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诗评品苏轼念奴娇bull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m.39.net/pf/a_5941786.html

作者◇李秀英

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怀

一零七九年中秋,苏东坡在被捕路上,一零八零年被贬黄州。有人说:“未曾痛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死里逃生的他,也对着乌云与明月,开始思索人生。他在黄州度过第一个中秋节,心中悲凉可见一斑,头发霜白,黄叶萧萧,偏远之地,总是有酒无客,月明又总是被乌云阻挡。被苦难磨练过的人,终于大彻大悟,他要把余生寄托在壮美的山河中,寻求人生的真谛。他与友人游历长江,当他被眼前的壮丽景色陶醉后,他便忘记了一切,忘记了自己的悲愤遭遇,这里又一次唤起了他生命的绝响。他的生命激情勃然而发,他的诗情也澎湃而起。他陶醉在大自然中,个人的渺小,与天地大道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他要走出自己的痛苦,而忘形于山川河流中。他是自然之子,他的生命来自于大地,他就要与大地融为一体。用他的诗词歌赋来谱写人生壮志。月亮从东山冉冉升起,悄悄徘徊于吴越上空,江面起了水雾,白茫茫一片,小船无声浮荡着,水光与月色交织,空蒙迷离,如梦如幻,让人感觉已出离尘世,就要羽化成仙似的。东坡与友人泛舟江面,向西可望见夏口,向东可瞧见武昌,正好置身周瑜设计打败曹操的古战场。遥想当初曹军破荆州,占江陵,顺江东下,战舰前后衔接,千里绵延不绝,七色军旗随风猎猎,遮天蔽日,多有气势,多么威武。曹操壮怀激烈,豪情满腔,举酒高歌,横槊赋诗,其英雄气概何等豪迈!弹指间,千年不觉过去,江山依旧,然斯人何在?比之曹操,你我实在微不足道。东坡与杨世昌等友人登上赤壁矶头,把酒临风,怀古伤今。与置身小舟醉卧江月不同,自高处下望长江,又是另一番境界。顺波涛来势西望,赤壁大战营垒似乎还在,遥想周瑜少年得志,创建惊天伟业,东坡年近半百,却因“乌台诗案”流落黄州,报国无门,虚度光阴,难免暗自伤感。借着酒意,东坡吟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为苏词代表作,开创一代词风,令人耳目一新,其在词坛尤其豪放词派的崇高地位,无人可以撼动。此作气势豪迈,意蕴幽远,具有时间的纵深感和空间的辽阔感,被归类为豪放派顶级代表作,当之无愧。有人评价此词的结尾处过于消极,以积极与消极评价和划分诗文,实在过于简单和粗暴。臣僚的颂诗谀词,或帝王以诗文自我标榜,字字优美,句句动听,积极亢奋,除当事人外,谁会当回事?相反历经磨难,发自内心深处的悲天悯人的真实声音,最易获得共鸣,传之久远。东坡出生入死,看多世相,才借助手里笔墨,道破人生真相,这又哪是消极二字所能定论?《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三十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参政后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四十三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孔子曾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的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正如他在《西江月》词中所说的那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赋》于此说得更为清晰明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这种超然远想的文字,宛然是庄子思想的翻版。但庄子以此回避现实,苏轼则以此超越现实。苏轼与新政的权贵们格格不入,被一次次重罚远贬,保守派执政,他依然不被青睐,他追求的是治国救民,而不是结营党派,所以被各个党派排斥,又一次被贬,从此走上了他人生的贬谪之路,越贬越远,最后被发配海南儋州。直到六十六岁,人生暮年,哲宗病逝,徽宗继位,他才终于等到了免罪北返诏令,却就在北返的途中,病逝于常州。他一生的政治抱负无已实现,苦难的贬谪生活,却给他带来了创作动力和丰富的创作源泉。他和着苦难的泪水,创作了一篇篇惊天伟作,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苏轼北返途中,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重游了金山寺,在寺院墙上见到自己画像,这是大画家李公麟所为。苏轼向寺僧讨的笔墨,在画像旁自题诗一首:“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诗带自嘲,却近乎东坡真实生平,也有些盖棺定论意味,令在场各位唏嘘不已。苏轼一身光明磊落,正直善良,心底无私天地宽,在朝公忠体国,外任爱民如子,恪尽职守,勤政廉洁,无非体恤民情,见新法伤农害商,于心不忍,才吁除弊政,给百姓留条活路。君臣固执己见,朝中小人当道,苏轼无力回天,唯有藉诗文冷嘲热讽,无非图笔墨之快。苏轼走了,带走了有形身体和大起大落的人生;苏轼没走,灵魂不灭,精神永存。其灵魂和精神,就潜藏于三千多首华美诗词,四千多篇知性文章,以及无数高雅书贴和绘画里。只要打开这些作品,苏轼就会灿然显现,你就会慢慢品味到千古绝代的大文豪的波澜一生,就会在他的诗文中沉醉不已。

作者简介:李秀英,河北人,闲暇时间喜欢读书,乐意写下自己的感悟和心得,与大家分享。喜欢以文交友,也喜欢游历大好河山,以示自己崇尚自然的性情。

作者生活照:

栏目介绍及投稿说明

一、:每周上、下两期,刊发选自投稿群的诗作。主编:陈怀(;邮箱:chenh

qq.
分享 转发
TOP
2#
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m.39.net/pf/a_5941786.html

