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苏三曹三谢盘点中国史上那些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m.39.net/news/a_9478122.html

在现在许多人看来,家里但凡有人,无论考上名牌大学了还是发迹了还是出名了,都可以夸上一句“厉害了!”可是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的“一家子”,都是牛逼哄哄的人物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三苏”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三苏”,即老爹苏洵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

“唐宋八大家”有三大家就是“三苏”,这一家子都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大文人。

父亲苏洵字明允,号老泉。苏洵擅作散文,尤其是政论,叙论明畅有力,具有雄辩的说服力。苏洵年少时不喜欢读书,直到二十七岁时才开始发愤图强。每日坐在书斋里刻苦悬梁,并发誓读书未成熟前,不写任何文章。

这就是“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典故的由来。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无需多言,几乎大家都知道苏东坡。很多人都以为苏东坡只是在诗词上很厉害,其实不然。

苏东坡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无论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诗文上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论述宏富,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善画,留有枯木、墨竹等作品。

苏东坡为后人所称赞,不仅仅是他在文学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乐天阔达的生活态度。苏东坡的仕途坎坷曲折,多次被贬流放,可他却不沉浸哀痛,反而很快就回复过来,苦中作乐:

贬到黄州,没有被贬人士的自觉,为了吃上一口好饭,撸起袖子发明了红烧肉,闲暇时泛舟游湖,《赤壁赋》就此诞生;

到了惠州,没事,工作不如意,吃的可不能马虎,于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啊,荔枝就是这么好吃;

都被贬了还过得这么快活,有人看不下去向皇帝打了小报告,这样一贬再贬,都贬到海南去了,这次苏东坡就有点快活不起来了,为什么?因为没有美食啊,在当时海南就是座荒岛。没关系,既然没有吃的,那就创造吃的。于是苏东坡学会了烹制牡蛎。

不得不说一句,“厉害了我的哥”,苏东坡的一路被贬,换个方面想,完全就是一个吃货的诞生史啊。

谁都有人生不如意的时候,端看自己是用怎么的态度面对人生,苏东坡无疑给我们做了个很好的示范。

老爹和大哥都这么厉害,小弟也不能差啊。

苏辙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说到苏辙,大多数人第一反应:苏轼的弟弟,第二反应:唐宋八大家,然后……然后就没有了。对比苏洵和苏轼,苏辙的存在感似乎很低。有人说,难道是苏辙的才华不够?未必。苏轼曾赞过他的散文:

子由之文实胜朴,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人,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简单来说,我弟弟的文章其实很厉害,只不过文如其人,就是太过低调。

除了苏轼,苏轼的弟子秦观也说过:

中书尝谓:吾不及子由,仆以为知言。

中书就是苏轼,翻译过来就是,我觉得师傅说得对,我师叔实在深藏不露。

故而不能说苏辙才华不够,实在做人低调啊。也因为这份低调(不惹事),苏辙在仕途的待遇比他哥哥好多了,甚至好几次苏轼被捕入狱,生死关头时,苏辙忙前忙后,为他哥奔波操劳。

苏轼和苏辙两兄弟的感情特别好。

辙与兄轼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宋史苏辙传》

意思就是,苏轼和苏辙共进退,即便在危难时刻,兄弟二人之间的感情也没有消散,反而越发真切。

苏轼特别喜欢写信给苏辙,时不时就写一封。作为“美食博主”的苏轼,遇到好吃的或者好玩的,就要给弟弟写一封信。据不完全统计,苏轼共给苏辙写了多封信。

02“三曹”

“三曹”可是历史上不输于“三苏”的一门三父子。“三曹”即曹操、曹丕和曹植。

相比于“三苏”单纯的文人仕员,“三曹”和军事战争的联系更深。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换句话说,曹操不仅会搞政治,也会领兵打仗,还会吟诗作赋,而且每个领域都做得很棒。

政治上他年轻时就不畏强权承办豪强;后来董卓进京军阀混战,曹操力挽狂澜,恭迎圣上稳定政局(注:“挟天子以令诸侯”起初只是袁绍、诸葛亮用以讨伐谴责的说法);选拔官吏上唯才是举不重虚誉。

