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拍了两部半神剧的张黎
TUhjnbcbe - 2021/7/3 15:17:00
白癜风治疗去哪里 http://pf.39.net/bdfyy/

我一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剧的成就是高于电影的成就的。而电视剧中,代表国剧最高成就的是中国历史剧——这个是大陆一枝独秀,老外拍不出来,港台拍不好。而历史剧的第一人则是张艺谋的同班同学张黎。

电视剧导演不像电影导演那么容易成为名人,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贾樟柯等电影导演,他们的知名度丝毫不低于一线明星,但电视剧导演不管多大牌,都很难成为明星级人物。张黎、胡玫、郑晓龙、孔笙、康洪雷、李少红等电视剧导演,是影视圈的权势人物,但普通观众对他们的了解并不多。

如果说电影创作是精耕细作,那么,电视剧就是规模生产。精耕细作考验的往往是创作者的才华,而规模生产考验的是领导者的掌控能力。张黎作为中国历史剧的第一人,他是电视剧导演中的霸道总裁,有着大视野与大气魄。

中国历史剧中前两名的神剧级作品——《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都出自张黎之手,而他导演的另一部虚构的“历史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也算得上是半部神剧。就凭这“两部半”,张黎稳坐中国历史剧的第一把交椅,本世纪之内,恐怕都难有能够超越他的历史剧导演。

《走向共和》之为神剧,是整个大中华区的共识,它所呈现的史观与史实,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分歧,成为了整个大中华区都认同的历史叙事。

《走向共和》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和所铺陈的历史事件,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都有,而且出入不大。但在教科书中,人物都是死的(盖棺定论),而剧中的人物是活的,他们的为人和所做过的事情,并非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教科书中提纲挈领的“历史结论”,剧中则通过呈现它们所发生的复杂背景、前因后果,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思考。

慈禧、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等历史人物,都是被贴了标签的。很多时候,我们也习惯了这些标签,甚至懒得揭开标签去看一看他们的面孔。《走向共和》揭开了这些人物身上的标签,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面孔还有姿态,而我们看过之后,发现那些标签再也贴不回去了。

《走向共和》并没有改写任何历史,却改变了我们对这段历史这些人物的看法。和简单粗暴的历史教科书比起来,《走向共和》摆出了更多的事实,刻画了更多的细节,然后把评判历史功过的权利交给了观众。

过去了的历史,都不可能是活的历史,但《走向共和》仿佛提供了一个虚拟现实的历史时空,让我们可以在这段历史中倘佯,反复回味,重新认识那些人物,也重新认识我们这个民族以及我们自己。

《走向共和》有国内版和海外版之别。国内版年在央视播出后,再也没有重播,但视频网站可以观看。海外版比国内版多了一点点内容,在海外曾引发热烈的讨论。

和《走向共和》90%以上依照史实拍摄不同,张黎导演的另一部神剧《大明王朝》是一部半史实半虚构的历史剧。

在戏曲舞台上,严嵩是第一奸臣,海瑞是第一清官,他们的脸谱在人民群众中就这么固化了,并流传至今。

严嵩执掌朝政20年,“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明史》)之外,他真的一无是处?海瑞刚直不阿、铁面无私之外,真的一点都不懂官场规则、人情世故?

所谓脸谱化,在我看来,就是只见脸谱不见人。如果我们把严嵩、海瑞都当人看,我们就能够看到脸谱之下,他们非鬼非神,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复杂的人,一张脸谱不足以画尽他们身上的人性。

严嵩是货真价实的进士,又写得一手好青词,文化修养是在当时绝对顶尖的。他好弄权,不假,但,不弄权如何执掌朝政二十年?二十年不倒,并深得嘉靖帝信任,单靠弄权是不够的,他还得会用人,比如东南总督胡宗宪。我们只知有抗倭英雄戚继光,不知有抗倭统帅胡宗宪。没有胡宗宪的慧眼识人和战略部署,戚继光难以成就其彪炳史册的功绩。严嵩是奸臣,但他在位的二十年里,深陷危机的大明朝并没有倾覆——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也正因此,严党覆灭之后,嘉靖帝只是对其抄家削官,并没有将其处死。

