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年版)》指出,历史课堂教学要以有效教学为目标,以高效课堂为价值追求,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为着眼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积极探索构建起校本化、个性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实现高效课堂,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历史知识规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授之以渔”的教育,促进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一.创设生动的学习氛围,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
在怡人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就会产生主动性,积极地探究历史知识,提高自对历史的掌握程度。在课堂氛围的创设上,教师可以用问题来启发学生,用多媒体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用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同的形式会让学生瞬间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给学生播放“鸦片战争”纪录片,用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使学生可以看到直观的形象,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学生会看到英国使臣给乾隆皇帝祝寿的“礼单”和中国回赠给英国的“礼单”: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镜、座钟、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等;中国“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等。通过对这两份礼单进行直观地比较,学生如果进一步思考会发现,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而英国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业及产品。两个国家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形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势必导致两种文明的冲突,这正是鸦片战争的实质。
二.设置有效的课堂任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
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起来,教师要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课堂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从而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在对任务的探究中,学生也会发现问题,形成自己的疑问和困惑,这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探究和思考,不断地总结规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问题任务,让学生探究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像“绞肉机”一样的战役发生在哪里?哪一事件加速了一战的结束?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战争的根源是什么?哪些途径可以避免冲突与战争?一系列的问题将整个战争串联起来,有利于学生通过对战争的分析和探究形成系统的认识。
三.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发挥集体智慧和才智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形式,引导学生多进行相互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相互的学习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中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收集资料,了解魏、蜀、吴三国成立的经过以及著名人物情况,之后鼓励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探究“赤壁之战”。为了使表演活灵活现,真实形象,学生必须要弄懂历史事件。在组织表演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思考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是什么?了解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称王者、都城所在地等细节信息,也会对三国鼎立局而形成的形势进行细致分析和探究,在思考中更好地理解三国分立的背景、原因及影响。合作表演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学生通过彼此沟通和交流能更好地理解战役的时间、经过和结果,从而形成深刻的认识。合作学习会让学生取长补短,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总结自己的认识,提高对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
四.引入导学案进行教学,有的放矢
课堂引入导学案是一种新型的授课模式。在这种授课模式下,学生可以按照导学案上的内容进行预习、学习、练习和总结,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导学案的引入,让学生可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经济大危机》时,教师在导学案部分可以从美国的泡沫经济导入,分析美国繁荣的原因,认识到危机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因为生产过剩以及无政府状态,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在第二部分分析经济大萧条是危急爆发的原因。因为股票市场的崩溃,大量工人失业,行业发展不平衡以及盲目竞争等现象,使生产过剩,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达不到生产水平。这些社会现象的出现,使经济危机无法根除。最后,罗斯福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新政,通过对工业的调整,整顿银行、恢复生产、提供就业等方式,加强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使经济复苏变得有希望,而且对世界经济有巨大的影响。学生通过对导学案的学习,会对课本知识形成一个大概的了解,进而明确课堂学习的目标。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框架设计来支撑课堂,鼓励学生不断地补充“血肉”,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内容更加充实完整。学生主动地思考会促进其自主构建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来源:甘肃农业大学
声明:本站部分文图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