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哪个时期能像三国一样英雄辈出、波澜壮阔、璀璨多姿?没有。这得益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广泛流行,也跟众多的三国诗词有莫大关系。
那自古至今最精彩的10首与三国有关的诗都是哪些?按照精彩程度如何排名?本文即将揭晓谜底,分享和解读经典的“三国之诗”和朋友们一起欣赏。
第10首唐朝李白的《咏赤壁》
二龙争战决雌雄,
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
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的赤壁之战,李白以近乎平铺直述的手法写出赤壁之战的激烈,暗寓这场战争对历史走势的重要性。
第9名唐朝杜甫的《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这首诗写于杜甫初到夔州时,写的是夷陵之战刘备惨败,蜀军抱头鼠窜,靠诸葛亮的八阵图救了刘备一命。据传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岁月沧桑,周围事物俱变,唯八阵图的石堆坚固如初,几百年来岿然不动。
这首诗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业,对他联吴抗曹大业的无奈失败表达出深深的惋惜之情。
第8名清朝赵翼的《赤壁》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这首诗写的三国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是一首吊古伤今、抒怀遣兴诗作。
此诗化引了曹操的“乌鹊南飞”和苏轼的“大江东去”等诗词名句,从历史与现实的差异,时间与空间的对照来表现今昔之感,抒发“弃官归乡、淡泊名利”的归隐志向。
第7名三国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是三国人写三国事,体现的历史事件是曹丕、曹植兄弟残杀。这首诗有很几个版本,这个版本是其中比较流行的一个。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的兄弟,用萁煎豆比喻同胞骨肉的曹丕对弟弟曹植的残害,表达曹植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满含血泪。
第6名唐朝温庭筠的《过五丈原》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这首诗写的三国历史事件是诸葛亮星坠五丈原。
此诗感情浓厚,非常精彩,表达出作者对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惋惜和竭智尽忠的敬仰,对后主刘禅和谯周的投降误国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全诗用笔深沉隽永,风格辛辣遒劲,气势雄浑,含蕴深厚。
第5名唐朝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这首诗用短短几句话,写出诸葛亮从茅庐出山到他命丧五丈原劳苦功高的一生。
杜甫对诸葛亮持崇拜、赞扬、同情的态度。全诗议而不空,句句凝重,层层推选,一个智慧的化身,一个军务繁忙、不辞劳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蜀丞相形象跃然纸上,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第4名唐朝刘禹锡的《蜀先主庙》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这首诗写的三国历史事件是“扶不起的阿斗”。
这首诗赞扬了刘备的功业,慨叹蜀汉事业后继无人,刘禅无能而亡国。
全诗措辞精警凝练,对仗警辟工整,风格沉着超迈,对比强烈,引人深思。
第名唐朝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写的历史事件也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怀古诗词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
这首七绝很精彩,恰如其分地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通过“锁二乔”之“小事”,寓意战争残酷和国家存亡之大事。艺术手法高超,格局高迥,发人深省。
第2名唐朝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写的是蜀丞相诸葛亮的一生,写于杜甫定居成都后游览武侯祠时。
杜甫借游览古迹,表达对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尽忠报国的称颂,满含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全诗笔调雄浑悲壮,沉郁顿挫,是一首“情、景、论”完美融合的佳作,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第1名唐朝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写的历史事件是吴国灭亡。
此诗前两联写历史事实,后两联写现实和作者自身,有史、有景、有情、有论,诗人巧妙地把“景、情、史、今”完美地融合一体,交相辉映,纵横开阖,寓意深刻,使得此诗成为当之无愧的“怀古诗压卷之作”。
最经典的10首“三国”之诗分享完了,每首都是饱含史、情、论的佳作,都值得细细品读和回味。另外,从这些诗中,可知诸葛亮在诗人们心中的地位。
本文中的诗都是与三国事件有关的,曹操的名作《短歌行》、《观沧海》虽然写于三国时期,水平也很高,但跟历史事件关系不大,因此未包含在本文范围内。
本文只论诗,“三国”之词会有专文阐述,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