海瑞清廉、正直,但他并非不懂官场的斗争艺术,他也知道借力打力、审时度势,以达到自己的“理想”最大化。海瑞好名,太爱惜羽毛,不然他在官场上可以走得更远,可以更大程度实现自己的“理想”。张居正是有雄才大略的股肱之臣,他为成事可以玩弄权术、不拘小节,他也确实干了一番大事。海瑞直来直去的为人处世方式无疑和张居正的价值观有着明显的冲突,也正因此,张居正当权时,海瑞一直没有得到重用。民间皆颂海瑞是个大孝子,但他的一些做法其实已经是愚孝,而他对自己对家人都太过苛刻,已成偏执。

《大明王朝》并没有颠覆历史或重塑人物,我们不认识这样的严嵩和海瑞,是因为我们并未认真地去读史识人。

严嵩、海瑞、嘉靖帝、胡宗宪、王用汲、徐阶、张居正、高拱等历史人物之外,《大明王朝》中的沈一石、芸娘、杨金水等虚构人物,同样塑造得十分成功。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剧中的每一个出场的人物,都有着非常精彩的表演,整部剧堪称一部完美的群戏。

作为神剧,《大明王朝》最神的地方在于其对官场运作、权力斗争淋漓尽致的表现。嘉靖帝二十余年不上朝,却牢牢掌握着最高权力和大明国库,治国看似是他养生修道之余的兼职,其实不然,他于深宫之中始终俯视着百官的动向与权斗。裕王党和严党之间的明争暗斗,是一个长期的旁敲侧击、顺势而为、见招拆招的过程。而海瑞几乎是一个人在和整个官场战斗,他的耿直和鲁莽又牵动着各派势力的此消彼长。从九五之尊的嘉靖帝到权力中枢的内阁再到地方要员、中下层官吏,他们每一个人在权力的漩涡中,都活得很不轻松——官场或权力带给他们掌控感、获得感的同时,也让他们泥足深陷,难以抽身。

到了《人间正道是沧桑》,张黎离史实更远了,但离历史或人物也许更近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故事和人物都是虚构的——当然,故事和人物都是以真人真事作为参照的,但整个历史背景是真实的。按照历史教科书的说法,《人间正道是沧桑》拍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故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离我们不算太远,时至今天,极少数的当事人还活着,而已经去世的当事人,也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

要重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和事,可以依托的史料实在是太多了。《人间正道是沧桑》如果以已经人尽皆知的历史人物作为主角,完全可以拍成《走向共和》那样的“正历史剧”,但这段我们仍然能够间接感同身受的历史,历史人物的故事难以带给我们在场感和亲切感。《人间正道是沧桑》主要讲两个家庭如何卷入革命洪流的故事,以小见大,我们从中既可以看见大的历史,也可以看见家族和个人的命运。

《人间正道是沧桑》真正拍出了家庭与个体的“沧桑”,但它对大历史(故事背景或“人间正道”)的“沧桑”的表现还是缺乏一点力度和能见度。所以,它只是半部神剧。

爱看美剧的朋友都知道,编剧对美剧的重要性是丝毫不亚于导演的。在张黎的两部半神剧中,编剧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走向共和》的编剧是盛和煜和张建伟。盛和煜是一位非常低产的编剧,主要编剧作品除《走向共和》外,还有《汉武帝》()。他也参与了《夜宴》()、《赤壁(上)》()、《赤壁(下)》()的编剧工作,但都不是第一编剧。《走向共和》绝对是盛和煜的心血之作,他凭这一部作品,足以留名中国电视剧史了。张建伟的编剧作品同样不多,但他写作的历史文学作品不少,如《世纪晚钟》()、《温故戊戌年》()、《流放紫禁城》()等,这些作品也成了他写《走向共和》厚实的基础。张建伟认为,写历史,一定要坚持一个观点:历史没有定论。他的这个观点在《走向共和》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

《大明王朝》的编剧是刘和平。刘和平也是一名低产编剧,而数年磨一剑是他屡出佳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年的历史剧《雍正王朝》是中国历史剧“新浪潮”的开山之作,而该剧的编剧正是刘和平,更巧的是,在北京电影学院与胡玫(该剧导演)同届的张黎是该剧的“艺术指导”,该剧对张黎后来拍出两部半神剧应该是产生了很大影响的。

年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是刘和平写的另半部神剧。就凭《雍正王朝》、《大明王朝》、《北平无战事》三部剧,我认为刘和平称得上是中国历史剧编剧第一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拍了两部半神剧的张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