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赤壁赋看苏轼的仙气 [复制链接]

1#

提起古代具有仙气的诗人词人,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的是李白,毕竟李白谪仙人的名声可谓是家喻户晓。但除了李白,其实苏轼也很具有仙气。可能会有人觉得不可思议,苏轼具有仙气吗?苏轼不是一直走得吃货风吗?写的诗大多质朴自然,和仙气有什么关系?

让我们来看一下苏轼的《赤壁赋》。

《赤壁赋》顾名思义是一篇赋,苏轼真是全能型人才,诗词歌赋俱佳,这首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当时他正被贬官到黄州,这次贬官和其他几次贬官不一样,这次贬官基本上属于犯人安置,他做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基本上是被犯人对待……

不过也有好处,那就是不用处理公务,苏轼可以自由地享受生活,说不准正符合的心意……

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苏轼和一群朋友夜晚泛舟赤壁,眼见心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赤壁赋》。

我们这里所说的是第一篇《赤壁赋》,他之后还写了一篇《后赤壁赋》。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在这段中,苏轼写冯虚御风、遗世独立、写羽化登仙,一副大道气息迎面扑来,让人感觉仿佛有一个仙人在自己面前凌空而立,衣决飘飘,正在淡然地看着世间万物。苏轼的这一段赋写得如此传神,都让人怀疑苏轼是不是真的见过仙人。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读这段赋,一股苍凉大气的气势迎面扑来,凡人的人生好像蜉蝣一般,寄居在广阔的天地中,又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般渺小。人生短暂就像是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感叹完凡人之躯后,苏轼接着展望,他想要同仙人一同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永存于世间。

展望完后,苏轼又开始人间清醒,他说他知道这些不可能是实现的,所以他只能把自己的希望撒在悲凉的秋风中。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遗憾过后,苏轼再次调整心态,说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是造物主给予凡人的恩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跟大家伙一起享用。

苏轼的《赤壁赋》艺术水平自然不用多说,不管是从行文结构还是情韵理意,都是上上选,其在中国文学史的文学地位独树一帜,对宋后世的赋、散文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不过就笔者而言,之所以喜欢《赤壁赋》,并没有思索那么多,而是读《赤壁赋》的时候,感到一股仙气直冲大脑,让人不觉得沉浸其中,觉得这篇赋是绝妙好赋,回味无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