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今粉丝最多的大文豪苏东坡告诉你中国人怎 [复制链接]

1#
太原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111/5198240.html
        

世人看苏东坡,大多看重作为文学家的苏东坡,而苏东坡更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是他拥有活得幸福的能力。在复旦人文智慧课堂上,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讲述了苏东坡虽然坎坷却始终乐观的人生经历及其对于我们今天的启示。

黄玉峰????(图片由作者提供)

『充满乐趣的工作与写作』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有一句格言:“幸福,是人的终极目的。”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能从生活中感受幸福的人。苏东坡虽然一生仕途坎坷,大起大落,奔走潦倒,但他始终是一个能够发现快乐并创造快乐的人。

首先,从为他人服务、为社会做贡献中,苏东坡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和幸福感。

苏东坡有着丰富的从政经历,他曾任凤翔、杭州、徐州、颍州、汝州、登州、扬州、密州、湖州、定州、黄州、惠州、儋州的地方官,还历任帝师、副宰相、国防防长、考试院院长。苏东坡似乎总是有着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创意,他简直把做官也变成了一门艺术。

他在凤翔改革衙前劳役的一刀切政策,结果“衙前之害减半”。在徐州组织抗洪救灾,苦战七十余日保全徐州城。洪水后,百姓缺柴少炭,他查阅文献,勘探地质,终于发现了可以替代木柴的煤,当时称为“石炭”,为此他还写了一首《石炭》诗。他任杭州太守时,为抵御瘟疫,捐资办了中国医院“安乐坊”,收容贫苦的病人。西湖淤泥水草壅塞不通,他积极疏浚,修筑长堤,“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宋史·苏轼列传》)。

不论是分内的事还是分外的事,他都主动承担起来。被贬黄州,看到当地的溺婴现象,他组织慈善基金会,补助生孩子的家庭。被贬到海南儋州,他托人从中原带来种子,教当地人种谷,推广机械化插秧。他大办教育,培养了海南有史以来第一个举人、进士……正是在积极的工作和奉献中,他体验到了人生的乐趣。

其次,写作是苏东坡创造无穷乐趣的源泉,是他生命价值的体现。苏东坡不但写得多,而且题材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入诗。苏东坡曾对朋友坦言:“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他的文风力求自然畅达,不做苦吟诗人。他写得开心,读者读得也开心。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后,苏东坡格外高兴地写信给友人:“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文中“呵呵”的笑声,是发自内心的愉悦与自信。

『融洽和美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和谐也是拥有幸福感的必要条件。曾经有学者这样定义“幸福”——和你所在乎的人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苏东坡之所以能够在苦难中保持乐观,除了个性旷达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着丰富的感情生活与和美的家庭。

苏东坡从小成长在四川眉山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和乐融洽,得到祖父、父亲、母亲的悉心培育。他和弟弟苏辙的手足之情更是令人动容,苏东坡有许多动人肺腑的诗篇都是写给苏辙的,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又如他曾在狱中写的“绝命诗”:“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苏东坡被捕后,苏辙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替哥哥赎罪,后来他果然因为哥哥被贬筠州。苏东坡死后,苏辙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墓志铭,说哥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苏东坡与子女的关系也十分和谐。他对子女的教育总是以鼓励为主,他每读小儿子苏过的诗时都满面喜色,骄傲地说苏过的文章“粲然可观”。他后来被贬惠州、儋州时,苏过为了照顾、陪伴老父,与妻儿分离7年之久,在今天看来也是少有的孝子。

苏东坡一生先后有三位伴侣。他的原配妻子王弗贤淑体贴内敛,与苏东坡坦率耿直豪放的个性正好形成互补。苏东坡交友没有心机,妻子为他担心,就躲在屏风后面为丈夫“把关”。她特别聪明,是苏东坡的得力助手,可惜红颜早逝。苏东坡在她去世整整十年后,为她写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第二任妻子王闰之秉性柔和,她为苏东坡生了两个儿子苏迨与苏过,并对王弗所生的苏迈视同己出,苏东坡赞她“三子如一,爱出于天”。第三位伴侣朝云本是丫鬟,但她成了苏东坡晚年精神上的挚友,是最能理解他的人。朝云在广东惠州得传染病身亡,年仅34岁。苏东坡为她建了“六如亭”,并亲题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东坡交友极广,有人统计过,他的朋友有上千位之多。他和政治上的对手司马光、王安石私交都甚好。王安石落魄后,苏东坡不计前嫌,特地去看望,还写下“从公已觉十年迟”的诗句。而他朝堂之外的朋友更是遍及三教九流,甚至将和尚、道士、歌妓都引为知己。苏东坡被贬岭南后,许多挚友不远万里前去探望,其中包括杭州和尚参寥子、常州人士钱世雄、道教奇人吴复古、同乡道士陆惟谦等。最感人的是73岁的老朋友巢谷,竟从四川眉山徒步万里,看望苏轼兄弟。

有如此和睦的家庭,有如此众多的知心朋友,尽管人生坎坷,苏东坡仍能感受温暖幸福。

『“无可无不可”的良好心态』

人生道路崎岖坎坷,在顺境时有颗平常心,在逆境时才会有好的心态。只有内心充实的人,才有能量去抵御外界的暴风骤雨。苏东坡一生的挫折是古代文人中少见的,他曾经这样总结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其实,黄州、惠州、儋州,正是苏东坡人生修炼的阶梯。

