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陆水古韵赤壁怀古第二十八辑
TUhjnbcbe - 2021/8/2 13:58:00
赤壁怀古第二十八四月同题

最美人间四月天。你看户外:日丽风清,绿柳吐烟,春和景明,到处都弥漫着花的馨香,且有清明和谷雨两节气为我们提供写作题材。只要我们稍加留意,真可谓满眼是画图,遍野皆诗材,处处流玉韵。因此,本月同题以出佳作、出精品为目的,并依照“诗词常用写作36法”(附后)进行写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题材:主题不限。

二、体裁:格律诗、词、曲均可;诗依平水韵,词依词林正韵,曲依中原曲韵,新韵需注明。

三、本月25日开始收稿。发帖时,并请在标题后的括号里加注如(托物言志法、......等)。

四、作品应反复锤炼推敲,精益求精,期待各位的佳作!每人至少交2~3首,多写不限。

本期轮值:饶楚亮

收稿:南下

年4月1日

绝部

饶楚亮组诗

1、咏松

(托物言志法)

苗期已惯历风霜,待到凌霄色俞苍。

莫笑鳞皴千尺干,胸怀万户作云梁。

2、松干

(不着一字法)

雷轰日晒裂成鳞,雪暴霜威更抖神。

万劫千磨挺如铁,亭亭百尺栋梁身。

3、松枝

(运用比喻法)

惯扫寒云千万重,风摧雪压仍从容。

色犹熔炼楚山铁,势若腾飞中国龙。

4、松叶

(运用互文法)

凌寒不惧与筠同,四季妆春着意浓。

接昊繁枝同一色,松针映雪更青葱。

5、松花

(运用拟人法)

历尽寒冬孕暖香,枝头艳蕊半春黄。

虽成齑粉初心在,换取烝民寿且康。

6、松果

(欲扬先抑法)

刺球形状满鳞斑,躲在松枝密叶间。

幸有良医能识宝,人间得助治痌瘝。

7、松涛

(直抒胸臆法)

抟风涌动压云涛,满壑沉雷暗起潮。

松亦歌吟豪放派,诗情一卷到层霄。

8、清明

(融情于景法)

天低云暗雨纷纷,冢畔残红合断魂。

伞下望干油烛泪,愁思转寄杏花村。

南下组诗

弃村

(直抒心意法)

入户台阶野卉斑,堂前窜鼠已无关。

村民早就离乡土,寂寂荒田盼主还。

说赌

(融情于景法)

破屋摇风荡落尘,妻儿衣裤亦无新。

君看悔后寻丹药,尽是周边爱赌人。

白云

(托物言志法)

远远悠悠云彩高,倾身只合雨毛毛。

与人说起身前事,入海曾经压怒涛。

飞鸿

(托物起兴法)

风到秋山万树颓,归鸿渐老不经催。

家中雏鸟身尚幼,有待为娘讨食回。

空巢老人

(侧面烘托法)

难与空巢道晚安,张风破屋可胜寒?

无心最是堂前燕,进出依怀十里欢。

农民

(巧妙联想法)

