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周郎赤壁考定黄州
TUhjnbcbe - 2021/7/3 15:17:00
北京看皮肤科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长江中游两岸,称作“赤壁”的原有多处,究竟哪个是孙、刘联军大败曹军的真赤壁呢?笔者考定:赤壁战场在长江北岸“建安七子”的佼佼者、赤壁之战的当事人王粲在其《英雄记》中更明确地写道:


  周瑜镇江夏,曹操欲从赤壁渡江南。无船,乘排从汉水下,注浦口,未即渡,瑜夜密使轻舡走舸百所艘,艘有五十人移棹,人持炬火,火燃则回船走去,去复还烧者。须臾,烧数千排,火大起,光上照天,操夜去(见唐欧阳询《艺文类聚?火部》)。
  赤壁之战当事人的记述表明如下三点:


  一、赤壁位于长江北岸;二、赤壁在汉水入江处,即今武汉市的下游;三、曹操欲从江北的赤壁渡江南,但未来得及渡,便被周瑜秘密使人夜焚。


  西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载:“《权》遣周瑜、程普水军三万,助先主拒曹公,大破公军于赤壁,焚其舫舟,公引军北归。”《蜀书?诸葛亮传》:“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


  西晋人陈寿在《三国志?吴书?周瑜传》里还比较详细地记述了当日大战的情节: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黄)盖降。(黄)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


  除陈寿之外,同时代人虞溥在《江表传》里更详细地记述了当日大战时的情景:


  至战日,(黄)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于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黄)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


  陈寿、虞溥是赤壁之战的当时人。二人的记载与当事人的记载相同。两条史料均表明:曹军初战不利后退驻在长江北岸,所谓“延及岸边营柴”、“悉延烧岸上营落”之“岸”,自然是长江北岸。是时“东南风急”,黄盖“中江举帆”,“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皆出营立观”,可见屯驻在长江北岸的曹军当时毫无作战准备,而黄盖“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致使北军猝不及防而大败。
  长江北岸唯黄州赤壁与史书相符
  王粲在《英雄记》里既明确指出“曹操欲从赤壁渡江南”,足见赤壁是在江北。时人的记载,说明大战是发生在长江之北而且延及岸上营寨。当时人众口一词言“战于赤壁”、“大破公军于赤壁”以及“曹公败于赤壁”,无不说明赤壁之战的赤壁只能是在长江北岸。


  江汉九赤壁中,汉川、汉阳、钟祥、新洲、黄州五个赤壁位于江北。汉川、汉阳、钟祥三赤壁远离大江,不符合史书记载,且王粲《英雄记》指出赤壁在汉水入江处的下游,故汉川、汉阳、钟祥三个赤壁亦予排除。又因新洲赤壁本属黄州赤壁范围。


  汉人桑钦《水经》述江水源流“江水左迳赤鼻山南”,赤鼻山,顾名思义山为红色状若悬鼻。“鼻”与“壁”的涵义与读音相近。赤鼻山即赤壁的俗称。
  黄州赤壁的地理地貌
  黄州赤壁的地理环境独特:万里长江自西向东入海,江水经赤壁西边由北向东南而流。由于被斜对岸的樊山阻挡,江流至此改向由西向东。在赤壁的东边,古时还有一道岔江(沱)与大江平行,故《水经》云“江水左径赤鼻山南”,而郦注“山临侧江川”。“江”指长江主流;“川”即指江沱。黄州赤壁,连绵数十里。临江一面,陡峭如壁,由于山势酷似人鼻,故有“赤鼻山”之俗称。“赤”字,凸显了黄州赤壁的特色。