黄州是苏东坡人生的低谷,却是他艺术的高峰。因乌台诗案险遭杀身之祸,这是命运给他的第一次打击。被贬黄州后,他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沉淀、反思,并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还有那首著名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显然,他已经达到了旷达超脱的圆通境界。

被贬广东惠州,那是对他的第二次打击。他在《记游松风亭》中这样写道:“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这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让他即使在岭南瘴疠之地也能安之若素。

据说在宋朝,被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被贬海南儋州时,苏东坡已经62岁了,自觉“已无生还之望”,但他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此心安处是吾乡”。没有官舍,他自己造房子;米价奇贵,他就入乡随俗吃芋头、牡蛎……当他最后一次获得平反,即将离开海南岛时,他和当地的朋友依依惜别:“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他说自己本来就是海南人,回归中土,反而像是远游。

林语堂说,苏东坡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无可无不可”的良好心态。黄州、惠州、儋州是苏东坡最失意的地方,然而,正是这三个阶段,使他的人生变得更精彩、更圆满。

『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胡适曾说,“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我们看苏东坡是怎样安排业余时间的,便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苏东坡业余时间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是读书。在父亲的严格督促下,苏东坡从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他把读书的心得总结为“八面受敌读书法”,这个诙谐的名字很有苏东坡的风格。他说:“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他强调精读,一书作几遍看,每一遍只着重某一方面,从不同角度研读。

苏东坡是个极爱玩的人,而且他的每一样业余爱好都登峰造极,诗词文书画“五绝”皆卓然成家。林语堂说他是“才华横溢,神完气足”,非虚誉也。

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能够使人产生积极的心态,这是被现代心理学和医学所证实的。苏东坡深谙此理。有一次,他在岭南写信给米芾:“念吾元章迈往凌云之气,清雄绝世之文,超妙入神之字,何时见之,以洗我积岁瘴毒邪!”他的书法居于苏黄米蔡“宋四家”之首,《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书”。他还精于绘画,他的《枯木怪石图》《墨竹图》如今是国宝级的珍品。但是,无论达到怎样的高度,他对艺术的态度始终是陶冶和怡情,抱着一种玩的心态,享受这些爱好,从不走火入魔。他不追求什么“大师”称号,只求“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便心满意足。

除了艺术之外,旅游、运动、医疗、美食、养身、音乐、古玩、佛经、禅理,他样样精通。他甚至还是中国冲浪运动的先驱。在徐州一个叫“百姓洪”的地方,水流湍急,掀起巨浪,苏东坡叫船夫设计了一种小舢板去冲浪,还写了长诗《百步洪》。

不为人知的是,苏东坡对科学研究也有浓厚的兴趣。他与《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合作写了一本医学著作《苏沈良方》。

丰富的业余生活激发起他无限的创造力,也带给他更多的幸福感。

『可以学习的幸福模式』

今天,到底怎样才能活得幸福?我们首先需要解答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幸福?第二,如何提升个人幸福感?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幸福是伴随自我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满足的体验。也就是说,获得幸福感的过程和使自己臻于完美的过程是一致的。修炼自己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是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过程。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苏东坡可以作为一个典型案例,他的幸福模式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可以为普通人所模仿、习得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马斯洛曾经以历史上和当代的“理想人物”作为研究对象,他认为世界上有“理想型人格”存在。马斯洛列举的“理想人物”包括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7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等等。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人和苏东坡有许多相似的人格特点:善良厚道、宽以待人、好学多思、精神独立、多才多艺、富于幽默感、具有不竭的创造力等等。

苏东坡的幸福模式,是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孕育的成功模式。而他的自我实现之路,可以帮助我们回答一个问题——中国人到底怎样才能活得幸福?

首先,个人的基本需求必须得到保障,比如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北宋是一个相对富庶、稳定的时代,出生在小康之家的苏东坡,整个童年时代是温暖和安全的,这为他的人格形成奠定了基调。即使在以后颠沛流离甚至缺衣少食的情况下,他的乐天性格都始终不变。温馨的家庭,和美的婚姻,中国传统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也为苏东坡打造了一个坚实后盾。

在这些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一个人自我发展的需求就会自然萌生,而且成为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在这个动力的驱动下,人的潜能是不可遏制的。苏东坡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便是最好的证明。

此外,我们还要学习苏东坡宽容、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苏东坡经常免费给老百姓看病,他说,看到别人沉疴消散,自己仿佛也能身轻体健。这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亲社会行为”,它不但可以带给助人者强烈的自我效能感,还可以促进大脑的多巴胺——即所谓“快乐物质”的分泌。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一书的序言中,一口气写了苏东坡的十八个侧面,末了还加上一句:“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他说,苏东坡是一个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他凝聚了中国独有的文化精髓,完全是中国文化“原创”的伟人。他的存在充分证明,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孕育出真正的“人”,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滋养一个健全、幸福、完满的人生。?

今天,我们之所以要“法古今完人”,之所以要宣讲苏东坡,就是希望读懂苏东坡一生的幸福密码,从中得到启示,并付诸行动,从而活出中国人的自信与幸福。

    

栏目主编:龚丹韵

    

本文作者:黄玉峰

    

文字编辑:徐蓓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