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赤壁赋》和《琵琶行》都是高中语文教材里面的经典篇目,估计很多人都可以“倒背如流”了。《赤壁赋》的作者是苏轼,《琵琶行》的作者是白居易;一个是生活在北宋王朝,一个是生活在大唐帝国。
有很多研究者都曾经把苏轼和白居易联系起来研究,因为白居易对苏轼的影响很大,苏轼又很崇拜白居易,所以人们发现苏轼的人生观和文学观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白居易的影响。
当然,严格地讲,《赤壁赋》的体裁属于赋体散文,《琵琶行》的体裁属于歌行古体诗,两者不是同一体裁,不好模仿。
但是,《赤壁赋》和《琵琶行》这两篇文章,在写法、内容、结构上都的确非常相似,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至今为止几乎没有人提出过这个现象。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赤壁赋》和《琵琶行》这两篇文章究竟有哪些相似之处,以及苏轼究竟是如何模仿白居易的?
《琵琶行》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一、人物设置相似
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发现《赤壁赋》和《琵琶行》在人物设置上十分相似;一方面都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另一方面还有作者所面对的“客”的形象,概括起来都是“三人故事”。
1.苏子——江州司马
“苏子”即苏轼,这是作者在《赤壁赋》里面的自称之词。古代之人,都喜欢称自己为“某子”,也喜欢别人这样来称呼,因为能够称为“子”的人,一定有很好的社会威望或道德能力。苏轼称自己为“苏子”,表示“苏轼我还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
“江州司马”则是白居易在《琵琶行》里的自称之词。“江州”是当时白居易的贬谪之地,“司马”则是白居易在江州时的贬谪职务。白居易自称“江州司马”,有自我嘲讽之意。
总之,在这两篇文章中,作者都是以“第三人称”进行写作的,这样写的优势在于可以尽可能客观的、全面的描写他人和作者自己的思想情感,不受主观情绪和视角的限制。今天小说中的“上帝视角”,早已被古人熟谙并运用了起来!
苏轼塑像
2.客——客
在《赤壁赋》和《琵琶行》中,作者都首先提到了“客”这个人物形象。《赤壁赋》的第一句就是“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绍了苏轼是和“客人”一起前往赤壁赋游览观景的。
《琵琶行》也是开门见山地写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介绍了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和环境氛围,白居易是和“客”一起前往码头的。
不过,虽然起因都和“客”有关,然而这两篇文章都只是将这个“客”当成一个线索人物罢了,并没有当成主要人物来描写,在这两篇文章中,都没有对“客”的任何具体介绍。读者读完之后,都不知道作者所谓的“客”究竟是谁。然而,不管他们是谁,都已经不重要了,他们只是一个“配角”。
白居易塑像
3.弹琵琶之女——吹洞箫之客
很奇特的是,在《赤壁赋》和《琵琶行》中,都出现了两个“弹奏音乐之人”:一个是“吹洞箫之客”,一个是“弹琵琶之女”。
白居易在《琵琶行》里面设置了一个“弹奏琵琶的女子”,这个女子有可能是真实的人物,也有可能是虚构的人物。文章里面设置了这样一个人物,于是我们读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经典诗句。
苏轼在《赤壁赋》里面也设置了一个特殊的人物,即“吹洞箫之客”。这是一种怎样的“巧合”?通过这位吹洞箫的客,于是我们读到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千古之叹。
通过对这“琵琶女”和“洞箫客”的仔细研究,我们发现这两个“懂音乐的人”在文章中主要起着两个作用:一个是对比作用,一个是铺垫作用。都是为作者最后抒发自我情感做准备的。
身世凄惨的琵琶女
二、细节描写相似
除开“人物设置相似”以外,这两篇文章还有两个细节描写也非常的相似:一个是关于“酒”的描写,一个是关于“音乐”的描写。
1.皆以酒助兴,再饮而终。
对于古人来说,也许真应了那句话“无酒不成诗”。没有酒助兴,如何能够抒发情感?没有情感流露,怎么能够写得出诗歌和文章来呢?这两篇文章都写到了“饮酒”的场面。
《赤壁赋》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因为喝酒喝得很欢快,于是在酒精的作用下敲着船舷开始唱歌。
《琵琶行》写“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和苏轼喝酒喝得欢快有所不同,白居易和他的客人这次的喝酒,却显得非常无聊和凄凉。