  赤岸之名,最早见于汉人枚乘《七发》:“凌赤岸,彗柴桑”;东晋郭璞《江赋》:“鼓洪涛于赤岸,沦余波乎柴桑”;曹植《求自试表》:“臣昔从先武皇帝南极赤岸”。历代文人笔下的黄州赤壁气势非凡,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黄州的赤壁之战遗址
  团风镇素号古乌林陈寿《三国志》除有“破曹公于赤壁”、“曹公败于赤壁”的记述之外,近有“赤壁之役”,与“乌林之役”的不同称谓。《后汉书?献帝纪》有云:“建安十三

年,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显然,乌林、赤壁同在大江北岸,同属一个战场。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黄州赤壁,东坡有赋。乌林,与赤壁相近。”南宋祝穆《方舆胜览》黄州古迹中亦有乌林的记载。杜牧《黄州寄李岳州》诗中有“乌林芳草远,赤壁健帆开。往事空遗恨,东流岂不回”的描写。


  黄州乌林除以上记载之外,还有清光绪十五年()立在团风镇的“树德堂碑”文“窃团风地号乌林,界临鹅渚”之证。又,团风镇后有一粮道街,是因赤壁之战时曹操在此屯粮而得名。
  鄂县樊口系刘备屯兵之地《三国志?先主传》注引《江表传》云:“备从鲁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备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此说,赤壁大战前,刘备兵屯于鄂县樊口。樊口,与黄州赤壁隔江相望。刘备依鲁肃之计进驻鄂县之樊口。按王粲《英雄记》所载,曹军从汉水来,下出大江注浦口,说明曹军已过夏口,离樊口不到一百里,故北宋苏辙有诗云: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
  赤壁之战前周瑜兵屯西塞山《三国志?先主传》注引《江表传》云驻樊口的刘备闻曹公军下,使“吏望见瑜船,驰往白备……备遣人慰劳之……备乃乘单舸往见瑜。”此条既合乎《周瑜传》中的记载,又合乎《江表传》中的记述。
  蕲水散花洲乃周瑜散花犒军之处北宋王得臣《江夏辨疑》云:“散花洲在(武昌)县东西塞下,周瑜战胜散花于此。”王象之《舆地纪胜》亦载:“散花洲在西塞山侧临江。相传周瑜战胜于赤壁,吴王散花劳军故名。”《蕲州志》载:“建安十三年,曹操破荆州,下江陵。先主窘甚,以使诸葛孔明求援于吴,孙权遣周瑜、黄盖迎战,大破公军于赤壁,旋师赏军于蕲之江中,名其地曰散花营,即今散花洲也……”
  调军山与城山因孙权屯兵而得名《方舆纪要》载:“神山,(蕲水)县西北二十里。《太平寰宇记》云:‘孙权进兵赤壁时屯于此。’”《元和郡县志》云:“县南二十里有城山,上有土城遗址,相传孙权所筑。其西有调军山,亦权调军处。”明弘治《黄州府志》:“蕲水县西北二十里曰神山。《寰宇记》载孙权进兵赤壁时屯此。四十里曰太子山,即调军山,相传孙吴屯驻处……”
  举水入江处乃曹操屯兵之浦口王粲《英雄记》曰:“曹操进军至江上,欲从赤壁渡江。无船,作竹排,使部曲乘之。从汉水来,下出大江,注浦口。未即渡,周瑜夜密使轻船走舸百艘烧排,操乃夜走。”《水经注》称:“江水东迳白虎矶北,又东会赤溪、夏浦、浦口。”浦口,由于港口优良,船舰停泊方便,故称埠口,亦名大举口、大埠口。


  以上所举事例,即可知黄州赤壁的四周有刘备屯兵的樊口;有周瑜驻军的西塞山;有周瑜战胜吴王犒赏三军的散花洲;有孙权屯兵的调军山和城山;有曹操屯粮重地乌林、粮道街;有王粲笔下曹操驻扎水师的浦口。黄州赤壁有如此众多的赤壁之战遗址,足可证明曹、刘、孙三军大战只能发生在黄州赤壁。

遗爱湖畔

图文编辑:蓝胖子投稿:yiaihupan

.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郎赤壁考定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