大CEO总裁班学员郝刚泽 [复制链接]

1#

从某种程度来看,这次由国内诸多影视名人以及九大影业公司联合力挺这部影片的上映行为,不仅仅是对于一个老艺术家的电影赤子之心的敬重,更是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一次呼吁和警醒。

——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阿利

生在黄土高原的西北大学CEO总裁班(首届班)学员、陕西景浩泽影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郝刚泽,从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机缘巧合结识了吴天明导演。郝刚泽被吴天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坚守的精神和情怀所感染,参与投拍了这部电影,成为联合出品方之一。

(左二为郝刚泽先生)

提到《百鸟朝凤》,郝刚泽十分激动,他说:“电影《百鸟朝凤》讲述了一个坚守信念的励志故事,展示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艰难历程,体现了人世间的父子情、师徒情、兄弟情和对信念的坚守和做人的规矩与道德。对于吴导的过世,我感到非常惋惜,但是现在能够看到这部电影上映,同时电影获得好评,深受大家的喜爱,我也十分地欣慰。

正如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所言:“《百鸟朝凤》从表层看是写的吹唢呐,但从深层看,表现的是对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如何对待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括根植于民众的民间文化,这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百鸟朝凤》曾获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大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四项大奖、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农村题材影片奖”、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法国tours电影节“观众最喜爱影片奖”、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等多个奖项,并在釜山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东京电影节中成为官方展映影片,所到之处好评如潮。

《百鸟朝凤》表现出对文化本身的“在意”,这个时代在意这样事情的人不多了。只要看五分钟,就会被这部电影打动。

——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贾樟柯

中国著名第四代导演吴天明拍摄过多部优秀作品,如《老井》、《人生》、《变脸》、《没有航标的河流》等,多次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等诸多奖项。他本人获得第1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终身成就奖。除拍摄作品外,他还带领一代人创造辉煌,为中国电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提携过张艺谋、陈凯歌等著名导演,有着“中国队长”之称。

对于吴天明而言,《百鸟朝凤》是他导演生涯中新的艺术里程碑的开始;而对于热爱电影的影迷来说,这却是一次满怀遗憾的落幕。有提前看过影片的影迷表示:“吴天明前辈的电影世界依然诚恳并极具风骨,是我近几年看到的最有骨气的一部中国电影。这在当下更显得弥足珍贵。”“在吴天明导演走后再体会本片,更发现导演用心之良苦。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骄傲的坚守有时候是那么孤单,勿忘初心、坚持个性是多么可贵。”

这部电影包含着天明导演对生命的体会,对理想的坚持,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灵魂的拷问。影片大情大爱,至情至深……我是含着眼泪看完的。这部电影富有魔力,你看了,会影响你的人生……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黄建新

在这部电影中,东方式的美学风格和导演一贯性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有机融合,表现了传统文化的坚守与消陨,以匠人手艺的没落带出传统道德秩序的丧失。影片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末的关中东部乡村,这里山清水秀、草长莺飞,黄河湿地的自然风光和别具特色的农家小院成为影片的叙事场域,导演将巨大的创作热情倾注在这片生活过的土地和这群质朴的农民身上,依旧寻求着解读中国最深刻和最广阔的乡村文明的命运与冲突。

作为一部剧情片,电影承继了第四代现实主义的美学风格,而呈现的却不仅仅是现实世界的原样复现,而是艺术化的摘取、变装和沉思。在电影中,导演将“百鸟朝凤”设定为只能在白事中演奏,而且德高望重者才能享用,打破以往婚丧嫁娶事宜均可用唢呐的常规。“‘百鸟朝凤’是对逝者最高的礼赞: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才能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影片通过“焦家班”的风光和“游家班”的难以为继表现传统艺术的没落。众弟子为了生计放弃唢呐进城打工,也折射出民间艺术生存现状的尴尬和无奈。
  影片摒弃了常规的商业技法和煽情叙事,始终在一种平静而悲壮的情感氛围中推进,导演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主人公对于一门艺术的传承和坚守,而更多的是对时代变革和人心浮躁的焦虑和担忧。片中唢呐作为中国民间传统乐器,在众多西洋乐器合奏面前,显得单调而寂寥,而在这寂寥当中却建筑着主人公灵魂的终极归所,这份对传统文化赤诚的坚守在当下时代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西北大学西部电影研究专家—张阿利

赤诚的坚守

百鸟朝凤

听西大的学子们说

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方文化“倾巢式”的涌入中国,使的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戏剧、甚至本土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为往圣继绝学”的唢呐匠面临着传承的尴尬局面。然而在时代的巨轮下,无论是“焦三爷”还是导演吴天明,都是在大声呼喊的人,叫醒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尊重。传承精神的中国故事不应哑火,百鸟朝凤不应绝唱,而要像唢呐一样,高亢而嘹亮。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张芥萍

◆◆◆

在吴天明导演的电影系列中,对传统文化一直持一种温情或是留恋的态度。在《百鸟朝凤》中,吴导选取“唢呐”这一重要民族乐器作为传统文化的典型样态来讴歌赞美,延续、发展了他一贯的创作倾向。吴导将唢呐艺人、唢呐文化作为电影主题,是独具慧眼的。作为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唢呐在中国各个地域都广受欢迎;尤其作为一种主要在红白事上使用的乐器,唢呐有着广阔的电影表现空间。在《百鸟朝凤》中,吴导成功地挖掘出了唢呐背后深层的文化意义。“百鸟朝凤,大悲之曲,敬献亡人!”丧礼上吹奏的唢呐曲子,已不单单是增添氛围的音乐,它更是自觉的道德评判。只有德行高的人,才能受得起“八台”,乃至“百鸟朝凤”。公道自在人心!几千年来,正是这样自觉的道德评判,支撑着中华文明绵延至今,支撑着“公理”二字不至于在公共领域内失声!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曹瑞

◆◆◆

《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在继其作品《变脸》后,对传统技艺传承与文化反思这一严肃主题的又一次艺术探赜。透过对这一主题的情节演绎,不仅展现出在时代变迁过程中,外来文化集合经济发展所衍生出的新文化对传统技艺与文明的冲击;更展现出在代际的让渡与更迭中,人们价值取向与认知观念的嬗变。影片结构删繁就简,情绪内敛克制,视听素净雅致。在表意系统上,它既是对以吴天明导演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电影人精神传习的一种明志;又是对这种精神在当今繁荣市场中却遭隐遁的一种追思。或许《百鸟朝凤》不能称无可挑剔,但瑕不掩瑜,从成片于当下的意义上来看,都应实属一部赤诚之作。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朱元龙

部分信息来源/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级管理培训中心

编辑/魏梦鸽责编/李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