军事上,曹操精通兵法,用兵灵活多变;在带兵上治军严整法令严明,御将上爱爱惜将才,用其所长;发兵匈奴,远征乌桓,北方中原防线固若金汤;一场“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局面,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经济社会上施行屯田、改革户籍、兴修水利、提倡廉洁。文学上,《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等,相信经历过高考或者正在上高中的小伙伴都背过。

诚然,曹操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他的代名词是“枭雄”而不是“英雄”,不符合我们传统意义上尊崇的价值观,但我们也无法掩盖他所作出的贡献。

曹丕,字子桓。和老爸一样,曹丕也是个能上马打仗,下马写诗的厉害人物。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魏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三国时期。

他自己做了皇帝,也追封老爸为皇帝,号魏武。曹丕称帝后坚持集中皇权,独揽大权,设立了中书省;实行了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对于今天来说确实不是个好的制度,不过在当时的确是符合社会发展的。

曹丕写诗多以五、七言为主,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是个中能手。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燕歌行》

看似写盼望丈夫归来的思妇,实则反映战乱流离的悲惨现实。全诗不加雕琢,音节婉转,情致流转。曹丕写得两首《燕歌行》无愧被称作七言诗之鼻祖,也当得起“天资文藻,下笔成章”的赞美。

曹植,字子建,与父兄相比,曹植在军事政治上的成就并不高,但其在文学上却是难有人出其右。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曾说: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虽然说法夸张,但曹植才华过人是不争的事实。

曹植文采出众才华过人,写诗不仅写得好,还特别符合老爹曹操的口味。曹操一开始确实很中意这个有才的儿子,有意立他为世子。只是曹植在政治的敏锐程度不够,逐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

和苏轼与苏辙两兄弟不同,在曹丕和曹植之间横贯着权谋斗争,利益纠纷。曹丕称帝后,对于争封世子那段经历仍旧耿耿于怀,处处刁难曹植。便有了那首著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版本之一

除此之外,曹植比较出名的,还有那首传说中与甄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洛神赋》。

03“三谢”

说“三谢”,可能大家还没反应过来,但说出他们的名字就不会觉得陌生了。

“三谢”即谢安、谢道韫和谢玄。

谢安,字安石。可以说东晋的存亡与谢安有着解不开的联系。谢安年少时屡辞应召,隐居会稽,每天不是捕鱼打猎就是吟诗作文,反正就是不愿做官。

后来,局势震荡,谢安重新出仕,担任要职,即“东山再起”的典故由来。苻坚率领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意图吞灭东晋。那时候人心惶惶,谁都怕啊。可是谢安镇定自若,以征伐讨大都督的身份指挥战事,于淝水中大败前秦军队。这一战后,东晋得以安居建康,谢安名声达到顶点,陈郡谢氏一跃成为顶级世族,“淝水之战”更是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之一。

都说“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后世北宋王安石,曾以名字“安石”为傲。

谢道韫,字令姜。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奠定谢道韫才女的地位,后人也常以“咏絮之才”来夸赞一个人。

中国历史上的才女说多不多,说少不少,鱼玄机、薛涛、班昭、李清照等等。要说诗词谢道韫未必就留下多少足以称道的佳作,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文人学者都对谢道韫赞不绝口呢?

这源自于谢道韫的品行道义。

谢道韫出身陈郡谢氏,在当时能与谢氏比肩的几乎只有琅琊王氏,“旧时王谢堂前燕”说的就是这两家。谢道韫到了适婚年纪后,谢安颇为操心。谢安最先看中的是王徽之,可后来听说此人不拘小节,遂改变主意,将谢道韫许配给王凝之。

一个是宰相谢安的侄女,一个是书圣王羲之次子,这桩婚姻在当时看来,当真是天作之合。

谢道韫满心欢喜地嫁过去后才发现,王凝之和他的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王凝之深信五斗米道,平时踏星步斗,拜神起乩。她和王凝之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

后来孙恩起义爆发,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他不是积极备战,而是关起大门祈求神仙保护。这可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孙恩大军冲入了会稽,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掉,谢道韫目睹惨状,悲痛之下,竟然亲自拿着武器带着家中女眷上街,和当时的孙恩叛军搏斗,还杀了好几个人,后因为寡不敌众被俘。面对敌军,谢道韫毫无惧色,此时她还抱着三岁的外孙,对孙恩厉声喊道:“事在王门,何关他族?此小儿是外孙刘涛,如必欲加诛,宁先杀我!”