作者◇李秀英

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怀

一零七九年中秋,苏东坡在被捕路上,一零八零年被贬黄州。有人说:“未曾痛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死里逃生的他,也对着乌云与明月,开始思索人生。他在黄州度过第一个中秋节,心中悲凉可见一斑,头发霜白,黄叶萧萧,偏远之地,总是有酒无客,月明又总是被乌云阻挡。被苦难磨练过的人,终于大彻大悟,他要把余生寄托在壮美的山河中,寻求人生的真谛。他与友人游历长江,当他被眼前的壮丽景色陶醉后,他便忘记了一切,忘记了自己的悲愤遭遇,这里又一次唤起了他生命的绝响。他的生命激情勃然而发,他的诗情也澎湃而起。他陶醉在大自然中,个人的渺小,与天地大道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他要走出自己的痛苦,而忘形于山川河流中。他是自然之子,他的生命来自于大地,他就要与大地融为一体。用他的诗词歌赋来谱写人生壮志。月亮从东山冉冉升起,悄悄徘徊于吴越上空,江面起了水雾,白茫茫一片,小船无声浮荡着,水光与月色交织,空蒙迷离,如梦如幻,让人感觉已出离尘世,就要羽化成仙似的。东坡与友人泛舟江面,向西可望见夏口,向东可瞧见武昌,正好置身周瑜设计打败曹操的古战场。遥想当初曹军破荆州,占江陵,顺江东下,战舰前后衔接,千里绵延不绝,七色军旗随风猎猎,遮天蔽日,多有气势,多么威武。曹操壮怀激烈,豪情满腔,举酒高歌,横槊赋诗,其英雄气概何等豪迈!弹指间,千年不觉过去,江山依旧,然斯人何在?比之曹操,你我实在微不足道。东坡与杨世昌等友人登上赤壁矶头,把酒临风,怀古伤今。与置身小舟醉卧江月不同,自高处下望长江,又是另一番境界。顺波涛来势西望,赤壁大战营垒似乎还在,遥想周瑜少年得志,创建惊天伟业,东坡年近半百,却因“乌台诗案”流落黄州,报国无门,虚度光阴,难免暗自伤感。借着酒意,东坡吟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为苏词代表作,开创一代词风,令人耳目一新,其在词坛尤其豪放词派的崇高地位,无人可以撼动。此作气势豪迈,意蕴幽远,具有时间的纵深感和空间的辽阔感,被归类为豪放派顶级代表作,当之无愧。有人评价此词的结尾处过于消极,以积极与消极评价和划分诗文,实在过于简单和粗暴。臣僚的颂诗谀词,或帝王以诗文自我标榜,字字优美,句句动听,积极亢奋,除当事人外,谁会当回事?相反历经磨难,发自内心深处的悲天悯人的真实声音,最易获得共鸣,传之久远。东坡出生入死,看多世相,才借助手里笔墨,道破人生真相,这又哪是消极二字所能定论?《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三十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参政后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四十三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孔子曾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的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正如他在《西江月》词中所说的那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赋》于此说得更为清晰明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这种超然远想的文字,宛然是庄子思想的翻版。但庄子以此回避现实,苏轼则以此超越现实。苏轼与新政的权贵们格格不入,被一次次重罚远贬,保守派执政,他依然不被青睐,他追求的是治国救民,而不是结营党派,所以被各个党派排斥,又一次被贬,从此走上了他人生的贬谪之路,越贬越远,最后被发配海南儋州。直到六十六岁,人生暮年,哲宗病逝,徽宗继位,他才终于等到了免罪北返诏令,却就在北返的途中,病逝于常州。他一生的政治抱负无已实现,苦难的贬谪生活,却给他带来了创作动力和丰富的创作源泉。他和着苦难的泪水,创作了一篇篇惊天伟作,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苏轼北返途中,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重游了金山寺,在寺院墙上见到自己画像,这是大画家李公麟所为。苏轼向寺僧讨的笔墨,在画像旁自题诗一首:“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诗带自嘲,却近乎东坡真实生平,也有些盖棺定论意味,令在场各位唏嘘不已。苏轼一身光明磊落,正直善良,心底无私天地宽,在朝公忠体国,外任爱民如子,恪尽职守,勤政廉洁,无非体恤民情,见新法伤农害商,于心不忍,才吁除弊政,给百姓留条活路。君臣固执己见,朝中小人当道,苏轼无力回天,唯有藉诗文冷嘲热讽,无非图笔墨之快。苏轼走了,带走了有形身体和大起大落的人生;苏轼没走,灵魂不灭,精神永存。其灵魂和精神,就潜藏于三千多首华美诗词,四千多篇知性文章,以及无数高雅书贴和绘画里。只要打开这些作品,苏轼就会灿然显现,你就会慢慢品味到千古绝代的大文豪的波澜一生,就会在他的诗文中沉醉不已。

作者简介:李秀英,河北人,闲暇时间喜欢读书,乐意写下自己的感悟和心得,与大家分享。喜欢以文交友,也喜欢游历大好河山,以示自己崇尚自然的性情。

作者生活照:

栏目介绍及投稿说明

一、:每周上、下两期,刊发选自投稿群的诗作。主编:陈怀(;邮箱:chenh

qq.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