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索栏里输入“宿松是”三个字,结果大吃一惊,竟然满屏的“宿松是哪个省的”,“宿松是哪里的”。我的家乡,我的骄傲,居然有人这样说,现在就让他们开开眼界,看看骄傲的宿松!
先来看一下我大宿松威武霸气的地图
最好传到朋友圈
多多滴扩散
告诉不了解宿松的人,宿松就是这么牛!
宿松没啥特别的,21个乡镇就长这样对于背井离乡的宿松人来说,即使踏遍万水千山,家乡依然是他们最深的眷念!
宿松没啥特别的,有名气的也就这些风景家乡的风景,像是刻在心头的烙印,即使远离家乡也难以忘怀,那是游子千里梦,依依故乡情。
宿松没啥特别的,也就这些地道的美食家乡在变,变得让人不认识了,空气中充满了新经济时代的因子。家乡的人事已非昨日,景与物悄悄地变模糊,可是,家乡的味道却越来越浓郁地包围着我们。
宿松没啥特别的,也就是出了这些人岁月鎏金,历史长河里众星璀璨,不炫耀不争辩,静静绽放光彩……
张何丹
张何丹,四川人,为松兹县第一任县令。西汉末年曾在朝廷担任中散大夫,因秉性忠直,被当时把持朝政的王莽贬为松兹县令。宿松旧县志载:“张何丹,汉中散大夫,以忤莽谪松玆侯相。爱民如子,治北五十里有嘉禾,无种自生,人以为德政之祥,后名其地曰仙田。旱,祷雨西郊,六月六日卒于雩壇。邑人哀恸,卜河西水口山葬之。为立庙并祀名宦”。张何丹到任后,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培养出穗大、粒重、味道香甜的优良品种“仙田瑞谷”。汉平帝元始5年(公元5年)将县治迁到今县城。他清正廉明,体恤民情,在大旱之年,为民祈雨,于六月六日晒死在河西水口山祭坛上。县民就地负土为莹,立墓碑,上刻“汉令张何丹之墓”,并为之建“大王庙”以供祭祀。其后人遂居宿松。
陈武
陈武,(?—)年,字子烈,三国时期吴国松兹人,为孙吴重要将领。曾参加孙刘联合抗击曹魏的赤壁大战和吴、魏逍遥津大战。因在赤壁之战中功勋卓著,由校尉进位偏将军。三国《吴志》卷十陈武传载:“陈武,字子烈,庐江松兹人。孙策在寿春,武往修谒,时年十八,长七尺七寸。因从渡江征讨有功,拜别部司马,策破刘熏,多得庐江人料其精锐,乃以武为督,所向无前。及权统事,转督五校。仁厚好施,乡里远方客多依托之。尤为权所亲爱,数至其家。累有功劳,进位偏将军。建安二十年(公元年),从击合肥,奋命战死。权哀之,自临其葬”。其子陈修、陈表也因军功进位都亭侯、都乡侯。父子三人皆被载入三国《吴志》,成为宿松进入正史传纪的第一名人。
王蕃
王蕃(—年),字永元。庐江松兹人。三国时期吴国天文学家、数学家。先后任吴国尚书郎、散骑中常侍等职。王蕃依据张衡学说,结合观察天文实践,重制浑天仪,用勾股定理求出圆周率3.,提高了测定黄赤交角的精确性。其制造的浑天仪既灵巧又实用,在“浑仪”上标明地球与日月星辰的运行,从而说明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节气,以及何时昼长夜短,何时昼短夜长,何时昼夜相当,并由此制订历法。撰有《浑天图记》、《浑天象说》。所著《考度论》载入《晋书》、《天文志》和《宋书》。《三国志?吴志》称他“博览多闻,兼通术艺”。因其性情耿直,不愿对昏君俯首听命,不肯巴结佞臣,吴甘露二年(公元年),被吴国暴君孙皓无故杀害,死时年仅39岁。由于此时松兹属庐江郡,治皖,(今潜山县梅城镇)故有潜山县人和庐江西南人之说。松兹位于潜山西南,因此,清安庆府志、宿松道光志、民国志皆记载为宿松人。
闾丘方远(?~),字大方,唐朝舒州宿松人(唐令闾丘氏后人),唐末著名道士。年十六,通经史,学《易》于庐山陈元晤,元晤称其“才器高迈,直可为真门之标表”。三十四岁受法箓于天台山玉霄宫叶藏质,得其真文秘诀。将卷帙浩繁之《太平经》(一百七十卷)精选节录为简明读本,备尽枢要,名曰《太平经钞》,故其声名远播於江淮间。闾丘方远是弘扬道教南岳天台派的重要人物。唐昭宗李晔降诏赐号“妙有大师玄同先生”。方远阐扬圣化,启发蒙昧,真灵事迹显闻吴楚,从学者甚众。南唐沈汾《续仙传》载称:“远近从学弟子二百多人,其中会稽夏隐言,谯国戴隐虞,荥阳郑隐瑶,吴郡凌隐周,广陵盛隐林,武都章隐之,皆传道要而升堂奥者”。天复二年()二月十四日,淋浴焚香,端拱而坐,至正午仙化。