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

孙恩早就听说过谢道韫之名,如今一见更是敬仰不己,非但没有杀掉他们,还派人将其送回会稽。

一介柔弱女子,用自己的才气、勇敢拯救了自己与外孙。无怪乎自古以来,文人骚客都偏爱她。“谢家最小偏怜女”、“梦也何曾到谢桥”、“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之风”。

谢玄,字幼度。谢玄和谢道韫是亲姐弟,许多人都以为谢安是谢道韫和谢玄的父亲,无他,这三人都很有名嘛,又是一家子,再加上谢道韫和谢玄称呼谢安为“阿大”(即父亲的意思),便以为他们三人是父子父女。

其实不然,谢玄和谢道韫是谢安大哥谢奕的孩子,谢奕去世的早,当时隐世不出的谢安便接过来抚养他们,还有其他几个兄弟的孩子。私以为,谢安在教育上应该很成功,看他抚养的几个孩子后来的成长就可以知道。

谢玄小时候就很聪慧,理解能力强。《世说新语》中,谢安曾告诫子侄们:“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

我们家的子侄并不需要来参与政事,为什么还要每个人都有才能呢?

一时间没有人答的上来,这时谢玄道:“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就好比芝兰玉树一样,总想让他们生在自家的庭院中啊!”

当时谢安就内心为之一动,觉得谢玄从小与众不同。

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为抵抗前秦袭扰,谢玄招募民间的骁勇之士,组建“北府兵”,刘牢之、何谦及孙无忌等人都因勇敢魏武应选。这支“北府兵”可不得了,在后来的“淝水之战”中,谢玄出任前锋都督,先是派遣部将刘牢之率军奇袭洛涧,后计诱前秦军后撤,乘势猛攻,最终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04“三班”

“三班”即父亲班彪、儿子班固和幼女班昭。

班彪,字叔皮。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彪出身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从小好故敏求,年少时和从兄班嗣外出游学,结交甚广。不久后乱世到来,群雄割据,班彪依附隗嚣,劝说其归依汉室未果。东汉初,班彪举茂才。

班彪有高才亦好写作,他整理采集前朝历史遗事,写下《史记》后传数十篇。曾作《前史略论》,叙述以往的史学得失,实为撰写后传有所借鉴和改进。

他写成的《后传》60余篇,斟酌前史,纠正得失,为后世所重要。

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受到家族和父亲的影响,班固年少时便诵读诗书,贯通各种经书典籍。

作为史学家,班固修撰的《汉书》是“前四史”之一,开创纪传体断代史的新体例;作为文学家,他的《两都赋》开创京都赋的范例,本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

班昭,字惠班。

班昭学问广博,很有才干。哥哥班固著写的《汉书》尚未完成就离世了,汉和帝下诏让班昭续写完成,并多次召其入宫,让皇后和贵人等视为老师,号“大家”。

现世毁誉参半的《女诫》就出自班昭之手。

05“三宋”

古时有“一门三父子”,现在也有“宋家三姐妹”。“三宋”即宋蔼龄、宋庆龄及宋美龄。

宋家三姐妹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了。

大姐宋蔼龄嫁给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小妹宋美龄借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二姐宋庆龄嫁给了“国父”孙中山,自然就是“国母”,万名景仰。

姐妹三人堪称整个民国时期最靓丽的风景线。

好啦,关于中国历史上那些都是牛逼人物的“一家子”,小编解读完了,如果喜欢,欢迎点赞收藏哦~

王立群老师带你解读谢道韫:文可“咏絮之才”,武能提刀作战

明明是叔侄,为什么谢道韫和谢玄称呼谢安为“阿大(父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