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之根”,松江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几千年的积淀也孕育出了松江丰富的饮食文化。松江美食不仅传承着上海菜的海派特征,也延续着江南文化的水乡特色。
“叶榭软糕刮刮叫”叶榭镇上,经常能闻到温软的米香在小路上悠悠飘散着,那是有着“上海味道”的叶榭软糕。
“宾鸿飞处白云垂,倦向山村寄一枝。
叶榭软糕张泽饺,临风枨触几番思。”
说起叶榭软糕的历史,就要追溯到距今四百多年前的明万历元年,在民间也有这么几句顺口溜:“南点心三件宝,亭林馒头张泽饺,叶榭软糕刮刮叫。”
年,叶榭软糕被评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份“来头不小”的传统糕点被更多人知晓。独特的用料和制作方法是叶榭软糕得以长久“飘香”的原因所在。白糯的糕点上加以红绿瓜丝点缀,一块块外观松软的叶榭软糕整齐而精致地摆放着,拿起一块咬下一口,饱满而富有弹性,若隐若现的米香在口中缠绕,手工熬制的豆沙馅儿没有浮夸的香料味,细腻顺滑,甜味留在唇齿之间。制作叶榭软糕不仅需要一双会做的巧手,更需要一颗愿做、爱做的真心。在叶榭镇上,人们逢年过节都会制作软糕,讨得个“吃糕步步高”的好口彩,现在的叶榭软糕代表的不仅是叶榭的味道,更是叶榭的文化。现在,叶榭软糕已经成为了上海世茂洲际酒店(深坑酒店)的一道特色甜点,这场世界最豪华的酒店与松江最古老的特产之间形成的联谊,牵起了一代代叶榭人的情感,连接着传统与现代的美食桥梁。“兰芬沁齿劝加餐”四月的一场如酥春雨后,春风吹醒了土壤中的生命,一只只竹笋从土地里冒出头来。佘山上,竹林幽幽,这里有着一道春季限定美食——佘山兰笋。
据《松江府志》记载,康熙南巡松江时品尝到了佘山的笋龙颜大悦,返京之后他御笔亲书“兰笋山”的牌匾送到佘山,从此佘山就有了“兰笋山”的叫法,而这种散发着兰花清香的佘山竹笋,便也当即赐名为“兰笋”。尽管时至今日,康熙的题匾已经不复存在,“兰笋山”的名称也鲜为人知,但是佘山兰笋依旧广受欢迎。“待得佘山新笋出,兰芬沁齿劝加餐。”
曾被清代诗人黄霆盛赞的佘山兰笋,比起江南其他地区产的笋口感更鲜、香、嫩,一个“鲜”字,更是道出了兰笋的灵魂。
松江人以新鲜兰笋为原料,用烩、炒、焖、蒸、煮等十余种做法,精心烹制出上百种创意十足的美味佳肴,迎接四方来客——保证原汁原味原貌的手剥笋,
炸至金黄、入口酥脆的脆皮笋,
烤鸡肚中藏乾坤、摆盘田园风的蛋糕八宝鸡笋
……
除百笋宴之外,每年四月的“兰笋文化节”也是游客们和佘山兰笋“亲密接触”的特色活动。在文化节上,“笋、竹、茶”三大元素齐相辉映,游客们不仅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兰笋,更能在佘山亲自体验挖笋的乐趣,享受成为“山中客”的美妙滋味。“吴江水兮鲈鱼肥”松江鲈鱼,俗名“四鳃鲈”,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是驰名天下的“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
四鳃鲈鱼肉嫩而肥,洁白似雪,鲜而无腥,鳃膜上有两道橙色斜纹,酷似两片鳃叶,两鳍大而圆,活似两片蒲扇。古时每逢贵客上门,主人就会用鲜活的鲈鱼切成细小的鱼片或鱼丝,装盘上桌,作为珍馐款待客人,到清代后期,则以清蒸、煮汤或作羹为主,清炖鲈鱼、四鳃鲈鱼汤也曾闻名全国。
用四鳃鲈鱼加上笋、火腿、清汤熬煮而成的鲈鱼肉质细嫩、汤清见底,味道十分鲜美。
特殊的栖息环境孕育出了松江四鳃鲈独特的物质成分,因此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也曾在《本草纲目》中记录下了松江鲈鱼“补五脏,益筋骨,治水气,安胎补中”的效用。“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西晋时期在洛阳为官的张翰见秋风瑟起,忆家乡美味,写下了这首《秋风歌》,而后弃官回乡,这首诗也使得四鳃鲈被更多的文人雅客熟识。
在《后赤壁赋》中,苏轼更是写下了“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的名句,松江鲈鱼也因此蜚声天下。
在70年前,松江鲈鱼可以说是每家松江人餐桌上的必备时鲜,而后由于河流改道、水源污染,四鳃鲈近乎绝迹。如今松江水产部门建立了人工养殖基地对鲈鱼进行人工试养,松江鲈鱼得以重新“游”上人们的餐桌。多年连续举办的“四鳃鲈节”也让寻常百姓品尝到了鲜美的四鳃鲈鱼,让松江的鲈文化得以长久地弘扬传承。
松江的道道美食都有着浓浓的文化基因,食为礼之初、仪之载,诸多的历史典故和人文传说因松江美食而流传,演绎着文学与饮食的交融。如今的松江已经成为了一个传统与现代特色并存的美食之城,老原料做出新花样,老菜肴烹出新味道,松江也诞生了各种时尝时鲜、时尝时新的特色美食。
传统美食重在传承,现代美食贵在创新,松江的厨师们凭手艺、付真心,把一道道松江特色菜品献给所有的食客。内容来源:话匣子
原标题:《叶榭软糕、佘山兰笋、四鳃鲈鱼……快!点进来,感受松江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