无意扬鞭自奋蹄,三更皓月五更鸡。

杜鹃最懂田间苦,每遇农忙带血啼。

李江霞组诗

题志愿者汪勇

接医送饭汉城间,组织协调一马先。

未是无忧魔疫烈,男儿意气破云天。

题抗疫志愿者

百万大军齐向前,置身险地不曾言。

街头巷尾穿行处,皆是民族脊骨篇。

题小区帐篷值守点

测温购菜上门勤,值守小区相劝殷。

未敢豪言称伟大,为民守护是初心。

题图一

密树团云天欲晚,羊咩莎草染秋晖。

溪边久立念人远,山色离离胡不归。

题图二

一江远带青山外,杂树隐檐描画工。

正是渔人归钓晚,扁舟几叶袅烟中。

题图三

水光清浅房檐小,近树远山照影柔。

桥上谁人幽思远,一行雁字画中游。

题图四

苍茫一色水云间,芦苇摇风顾影翩。

车马无喧轻酌处,蓑衣独钓赛神仙。

题图五

四月山家春正好,桃红李白燕声娇。

轻舟凭借东风意,摇过江南第五桥。

题枯荷

寒塘半亩减红衣,幽隔蝶莺舞式微。

月下风前看世态,泠泠瘦骨坐清晖。

夜读

翻开一卷自消磨,香茗成洇禅意何。

此夜无尘生静谧,人间懒管起风波。

星星组诗

伤春

节物忺人总不宜,黄莺婉转破晨曦。

一轩丝雨红尘静,忍看飞花怨别离。

咏棠梨

花绚莺啼春正好,午阴乘醉眠芳草。

应怜最是小棠梨,僻径闲庭空自老。

露养雨滋春宠加,松烟泉水煎灵芽。

一杯饮尽人间味,惯看沉浮不必嗟。

采茶

山高烟暖语莺娇,半醉东风掀绿潮。

物尽芳华时正好,放歌茶妹釆芽条。

成慧萍组诗

竹笋

探头瞻望天,节节写雄篇。

浩笋排新阵,林中示主权。

感昔日柳山湖

陆水移民到柳山,改天斗地未曾闲。

多亏党政倾心力,灾害跟前屡闯关。

赞柳山湖移民

可歌可赞柳山人,奋斗多年历苦辛。

昔日灾区成宝地,功劳薄上有移民。

感今日宝塔山村

去掉贫根心愿同,支书接力往前冲。

长江腹地宜农业,共作稻虾应记功。

赞柳山湖蔬菜基地

高效温棚亮眼眸,四方驴友喜观游。

果疏连片成基地,致富村民有盼头。

赤壁玻璃桥夕景

外滩倒影漾波频,万缕夕光铺不匀。

一阵急风吆喝起,陆河慷慨泛金银。

山中蔷薇

暮春高树织闺闱,袅娜藤萝把手挥。

粉嫩娇花霞正染,深山清露湿蔷薇。

远岸观潮组诗

题油菜花

东君送暖应装銮,整戴皇家富贵冠。

修得人间情趣久,痴心作碾佐餐餐。

寄雨夜

乱雨残花又暮春,惊雷复作碾香轮。

原知岁月无穷例,偏叫愚人成杞人。

回老家遣怀

炊烟寥寥久沉沉,沃沃蒲蒿簇森森。

百十户留稀龄几,那堪乡路断跫音。

胡飞翔组诗

听雨

夜静微闻打叶声,推窗窥究使吾惊。

悟空岂忍春无水,捅破天庭把雨倾。

吻春风

烟柳摇枝摆翠裙,湖光潋滟泛波纹。

诗翁沃野倾情吻,最是春风味好闻。

春夜陆水河

柳堤侧畔水流匆,两岸灯光春意融。

最是夜深人散后,一河风月戏霓虹。

若曦组诗

咏兰

觅得幽兰染指香,丘山碟谷寄情长。

清枝瘦骨怡然乐,任那飞蛾漫野狂。

游赤壁古城墙

古道门楼几代商,青阶苔藓憾苍凉。

犹吟胜地千秋事,不忍污痕染石墙。

自嘲

穷思滥造苦难宣,浅墨凃鸦又一年。

懵懂闲章无创意,翻开还是老三篇。

无题

飞花几瓣落裙边,惹得柔心好个怜。

不忍零残抛落寞,俯身收起寄东田。

冷暖人生组诗

托物起兴法

出世报春天,终身喜冒尖。

成林难胜树,理想化轻烟。

房奴

直抒胸臆法

城耸琼楼千万间,农家子弟望心寒。

为寻女友签房约,背座债山三代还。

致中国诗词大会

融情于景法

唐诗宋韵呈辉煌,高手如云集一堂。

乐与知音飞几首,友情胜过富春江。

托物言志法

屹立丛林怒不言,碧波万顷我当先。

借风喜作千钧帚,扫尽阴霾抱朗天。

环卫工人的精神

巧用衬托法

杏黄背夹四更妆,帚乐声声垃圾惶。

旭日春风城亮丽,满街洁净可当床。

心事

文/王艳红

总想邀人坐,今年感慨多。

忧心当下事,一漏便成河。

如春

文/王艳红

细雨绵延亦有春,花开花落总归尘。

人间憾事随流水,漫看天边草木新。

江南三月

文/蓑笠翁

雨霁云开百鸟欢,争荣草木向高天。

犁耙水响翻新页,憧憬金秋歌满川。

艳阳天

文/蓑笠翁

三月江南景色奇,绿肥红瘦竞千枝。

劝君白日莫闲过,正是争芳吐艳时。

晚春四月

文/丫头

紫燕呢喃剪影忙,百花绽蕊吐幽香。

江南处处景如画,漫写新诗一卷长。

春笋

文/叶亚东

裂开土石竟争先,初出茅庐便冒尖。

莫笑层皮包硬骨,万锋齐指向云天!