而且,这两篇文章还都写到了“两次饮酒”的细节。《赤壁赋》里面说“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表示喝酒、聊天都非常到了一种兴致非常高雅的时候,于是要再喝它几盅。
《琵琶行》里面说“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因为两人喝酒完毕之后听到了动听的琵琶弹奏之声,深深受其吸引,将船开过去邀请对方到这边船里来弹奏。于是白居易又重新“点灯开宴”,仿佛兴致才刚刚升起。
古人“无酒不成诗”
2.皆以音乐抒愁情。
两篇文章都写到了“音乐”,而且都通过“音乐”来抒发了“愁情”。《琵琶行》里面的音乐描写那简直是无与伦比,“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随便那一句都将音乐的特征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技艺,简直是“超群绝伦”“炉火纯青”。
《赤壁赋》里面描写音乐的语言相对较少,但是也表现出了独特的音乐特征。“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几句对洞箫音乐的描写,也是令人“拍案叫绝”“啧啧称奇”。试问,哪一句不经典呢?
虽然一个是“琵琶”,一个是“洞箫”,但是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是相同的。白居易和苏轼都是借音乐来抒发“愁情”,“琵琶女”用所弹奏之乐来倾诉了其悲惨的命运,“洞箫客”用所吹奏之音来倾诉了其苦叹的人生。
“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技艺十分高超
三、结构内容相似
在人物设置上已然如此相似,没想到两篇文章在结构内容上也极为相似。
1.写作缘由皆因“贬谪而作”。
白居易和苏轼写这两篇文章的背景,其实都是因为“被贬谪”。年,白居易因“赏花诗”和“新井诗”被诬陷贬谪到江州;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构陷贬谪到黄州。由于是被“诬陷”,所以两人被贬之后心情都极度郁闷。白居易在被贬江州之后的第2年写下了《琵琶行》,以此描述被贬后的苦闷生活;苏轼在被贬黄州之后的第3年写下了《赤壁赋》,以此表现被贬谪的抑郁心理。
“被贬”是古代大多数诗人的人生坎坷
2.皆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抒情。
所谓“主客问答”,字面上的意思是一人问一人答,深入地讲,它是指通过作者和他人的对话描写,来发表作者自己的观点,抒发作者自己的情感。
如果说苏轼在《赤壁赋》中使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是没有疑问的:无论是否真实存在“洞箫之客”这样一个人,文章中所记载的他所说的话断然是苏轼自己虚构出来的,苏轼虚构出“洞箫之客”所说的那段话,然后刚好和自己后面的回答形成“一唱一和”之势,以此来表达自己不同的情感。因为内心有矛盾心情,所以必须借助不同角色加以表现和抒发。
如果说白居易在《琵琶行》当中也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则或许有人不认可,但是,其“主客问答”的写法就摆在那里,不由得你不认可:通过“琵琶女”自我身世的一段倾诉,作者就联想起自己的不幸遭遇,两人的身世遭遇竟出奇的相似,这种相似直接为作者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作下铺垫。
由此可见,苏轼写“吹洞箫之客”,实际上是为了既能够抒发自己哀叹人生苦短的愁情、又表现自己乐观心态下的自我安慰;“苏子”就是“洞箫客”,“洞箫客”就是“苏子”。
白居易写“弹琵琶之女”,实际上也是为了抒发自己才华横溢却惨遭贬谪、怀才不遇、年华已逝的苦痛之情;“江州司马”就是“琵琶女”,“”琵琶女”就是“江州司马”。
主客问答,一唱一和
3.皆采用“游——听——诉——感”的结构行文。
在行文结构上,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游——听——诉——感”的结构模式。白居易夜游浔阳江,苏轼夜游赤鼻矶;白居易听琵琶入了神,苏轼听洞箫入了神;“琵琶女”对白居易倾诉了自己的悲惨身世,“洞箫客”对苏轼倾诉了短暂人生的哀叹;白居易最后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苏轼最后发出“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哲思。
《琵琶行》
四、本质区别:一“泣”一“笑”,正显作者高低之境界
综上所述,苏轼的《赤壁赋》在人物设置、细节描写、结构内容方面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那么《赤壁赋》的写作算不算是对《琵琶行》的一种模仿呢?
