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赤壁赋与
TUhjnbcbe - 2024/8/23 18:56:00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www.znlvye.com/m/

导语:“赤壁”本是一个地名,位于湖北省,后在此处发生了“赤壁之战”,而苏轼所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使其更加闻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的赤壁之战,不仅成就了蜀、吴政权唇齿结盟的一段佳话、既生瑜何生亮的才子纠葛,还让赤壁这一三水汇集的险峻之地一跃成为世人皆知的经典战场!苏轼的《赤壁赋》完成后更是传诵千古。

东坡赤壁赋所引发的三国尘埃,也许离三国已经很远了,然而江山依旧,世事已非的感慨,却一次次让书画家们透过东坡,重访三国,并书写各自的赤壁图像。

01乔仲常《后赤壁赋图》,如梦境般的追思

这是最早的一幅对苏轼的“追思”画作。乔仲常尽可能地用类似白描的苍率简逸用笔将苏轼《后赤壁赋》那种仿佛梦境中的场景条不紊地表现出来,让观者仿佛置身其中。

乔仲常是李公麟的外甥,而李公麟和苏轼的关系又非常亲密。从这层关系出发,我们也就可以明了为什么乔仲常如此崇拜苏轼,且如此理解苏轼了。

读《后赤壁赋》,仿佛就是在苏轼的一场梦中游弋。梦中有多欢乐,梦醒后便有多悲戚。整个画卷依着诗赋的节奏缓缓递进,画卷中的苏轼,神情是安详的,形态是高大的。或可说,这样的苏轼,正是乔仲常心中的苏轼——那个仍旧意气风发、独领风骚、才情横溢的苏轼。

02马和之《赤壁后游图》,最具诗意的画作

马和之并没有从赋文中选取部分典型场景分段图绘,而是只描绘了一个单一场景来涵盖全篇的内容。这种视觉表达方式显示出作者对苏轼原文的充分理解以及高度的概括能力,展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与精妙的构思。若以“诗意画”的定义来进行评判,马和之的这件作品可以说是早期《赤壁图》中最为精彩的一件。

虽然画面主要表现的是赋文中“适有孤鹤……掠予舟而西也”的段落,但在画卷的起始部位其实还描绘了赋文中“霜露既降,木叶尽脱”的景色,在结尾部分也表现了原文中“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场景。画家将《后赤壁赋》中关于气候和自然景象的描写作为背景,与画面的中心部分场景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人物衣纹为马氏特有的“蚂蝗描”,线条富于粗细变化。

03武元直《赤壁图》,金人神品

金灭北宋,南宋偏安江南,政治上宋金对立,然而,文化上金呈现汉化倾向。从北宋掠夺来的书画,成为金代画家学习研究的主要依据,他们的绘画技法日趋成熟,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画家,武元直就是其中的一位。

此图勾笔断断续续,没有了五代、北宋的凝重爽利,但是短促的勾线在用笔上法度谨严,笔笔有起、落、转折、顿挫。皴笔大致用淡墨,只在结构之折转处以浓墨醒出。起笔似钉头,故短皴似“斧劈”,但大多淡墨的长线皴,则似北宋许道宁的直线皴。而远山由方形转为圆形,于是其长线皴也就渐似长披麻皴了。山上松树茂密,松叶也不是北宋常见的李、郭“攒针”法,而是南宋赵伯啸、马远画中常见的排叶,已渐趋简率。水波勾线连绵起伏,弧曲的波纹,与山石硬朗的直线皴刚柔相济,画面整体笔法精细,墨色清润,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04李嵩《赤壁图》,精丽神妙小品

采用了南宋时期典型的“一角半边”式构图,从而造成类似特写镜头的效果。画面中除了在右上角设置了一块暗示赤壁的崖壁外,并没有其他的环境描绘,有一股子无边的大寂寞袭来。因为只有在寂寞里,才会真正亲近山水,理解山水,也唯有山水会给他巨大的慰安。一如苏轼的《赤壁赋》与李嵩的《赤壁图》。

苏轼《赤壁赋》真迹高清复制品微喷行书毛笔字帖临摹手裱新品淘宝¥38¥76购买

画面中满布精细的水纹,峭壁与礁石都只是作为水面的点缀而被用寥寥数笔加以刻画。潜流、白浪与漩涡纠缠在一起,水势凶猛。图中的暗礁石壁,以小斧劈皴擦,寓拙重沉凝于简括遒劲;漩流急浪,用锯齿描精绘细写,于装饰美感中见激昂气势。远水无波,淡墨晕染,得悠远之境;孤舟泛波,名士闲坐,抒怀古之情。虽为小品,堪称神妙。

05仇英《赤壁图》,最恬淡的解读

苏轼的两赋一词慷慨激昂,苍凉悲壮,气势磅礴,一泻千里。仇英读后不禁悲从中来,想起自己虽没有做官,但人生经历也是一波三折。在对苏轼寄予深深同情之下,激发了创作《赤壁图》的愿望。

仇英一反自己的常见作品中那种工整谨严,华丽繁密的画风,以淡淡的笔触,清丽雅致的色调,描摹出空濛、远大、自然的景致。此画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调,用细腻的笔触将一个秋高气爽、月光如银的宁静夜晚极富诗情地融入于令人陶醉的画意之中。布局爽朗、明媚,用笔工细绵密,敷色淡雅清丽,技法纯熟稳健,具有笔致墨韵,为仇英佳作。

蒋乾《赤壁图》

结语:

《赤壁图》的图式最初受到六朝绘画的影响,对苏轼的原文采取多场景分段式加以描绘,强调对于原文的图解。此后则逐渐向单一场景式过渡,并且与文本的对应关系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大约到南宋中后期,《赤壁图》逐渐摆脱了对于文本的依赖,并与当时流行的“水图”相结合,成为独立的绘画题材,并在日后最终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觉表达方式。

——END

让我们静下心来,向大师学习艺术生活和人生态度。记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赤壁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