律部

江南春色

文/一杯清茶

三月垂杨荡翠丝,剪云紫燕绕纤枝。

堤边小草披新绿,陌上山花秀艳姿。

老叟扶牛犁沃浪,稚儿伸钓探荷池。

万千旖旎看难尽,处处芬芳处处诗。

迎春

文/寒烟

春晖传信凤庭前,雀跃枝头唱自然。

雪化千层东逝水,梅开万朵艳阳天。

氤氲淑气催黄柳,浩荡东风起翠烟。

慢啜清茶观远景,平凡岁月品流年。

清明有感

文/力耕

咋就全都这大方,儿孙个个送钱忙。

求神酒肉尤嫌少,扫墓时间不怕长。

往日为人真作孽,今天做鬼好风光。

他年若有投胎日,这种精神可发扬?

暮春芍药花开感怀

文/星星

绿渐葱茏红渐稀,几番伤别几番辞!

忍看老去禁风色,却有新开冒雨枝。

篱畔溪边留梦久,天涯地角寄书迟。

幽情莫向虚廊诉,淡月无心不肯知。

小龚团队车埠济困

文/叶亚东

一行竟往白驹村,尽奉爱心扶弱人。

应急就需捐物件,清污扫径抹窗尘。

为存大义多施善,自看中华永绽春。

苦乐倾情牵百姓,酬功感德报宽恩。

外交部湖北推介会

文/叶亚东

疫情退去又还年,湖北人民志更坚。

浴火重生张皓翅,流云尽散现蓝天。

翻开悲壮桩桩事,留下光辉娓娓篇。

趁此全球推介日,英雄城市再争先!

无题

文/叶亚东

桃红李白菜花黄,吹入镜前和粉香。

金谷蕊珠初唱晓,银楼风蝶竞穿墙。

岸边无住蛙啼鼓,月下何由云护光?

心有千般难解结,谁人似我惜芬芳!

致刘毕新君

文/叶亚东

奋蹄老马正当时,却又等闲而请辞。

冯贽由来如所愿,项橐此去问谁师?

惯闻夏狄鸣三谷,也趁春风树一枝。

老九偏将抬腿走,再从何处共瞻迟!

人间四月天

文/胡飞翔

人间四月醉尧天,户外诸花争日妍。

春雨涂鸦山翠叠,暖风搅扰水波翩。

鸟啼野坞桃樱艳,鱼跃湖池柳草鲜。

游客置身烟阁里,惊呼自己已成仙。

春游陆水湖

文/胡飞翔

云绕青山锁翠巅,平湖似镜映蓝天。

玲珑绿岛迷人醉,隐约渔舟带鹤翩。

鱼闹春情生贵子,月随暮色酿诗篇。

若居此处桃源地,不羡君臣不羡仙。

争春

文/蓑笠翁

日夜声声布谷催,江南二月草初蕤。

长堤烟柳迎风舞,旷野群蜂采蜜脾。

半掩柴门忙稼事,掀开沃土赋新诗。

千金难买春光好,天道酬勤莫迟疑。

清明祭扫有感

文/蓑笠翁

细雨轻纱笼墓田,萋萋草木泪花连。

春风依旧山川绿,父母无声丘土眠。

百结愁肠恩未報,千言心意化青烟。

为亲在世多行孝,胜过金觞奉九泉。

贺赤壁长江大桥落成

文/蓑笠翁

千年夙愿梦成功,万里长江又一雄。

赤壁矶头彩虹卧,鄂南湘北五洲通。

张天烈火烟云散,拍岸惊涛喜气融。

商贾民间尽欢畅,悔肠百结是曹公。

受邀作客

文/冷暖人生

邻居宴客在滨城,土灶吹烟席大棚。

满座佳宾讴什锦,一堆伢崽戏云屏。

六旬余岁知天命,多种忧伤对月明。

儿子灰心寻女友,难堪无媳育新生。

词曲部眼儿媚.微风缕缕

文/雷该翔

山水相连两依依,芳草尽萋萋。海棠带雨,杜鹃怒放,薄露沾衣。

春闲垂柳无留意,花谢绕清溪。云烟淡淡,微风缕缕,吹散愁眉。

鹊踏枝.红尘远

文/雷该翔

娇艳小花开满院。庭外微风,吹绿江南岸。约客不来新雨晚,窗前垂柳鹅黄浅。

醉眼且翻书半卷。读后添愁,更觉红尘远。听曲新歌声已断,梧桐深处相思漫。

清平乐.残月如钩

文/雷该翔

又逢春半,雀鸟啼声啭。步入花丛蜂蜜乱,偶有香风扑面。

无语又上西楼,一轮残月如钩。淡看云霞深处,韶华似水东流。

鹧鸪天·清明有感

文/力耕

一、

赶快穿衣早起床,今天儿女要烧香。唯余枯骨能呈献,没有佳肴可品尝。

蛮忐忑,好慌张,为何死后亦精光?梢头小鸟来安慰,说我还能保健康。

二、

我辈今天似帝王,收成足以办银行。鲜花耀目坟前绕,冥纸生辉天上扬。

才敬酒,又烧香,儿孙满地叩头忙。犹怜这些都无用,只念生前一碗汤。

卜算子.祭祖遇雨

文/力耕

不见菜花黄,不见蜂儿舞。不见双亲把手招,中饭谁来煮?

