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紫砂壶壶型大全及名称来历 [复制链接]

1#

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一直看涨,越来越被人们看做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紫砂壶市面上的器型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一下比较常见而经典的款式和这些名称的典故来历。

图为顾景舟制石瓢壶

石瓢壶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diào)”,“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

图为东坡提梁壶

图为陈曼生制石铫壶

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曼生石铫”与“子沾石铫”相比,虽同为彭年所制,但前者更显饱满而丰润,后者则刚烈而古拙,这可能是因人的个性而在壶的艺术上表现。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图为程寿珍制掇球壶

掇球壶

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掇球壶在盖沿和口沿各塑一条粗细不同的烧线,这种上粗下细复合在一起的双线,称为天压地或文武线,子母线.民国时期程寿珍所作掇球壶为掇球中的精品.

图为惠孟臣制水平壶

图为水平壶的使用

水平壶在明之中期盛行品茶,故小壶开始得以流行,不过,水平壶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时工艺制作水平的提高,同时由于,在广东福建盛行的"工夫茶"在喝茶时,壶内要放很多茶叶,仅用开水冲泡,茶汁出不来,还必须将壶放在茶碗或茶海内,用沸水浇淋茶的外面,使茶壶浮在热水中,才能使茶汁泡出来,所以制作工艺必须精致,壶嘴和壶把的用泥必须绝对相等,壶漂浮在水面时壶仍保持水平而不倾倒,这就是水平壶名称的由来.最著名为惠孟臣水平壶.

图为倒把西施壶

倒把西施壶来历如下:倒把西施原名叫“文旦壶”,文旦壶中的格调高雅者,原先叫“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确实此壶象丰满的乳房,壶纽象乳头,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图为唐羽壶

唐羽壶创作构思源于唐代宫廷中的羽觞壶,它的造型与之非常贴近,须知,唐人饮茶并非今日沏茶,而是用类似如今沱茶样的茶团和茶饼研碎放入壶中,文火之上慢慢煎煮。有点类似现在煮咖啡。因而壶的手柄一般都较细长,似有羽翼飞升之感。他的创意也可以诠释为唐代陆羽之壶。手中把玩似有拉回时空,重温唐风,再现历史的美妙感觉。

图为鱼化龙壶

鱼化龙壶为典型传统壶型,是鱼跃龙门之意.民国的唐树芷所制小鱼化龙壶钮为卷云状,壶身浅塑波浪,波浪中龙伸出首部,龙尾卷成壶把,把上鳞片刻划清晰.此壶红泥制成,形体较小,做工精细.清代邵大享鱼化龙为波浪堆塑得一层一层,立体感强,而波涛中龙露出头部而不见爪,钮为堆浪状,装在盖里的龙头短而粗.而黄玉麟所制鱼化龙,波浪立体感不强,波涛中的龙伸出半身,龙爪清晰可见,钮也不作堆浪而作卷云形,装在盖内的龙头细而偏小.鱼化龙壶制作因名家的不同而特点各异,如邵大享的龙不见爪,而黄玉麟,俞国良的龙爪清晰可见,唐树芷的龙爪也不见,但邵大享用堆浪钮,其后的黄俞唐又都改成云形钮,又具一定的时代特点.

图为井栏壶

井栏壶造型古朴、端庄典雅,短流、圆把,其流短小而偏上身,出水甚好,圆润中透出古朴“笨拙”韵味。

“井栏壶”顾名思义,其造型源于“井栏”一词。古人掘井多置井栏,有的还置井盖、井顶、井亭,它们即可护井,又能起到美化环境作用。井栏使井口高于地面,在实际生活中至少有三种功能:第一、防止沙尘刮入井中,污水流入井中,起到清洁卫生的作用,盖上井盖,还可阻挡顽童向井中撒尿,歹人向井中投毒;第二、防止人们因天黑或醉酒而不慎跌入井里,特别防止寒冬井边冻冰时汲水人滑入井里;第三、防止井水外溢,井溢在古代被认为是“妖象”。

