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每个国家都算是人才济济,但大家对吴国历史人物认识程度,远不如魏、蜀两国那么高,因为史家以魏为正统,而演义则是蜀为正宗,所以东吴肯定就会被很多人所忽略了。
孙权实际上,江东沃土的东吴可以说是人才济济,除了甘宁、周泰等猛将,谋士也很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东吴的四大谋臣。
周瑜
说起周瑜,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三国演义》中“既生瑜,何生亮”的桥段让人对周瑜的印象十分深刻。小说中周瑜英姿飒爽,天生聪明,才华出众,却是一个心胸狭隘之人,但这只是小说的杜撰,历史上根本没有“三气周瑜”的事情,两人甚至可能连面都没见过。历史上的周瑜的气量很大,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周瑜是“性度恢廓”,也就是说这个人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是个很大气的人。而且刘备也曾评价周瑜,说其“器量颇大”,蒋干曾说他“雅量高致”,各位可想而知,这样一个人物,怎么可能会被气死呢?
周瑜而且赤壁之战大破曹军,周瑜功不可没,这一战也可以说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了,同时赤壁之战也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周瑜具有与众不同的战略眼光和大局观,在赤壁之战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充分的从政治、经济、心理各方面了解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而发挥除了自己的最大优势去攻击敌人的劣势。
周瑜独到的眼光,客观的分析,准确的判断,果断的决断是古往今来成功者所具备的气质品格,周瑜正是具备这些品格,才在复杂的环境中赢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所以,关于周瑜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帅哥、良友、名将、忠臣”。
鲁肃
鲁肃在《三国演义》中,可以说是一个忠实忠厚的老好人形象,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历史上的鲁肃论大智慧和大战略,是完全不逊于同时期的其他顶尖人才的,在《三国志》中,鲁肃与周瑜、吕蒙并列在同一章传,就可见一斑。
鲁肃而且,在赤壁之战中除了诸葛亮、周瑜的主战建议,鲁肃的想法对孙权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赤壁大战之后,刘备要荆州,其他人都说不行,只有鲁肃建议孙权同意,由此可见鲁肃的战略规划是符合时事变化的,从原先的两分天下之策,也渐渐走上了联合刘备共抗曹操的轨道。
鲁肃后来鲁肃代替周瑜之后,在孙刘边界工作做得很好,多次化解双方矛盾,恩威并施,等刘备夺了西川后,孙权要求得到荆州一部分领土,刘备不肯,而且带兵东下,双方剑拔弩张,气氛十分紧张。就在这紧要关头,鲁肃单刀赴会面见关羽,见面途中,鲁肃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最后说得关羽唯唯而退,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双方约定以湘水为界限,划分荆州,才算平息了争端,而这件事能顺利进行,鲁肃功不可没。
鲁肃可惜,不久后鲁肃病逝,年仅四十六岁,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提早立场,令人痛惜。历史上的鲁肃对东吴,就像诸葛亮对蜀国一样,为孙权奠定了吴国的战略发展规划,可以说是一个胸怀大志、大智大勇的人。所以说,鲁肃绝对不是小说中那个忠厚平庸的长者形象,而是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物。
张昭
张昭早年因战乱原因流亡到了江东,因而受到了孙策的重用,并且官拜长史和抚军中郎将,成为孙策最得力的助手。当时,江东重要的事物基本都由张昭经手,他一直尽心尽力辅佐孙策,为江东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也奠定了张昭后来在东吴的地位。
张昭后来孙策遇袭重伤,临死前指定弟弟孙权为接班人,而张昭则是唯一的辅政大臣,孙策还嘱咐张昭说道:“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意思是如果孙权不能胜任,你就可以取代他,而这句话与刘备托孤诸葛亮如出一辙,说明张昭是一个受信任、受器重的人。后来罗贯中又在后面加了一句“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虽然是罗贯中加上去的,但张昭能和周瑜相提并论,可见其确实是很有能力的一个人。
张昭孙权继位后,张昭经常直言不讳,总是动不动就要指出孙权的错误。后来,赤壁之战爆发,江东上下人心惶惶,而作为老臣的张昭却主张投降,虽然如此,但是在孙权决定开战的时候,张昭依然尽心尽力,为军队集粮运草、招兵买马,让前线军士们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张昭到了公元年,这位功勋满身、性情刚烈的东吴重臣终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达到了八十一岁的高龄,也可以说是寿终正寝了。张昭临终前还特地叮嘱丧事从简,据说连入棺材都没有更换衣服,孙权最后也穿着素服前往悼念这位相爱相杀了一辈子的老臣,而东吴的一个时代,也渐渐画上了句号。
陆逊
陆逊原是江东的世家大族,后来年仅二十一岁的陆逊便历任幕府、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当时陆逊所领之县连年大旱,陆逊就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大力发展农桑,百姓对他很是依赖。未几,陆逊又平定了丹阳、会稽之匪患,百姓对他更是交相称赞。而陆逊的功绩当然也被孙权看在眼里,不久陆逊就被拜为定威校尉,孙权还把兄长孙策之女许配给了他。
陆逊公元年,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并且重夺荆州,亲自率领近十万大军东征孙权。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假节,派陆逊领兵五万迎敌。此战中陆逊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坚守不出,刘备屡攻不下,双方相持长达半年,其间很多东吴将领认为陆逊怯敌,要求主动出击,不过陆逊依然没有动摇,等待最佳时机。
陆逊随着刘备军队失去锐气,加上大部分蜀军分散在从巫峡至夷陵的山地上,陆逊决定在六月夏季的时候对刘备大军进行火攻,最终蜀军大败,全军基本覆没,刘备也几乎成为俘虏,陆逊这一把火不但浇灭了刘备给二弟关羽报仇的决心,同时也让夺回荆州的希望付之一炬。此后魏蜀吴三国的疆域再没有重大的变动,而陆逊也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夷陵之战,孙权加拜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
陆逊后来,陆逊又奉命截击魏将曹休,并在石亭大败曹军。公元年,陆逊成为丞相,之后因卷入孙权的两个儿子孙和与孙霸争夺太子的事件中,被孙权遣使责备,从此陆逊忧愤交加,于公元年逝世。
结语
实际上,江东沃土的东吴可以说是人才济济,除了以上四位之外还有很多,比如虞翻、阚泽、诸葛瑾等等。而人们对吴国历史人物认识程度,远不如魏、蜀两国那么高,因为史家以魏为正统,而演义则是蜀为正宗,所以很多东吴名人被忽视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