跪倒在坟前,思念无从诉。咋就冥钱难点燃,泪作倾盆雨。

西江月.挂山有感

文/力耕

往日门能罗雀,今天路可行车。梢头小鸟叫喳喳,感觉还蛮惊讶。

树上萦回薄雾,坟头灿烂朝霞。惜为塑料制成花,并且全都有价。

鹧鸪天.打除草剂有感

文/立耕

独在万山深处中,光阴有脚步匆匆。才刚树上春心灿,眨眼人间夏意浓。

天朗朗,草葱葱,谁知打药不轻松。茶苗见我全身汗,踊跃新芽笑老翁。

卜算子·伐枝树

文/冷暖人生

立地阅经年,叹祸从天掉。岁末寒冬被伐枝,忍痛含悲笑。

浩气贯长空,坚信春来到。重育生机喜向荣,叶茂新枝俏。

天净沙·清明偶书

文/饶楚亮

溪长柳绿花繁,莺歌云走风鲜。唢呐声飞满山。径回冢现,几人倾诉缠绵。

(乐景写哀法)

鹧鸪天?暮春吟

文/胡飞翔

翠色方浓红渐稀,春姑入夏怕人讥。寻来芭叶裁裙裤,乞得荷花绣彩衣。

风自语,雨相依。山河无恙尽生机。时光荏苒休辜负,日月争辉互等齐。

鹧鸪天?谷雨

文/胡飞翔

春暮花残草木昂,依时谷雨洒山乡。田间斟满肥根水,岭上充盈嫩叶黄。

收菜籽,插禾秧。农家户户畈中忙。宏图美景心头绘,幸福安康额角扬。

双调?蘋满溪*赞扶贫攻坚

文/胡飞翔

迎朝霞,走农家,村野频频开笑花,倾情把党夸。

除愚巴、远山丫,排困扶贫政策嘉,攻坚精准赊。

临江仙*无题

文/王艳红

难见朝阳四月,沿河漫步西东。城楼观景雾蒙蒙。立身天地间,为看万千红。

昨夜不知何故,无人摆渡湖中。孤灯残影路匆匆。鱼儿随浪逐,犹喜五更风。

点绛唇*偶遇

文/王艳红

一夜风吹,恰逢谷雨初晴后。瓦房寒透。难把人留久。

小径曲深,谁探门前柳。是好友。花前清瘦,容貌还依旧。

减字木兰花

文/西米

(一)

留春不住,一瞬春光无觅处。李谢桃飞,满院红英风雨催。

举樽相送,约取来年春与共。绿叶蕤葳,杏子枝头日渐肥。

(二)

潇潇四月,零落芳菲春意歇。细雨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恹恹无味,拟把归思图一醉。居客他乡,把盏杯中日月忘。

(三)

春归休恼,且喜玫园花正好。竞嗅甜香,欲与蜂儿抢蜜尝。

嫩黄浅紫,半染朱英洇蝶翅。欲闭还开,轻掩娇羞粉面腮。

浣溪沙-清明

文/叶亚东

赶急赶忙回老家,偏偏高速阻长蛇,无须叮嘱慢行车。

小误半时休恨子,透穿三界且听鸦,遥遥寄上一枝花。

鹧鸪天-同窗梦

文/叶亚东

记得当年拜业师,同窗两载索真知。但凭心念修医德,偏遣肠愁入酒卮。

身倦倦,日迟迟,额头印下数行诗。别情每绕连宵梦,只问重逢在几时。

定风波-海上风云

文/叶亚东

挑衅频频太恃强,肆无忌惮好嚣张。惯晒疯牛肌肉秀,皮厚,贼心狼子莫猖狂。

华夏文明无与比,崇礼,休将善德认童羊。五十年前擒过虎,非古,何如再次举旗枪!