图为瓦当壶

瓦当壶模仿古代器物,是紫砂壶的造型来源之一,瓦当壶为仿汉代瓦当式样,造型独特,一般壶体呈瓦当状,造型以几何线条为主,成型规范有致,线条流畅准确,壶身多有铭文.秦砖汉瓦为名贵之古玩,清代中叶以来犹受文人推崇.瓦当壶在配以名家之壶铭,意境更加古补,格调幽雅.最著名的为陈曼生的瓦当壶,做工挺刮,壶体正面刻行书"不求其全,乃能延年,饮之甘泉,"实为紫砂壶中难得的精品,也是文人参与合作制壶的典范.

图为杨彭年制陈曼生铭匏瓜壶

匏瓜壶páo《说文》:“从包从瓠。包,取其可包藏物也。”按“瓠”(hù)葫芦,一种圆大而扁的葫芦,即匏瓜。晒干之后可当涉水的交通工具,从中剖开亦可做盛水的容器。选取“瓠”字形体的一部分“夸”,与“包”会合成义。意思是葫芦的一种。匏尊:以干匏制成的酒器。尊,酒杯苏东坡《前赤壁赋》的“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一走进《前、后赤壁赋》,一咏起《赤壁怀古》,就浮现出影响中国文化史的苏东坡的黄州生活和辞赋创作。一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黄州生活和“匏尊”的命运,何其相似?匏尊是匏瓜做的饮具。

匏瓜,俗称“瓢葫芦”,多不供食用,成熟后可做水瓢、饮具。匏瓜,古代用作男人无妻的象征。曹植《洛神赋》:“叹匏瓜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勤。”阮瑀《止欲赋》:“伤匏瓜之无偶,悲织女之独勤。”具有此意。匏瓜,瓜不供食仅于做水瓢,由此引喻人不受重用,不得出仕,或久任微职,不得升迁。《论语阳货》:“我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匏瓜以不食,得系滞一处。”陆游《别曾学士》诗有“匏系不得从,瞻望抱悁悁。”的佳句。匏有苦叶,孤独无助,苦啊!苏翁岂止孤独无助、不受重用,还蒙冤入狱,险些掉了脑袋。他从监狱出来,以一个流放罪犯的的狼狈,出汴梁,过河南,度淮河,抵黄州,住进一座寺庙,环顾四周一片寂静,举目远近无一个亲戚,连一个朋友也没有。孤单的像匏尊,凄楚的似匏瓜。这时他喝水、饮酒,用的也只有那匏瓜做的水瓢。匏尊,难以登堂入室的民用品,在这时走进了苏翁的生活,化入了他的辞赋。匏瓜帮助了苏东坡的苦涩生活,苏东坡也成就了“匏尊”的千载诗话,缘分呐。匏瓜成熟才可作匏尊。凄苦生活在黄州的苏东坡,他从“乌台诗狱”的灾难中成熟了。他成熟在穷乡僻壤的黄州,成熟于无亲无友的匏尊旁,他成熟的象征,就是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匏尊和辞赋一同向今天走来。苏东坡心中匏尊的命运和他自己多么相像、多么和谐,孤寂沉静,且又有成熟后的厚实圆润。紫砂“匏尊”壶的形象,也是这种神色。陈曼生设计的十八式中有四款壶是有关匏瓜的,经典的“匏尊”壶,就是他“匏壶”的升华。看来陈曼生也是读懂了苏翁的“匏尊”和他在黄州的艰辛生活与辞赋创作,不然如何解释他四分之一的创意都来自有苦意的匏瓜。

==================================

陕西卫视《华夏夺宝》

公共o

播出时间:每周三晚22:00

欢迎各界朋友与栏目组联系,期待您带着自己的宝物登上华夏夺宝的舞台!

华夏夺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