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深度解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
TUhjnbcbe - 2024/8/1 17:10:00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http://www.csjkc.com/yydt/m/634.html

摘要:解读教材的功力,是高中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唯有对教材的深度解读,才能有别具一格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解读教材;设计教学

高中语文教师在钻研教材时,是否能根据资料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将决定着教学设计能否新颖、独到、别具一格。

一对《赤壁赋》的深度解读

赤壁赋这篇文章,按照通行的教参都是把全文的情感线索解读为"乐----悲----乐"。即第一段写苏轼与客人泛舟大江,面对清风明月,如此美景,又是如此赏心乐事,自然是"乐"。对此,我不敢苟同。试想,如果苏轼真的如此快乐,那他为什么还要"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呢?比方说,一个在尘世已经非常快乐的人,你能想象他会"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吗?再说,苏轼刚从"乌台诗案"脱身出来,恓恓惶惶,一代文豪,就此落难,他凭什么快乐?基于此,我认为,他的快乐只是表面现象,他的内心其实是无比痛苦的,他只是借助于这清风明月以暂忘烦恼罢了。从这种思路出发,笔者认为,对“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应重新认识。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表现的是箫声的悲凉.可这悲凉的箫声又是从哪来的呢?是从苏轼的歌声而来。如果苏轼真的快乐,真的“乐甚”,那他的歌声应该是高兴的才对,可是不然,他在歌中流露的情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不正表明了苏轼的郁闷和期望吗?试想,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又有着济世的期许,他怎会就此甘于平庸呢?他不是在“望美人”吗?他不是心心念念朝廷吗?因此,他的歌声自然而然就流露了怀才不遇的郁结之情,而这被客人觉察到了,于是应和的箫声才如此悲凉。“幽壑潜蛟”,深藏幽壑,有才华而不见用于世,不正是遭难文人的写照吗?“孤舟嫠妇”,多么孤独凄凉,这不正是苏轼此时的处境吗?当时苏轼多次在信中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政治上的残酷斗争,让苏轼心有余悸,处境何其悲凉!

在黄州的生活经历,让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他变得豁达,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这就是文中所写的,“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他虽然内心郁闷痛苦,但不消极避世,而是寄情于风月来暂求解脱;另一方面,倾向黄老,产生较为严重的消极避世思想,也即文中的“客”的思想,“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因此,我认为,苏轼是痛苦的,但表面看又是潇洒豁达的;苏轼想出世,但又不甘沉沦,只要有机会,他又积极用世,匡世济民,悲天悯人。苏轼,他是矛盾的统一体。

我认为,我们如果这样去解读苏轼,也许能更多地触摸到那颗热烈跳动的心,那一代文豪的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二《赤壁赋》语言赏析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在进行了文言知识的学习梳理之后,专门针对文本的语言进行赏析,进一步体会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哲理美。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

环节一赏析下列语言,探讨美点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环节二赏析下列语言,探讨情感美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浩浩呼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4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8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环节三赏析下列语言,探讨哲理美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盖将自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4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三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深度解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诗人海子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唱。若想准确地为其立意,必须深入地理解海子本人的内心世界。

(一)在贫穷中坚守诗歌的高贵

海子在农村生活了十五年,而且正是一个人思想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的笔下充斥着风的气息和麦子的嗅觉,而他本人也何尝不像一株野生的麦子,植于广阔贫瘠的土地,在每一阵足以撼动他的风中,孤独地欣喜或者悲哀。他手中的笔就是他抗拒孤独地工具,而他笔下的诗歌,就是他随风舞动的灵魂。孩子短暂的一生一直在两极的拉扯和冲撞中:一边是现实生活的贫苦,一边是火热诗情的燃烧。在物质和精神德矛盾中,孩子沉默地坚持自己纯洁的写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中,孩子真诚地祝福所有人在尘世获得幸福,而他自己只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能感受到孩子的善良、单纯、火热的情感。

(二)在封闭中体会人生的繁杂

海子生前过着苦行僧般的简单的生活:在他的房间里,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他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在这冰冷的斗室里,他任意驰骋自己的思想,想象着金黄的麦地,起伏的草原,以及所有他爱过和爱着的人和事。海子并非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只是为了坚守诗歌的纯粹和超拔,他自觉地将自己的心门紧锁。外界的喧嚣逼迫他不得不放弃正常人的生活方式,远远逃离,正如诗中所说“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保持内心的纯净,这就足够了。

(三)在圣洁中享受灵魂的孤独

海子的日记里有这样的一些句子:“我差一点自杀了……但那时另一个我——另一具尸体……这曾以多种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但我活了下来……我又生活在圣洁之中。”在清浊并存的世界踽踽独行,在日益多变的人群里郁郁寡欢,海子有时像个天使,扇动洁白的羽翼不断地观察,无奈地叹息。连他的诗歌也像插着圣洁的羽翼,高高地飞起。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他“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起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我们看到的海子是圣洁的天使,他的精神世界里没有一丝杂质。

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诗是人教版高一上册的一首诗歌,但粤教版没有选入课本,故作为欣赏篇目。本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博爱情怀以及诗人对自己精神高地的执著追求。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一个星期的诗歌学习,初步了解了欣赏诗歌的一些方法,阅读理解本诗,难度不算很大。故采取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来欣赏本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诗人表达的对幸福与爱的感悟、祈愿,对自己精神高地的坚守。

2鉴赏诗歌的写作手法。

3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领悟诗人的精神追求与博爱情怀。

过程与方法:

诵读、放手让学生讨论,从而领悟诗歌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博爱情怀与对幸福的精神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领会诗歌的内容,难点是体悟诗人的博爱情怀及对精神幸福的执著追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鉴赏、拓展。

教学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原则,促进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热爱诗歌的兴趣,提高感悟诗歌情感的能力。教师以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学习环节。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二鉴赏诗歌

1回忆学习诗歌的方法:诵读、品味、鉴赏。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教师点评,学生再读。(诵读指导的过程其实也是促进学生理解的过程.)

4鉴赏、品味,放手让学生讨论。

①、“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诗人为什么要“从明天起”?

②、“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为什么要加上“尘世”二字?

③、诗中两次出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所表达的情味一样吗?

④、海子为什么把幸福的祝愿送给别人,而不送给自己?

⑤、海子所追求的幸福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

5小练笔:海子,我想对你说……

6教师点评学生的练笔。

三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度解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