我认为,这些相似之处,很的确能说明苏轼对白居易的崇拜、学习和模仿;也很能说明白居易对苏轼有着极大的影响。当然,“模仿”并不意味着“抄袭”。
两篇文章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
一是感情倾向不同,《琵琶行》倾向于“情”,《赤壁赋》倾向于“理”;
二是思想境界不同,《琵琶行》是“消极”的,《赤壁赋》是“积极”的。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的《琵琶行》写到最后,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收束全文,表现了作者极度悲伤、凄切的情感。所谓“泣”,在这里是“眼泪”的意思,连一个大老爷们儿都忍不住流下汩汩眼泪,说明这个男人真的到了“伤心处”了。
苏轼的《赤壁赋》写到最后,以“客喜而笑,洗盏更酌”结束全文,表现了作者由悲伤转为开心、由郁闷变为通达的喜悦心情,虽然是写“客喜”,但实际上抒发的仍是作者苏轼的情感。
这一“泣”一“笑”,不但见出了白居易和苏轼二人的不同思想境界,还直接说明了《赤壁赋》绝不是抄袭《琵琶行》:
白居易被贬江州之后,便放弃了自己“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文学主张和人生志向,并在很长时间内都显得抑郁颓废,这种情感变化使得整篇《琵琶行》表现出一种“凄苦境况和悲凉气氛”。一个大老爷们儿竟然“哭了”,这显示出白居易的悲伤和无助。
苏轼被贬黄州之后,虽然也曾心情抑郁,但是通过游览赤壁,宽松了心情,释放了愁绪,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内心的“相互倾诉”和“相互安慰”,最终又回归到一种欢快、愉悦的状态,其乐观、旷达之境界极少有人能够获得。对于苏轼来讲,摔倒了也没什么,关键是要很快从摔倒的地方爬起来!
面对挫折,面对贬谪,一个悲伤无助,一个乐观旷达,一个消极,一个积极,其境界之高下早已得判!
苏轼被贬黄州后和友人夜游赤壁
结束语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苏轼对大诗人白居易是崇拜有加,在生活方面和文学方面,苏轼都曾向白居易深入学习。白居易曾经在杭州做官,期间修建了一座“白堤”;苏轼也曾经在杭州做官,期间修建了一座“苏堤”。
白居易被贬忠州,给自己搞了一块地取名为“东坡”;苏轼被贬黄州,也给自己搞了一块地取名为“东坡”,后来把自己的字号也取为“东坡”。由此可见,白居易对苏轼的影响确实是十分深远的。
根据上文的种种分析,我们基本可以判定:苏轼写作《赤壁赋》的时候,写作方法上肯定是模仿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但是因为其感情倾向和思想境界不同,所以也可以肯定《赤壁赋》并没有抄袭《琵琶行》。
《赤壁赋》模仿了《琵琶行》的写法,但是其表现出的思想境界却高于《琵琶行》,这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苏轼被网友们誉为“古今第一才子”,此乃实至名归!
苏轼最难能可贵的是乐观旷达的人生tdu
:本平台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谢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