周本
周本,(—)五代十国时期舒州宿松梅墩人。周本有勇有谋,能征惯战,被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庄宗封为西平王。《资治通鉴》上有多处描述周本英勇善战,以少胜多的战例。宿松旧县志载:“周本少孤贫,有勇力,尝独格猛虎,杀之。吴武王起隶帐下,每奋跃先登,攻坚摧锋,蒙犯矢石,身无完肤。战罢辄自烧铁烙其创,饮食言笑自如。”颇有关云长刮骨疗毒时仍饮酒对弈之英雄气概。因功累迁淮南马部使。武王取江西,抚州刺史危全讽率诸州兵十万来争其地,屯兵象牙潭。本驰击之,大破其军,擒全讽,平江西。武王奇其能,用为信州刺史。后召为雄武统军,出镇寿州,改庐州,加安西大将军、太尉、中书令、封西平王。九三七年十月卒于私邸,享年77岁,归葬故里潘家冲凤形山。《南唐书》有传记。
石良,(—)字松颜,元末宿松新安乡杜溪村人。系南宋都统辖石兴宗之孙。石良秉承祖训,自幼习文练武。元末群雄并起,石良纠集一方义勇,屯田养兵,保卫家乡。宿松旧县志载:“良天性果毅,谋略沈雄。元末盗起,剽掠无虚。日集乡民筑城垒寨捍御之,十年之间盗畏其盛,不敢犯境,民赖以安。”。年率部赴九江归顺朱元璋,挂统兵元帅印。在攻克湖广,策应同安、舒城中屡建军功,于洪武二年封武德将军,洪武十年进敕五节将军,由英武卫管军正千户加洪塘湖养兵千户。晚年致仕终老于乡,享年75岁,葬杜溪,墓后今存洪武皇帝敕建的诰敕碑。制曰:“安邦扩境,在蓄将才,叙爵赏功,用申朝典。石良天资果勇,智略老成。盖自宿松仗义之初,能遏众寇,使一方无警,民庶咸安。当是时也,群雄并起,汝未尝轻于服从。及予大业已定,汝乃籍其人民、率其士伍以归予我,可谓知天运而识时务者也……。”
金忠士(—),字元卿,一字葵之,号丽阳,宿松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官历江西乐平县令、监察御史、按察司副使、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其任监察御史期间,梗言时事,屡上书奏,声震天下。戍边期间,评定苗寨叛乱,奏筹边策,功勋卓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金忠士历任边疆,所至皆有建树。其述治边方略,条列颠末,述盛衰之势,备抚治之方,多可与史事相参核。”年金忠士卒于任上,光宗泰昌年()追赠兵部右侍郎,赐诰命。制曰:“国家褒录劳臣,无间存殁,其有旬宣著绩,安攘奏功,而乃用不酬才,年不副志,无可显渥以慰冥灵?尔原任巡抚、延绥都察院佥都御史金忠士命世真儒,匡时伟器。……鞠躬尽瘁,俄星陨于营中。式轸朕心,宜优国恤。兹特赠尔为兵部右侍郎,锡之诰命。”又谕祭文,制曰:“唯尔学贯天人,才兼文武。素任天下之重,会抚长城之危……。”著有《历任奏议》、《西征记》、《旭山集》存世。清朱书尤敬忠士,特作《金中丞传》。
朱书(—),一名世文,字字绿,别号杜溪。祖籍宿松,生于潜山,二十岁时随父返归杜溪故里。是清初著名学者、古文家,与方苞、戴名世一起被誉为清初三才子。对桐城古文学派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是倡导皖江文化的第一人。宿松旧县志载:“朱书,幼颖异,父语以古今治乱及忠孝大节,辄了了。长博极群书,经籍、子、史、韵、书皆手录。日作蝇头二万余,更加丹铅点乙……康熙丙寅(年)以拔贡游京师,褐衣布履,名动公卿。壬午(年)举顺天乡试,癸未(年)登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甲申,()召入英武殿纂修《佩文韵府》,赐松花岗砚及鹿雉鱼等物。辰入酉出,积劳成疾,上遣太医诊视,纶音赐问,皆异数也。官终翰林院编修。”一七零七年,朱书卒于京师,归葬故里杜溪,方苞为其撰墓表。朱书一生勤于笔耕,创作颇丰,著有《仙田诗在》、《朱杜溪稿》、《游历记》、《怡斋诗文集》、《松鳞堂偶抄》、《寒潭琐录》、《评点东莱博义》等。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受到当时文化界名家的推崇。只惜其著述大多毁于《南山集》案,今仅存《杜溪文集》。《游历记存》、《评点东莱博义》。
罗遵殿(-1),字澹村,宿松县隘口乡罗家老屋人。清道光十五年()进士。历任河北唐山、清苑县知县,冀州直隶州知州,浙江湖州府知府,湖北安襄郧荆道道台,两淮盐运使,湖北按察使、布政使,浙江巡抚等职。咸丰十年二月二十七日(1.3.18),太平军攻陷杭州城,罗遵殿仰药死,一家五口同殉。清廷诏予优恤:“追赠罗遵殿右都御史,予骑都尉世职,谥壮节,入祀京师及本籍昭忠祠。妻徐氏、孀女陈罗氏、侄妇周氏,雇妇金梅氏、家丁顾斌同时殉难者,均令配食专祠”。清国史馆、清史稿皆立传。罗遵殿德才兼备,在任职期间,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死后家里竟无举丧之资,其下葬费用来自同僚捐助。《清史稿》罗遵殿传载:“遵殿任外吏二十年,廉介绝俗,家仅土屋数椽,胡林翼集赙,乃克归丧”。曾国藩日记称:“罗澹村中丞,以乙未进士官历直隶、湖北、浙江等省,凡二十五年,家无一钱,旧屋数椽,极其狭陋。闻,前后仅寄银三百两到家,其夫人终身未着皮袄,真当世第一清官,可敬也。”其清正廉明为世人景仰。
段光清(—),字明俊,号镜湖,宿松县凉亭镇仙田村段家老屋人。清道光十五年()举人,道光二十四年()以大挑一等分发浙江。历任建德、慈溪、江山等地知县,为官清正、干练,口碑颇佳。咸丰二年(),调任鄞县知县,在任内采用恩威并施的办法,平息了数起民变事件。超擢为宁波知府,旋升宁绍道台,兼署宁波知府,摄鄞县知县,兼任垂直三级的地方长官。咸丰八年升任浙江按察使,有“浙省第一能员”之称。段光清在浙江为官期间,经常深入民间察访民情,深受百姓的爱戴。浙江民间流传他的“巧断毙鸡案”,其案件虽小,但影响广泛,被载入《中国古代经典奇案》、《中国近代史通鉴》、《清朝野史大观?清人逸事》、《清代州县审判衙门》等多部书籍。因政绩出色,咸丰九年()三月受咸丰皇帝连续五天五次召见,并被咸丰皇帝授予“平易近民”匾额。同治丙寅年()年引疾乞休,享年81岁。有《镜湖自撰年谱》存世。
文化是浸入骨子里的,是一方厚土的内涵,宿松没什么文化,不过拥有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7项省级非遗项目罢了。
宿松文南词又称文词戏、文词腔,是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年,文南词被列为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类项目。年6月7日,宿松县申报的“文南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音乐)断丝弦锣鼓入选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文学)小孤山传说入选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音乐)宿松民歌入选安徽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俗)许岭灯会入选安徽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井沟传说入选安徽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程岭大鼓书入选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宿松香芽制作技艺入选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宿松真的没啥,随便说说就只有这些
宿松人顶起,让更多的人了解咱的家乡!
我是宿松人,我骄傲!
广告合作
广告合作:(余)
\(^o^)/
晒照片、晒春游、曝光、租房、工作
搞笑宿松话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
宿松论坛APP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