南乡子*无名

文/马国庆

曲径晓风轻,纤草茵茵带露生。郊外嫩黄开几处,无名。犹被群芳妒袅婷。

花落自飘零。错把芬菲付晚晴。夜雨袭身君莫问,难平。负我流光走一程。

临江仙*陆水夜话

文/马国庆

虽是春深暮色,犹闻冷蕊香英。华光添彩映娉婷。水中红豆影,几盏孔明灯。

昨夜云翻雾涌,今宵浪静波平。流金湖畔话人生。经年如过隙,风雨已无凭。

附:诗词常用写作方法36种

1、直抒胸臆法:“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前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
  可是接下来,作者笔锋又一转,本来他已经找到了他苦苦寻觅的梅花,但是,“酒醒”了,之前的喜悦瞬时荡然无存,原来这都是一场梦,现在刺骨的冷风惊醒了美梦。作者心里仿佛响起凄凉的笛声,使得春天的气息也无法令人开心,而是更加使人断肠!“寻梅”只是一场南柯之梦。作者从梦中惊醒,认清了现实,眼前的仅仅是淡淡的泛着月晕的月色,昏黄一片,失望的氛围弥漫开来。全曲到此戛然而止,并未交代最后的结局,留下了深长的余味。)

13、以实写虚法:“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前面六句是写实手法,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最后两句也是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一个“愁”字,从而又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应,流走自如的地步。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词中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14、虚实相间法:“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前四句,只一句写晋军,往下全写东吴,既实写东吴,也虚写晋军。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

15、乐景写哀法:“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时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这是杜甫客居四川时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前两句写景,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光图(即乐景),第一小句写江水和水鸟,江水碧绿,衬托出鸟的羽毛更白,一个“逾”字,借衬托而显露其颜色。第二小句写山和花,一个“欲”字,由衬托更突出其姿态,把“江”、“鸟”、“山”、“花”四种实物涂上一层碧绿、青翠、莹白、绯红的油彩。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满动感。后两句笔意一转,抒发感情,第三小句写春景物虽好,但已匆匆飞逝,触景生情(即悲伤之情)。并着力地勾出了第四句“何日是归年”。春归人未归,沉沉的伤感,缕缕的分愁,一笔涌出,发自心灵深处。言已尽而意无穷,使人置念不已。)

16、巧用问答法:“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 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着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

17、巧用比喻法:“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首联,先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便表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抒情才能。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颔联运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通过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巧用比喻手法: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推开一步,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诗人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尾联便顺势急转直下,表示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励结束。,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而是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再:“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18、巧用讽喻法:“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的开头就用了一个独具易动的巧譬,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象半透明的纱。开口就言“世味”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说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这种悲叹也许在别人身上是无可疑问的,而对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来说,却显得不尽合乎情理。此奉诏入京,被任命为严州知州。对于一生奋斗不息、始终矢志不渝地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的陆游来说,授之以权,使之报国有门,竟会引起他“谁”的疑问。颔联点出“诗眼”,也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颈联就道出了他的这种心情。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联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诗人应召入京,却只匆匆一过,便拂袖而去。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

19、巧用借代法:“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的《使至塞上》:这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诗人借“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代指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再:“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宋之问《度大庾岭》:此诗真实生动地叙述了作者过大庾岭的情景,情感凄楚悲凉,真挚感人。起句“度岭方辞国”,扣题直叙,说明诗人已经来到“华夷”分界的梅岭之巅,将要走出中原,辞别故国了。对句“停轺一望家”,诗人停下长途跋涉的驿车,在中原与“夷国”的边界驻足远望家乡的方向。颔联紧承首联中的“望”字而来,诗人遥望乡关,只见鸟儿飞翔,花儿开放。据说大庾岭南北气候差异,南枝谢了,北枝才开。诗人的魂魄和思绪都随着那向南飞翔的故乡之鸟而去了,那岭北绽放的梅花却多情地向他频送春光。此景此情,使他黯然神伤。这联诗写得情景交融,将诗人魂断庾岭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上句写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下句是描绘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的霎那间。这两句专门写景,避免正面表达感情,迂回取道,曲径通幽,在结构上是转折,在情绪上是顿挫,宕开一笔,别开生面。在这样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的心潮逐渐趋于平静,开始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考虑自己的出路。于是不禁发出了“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的感慨,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天,就心满意足了,对自己受贬迁不敢有所怨恨。这是借用了西汉贾谊遭权臣们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典故,说自己不敢像贾谊谪居长沙时那样因不适应湿热的气候“自以为寿不得长”而心生“恨”意。“长沙”代指贾谊。这种以退为进的写法,更把那希望生还的拳拳之心衬托了出来。尾联以直抒胸臆而作结,但上句的“归有日”又与首联的“辞国”、“望家”遥相呼应。)

20、巧用双关法:“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晴”谐“情”(刘禹锡《竹枝词》);再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丝”谐“思”)。

21、巧用夸张法:“白发三千长,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十五,也是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巧用夸张手法,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22、巧用拟人法:“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诗的开头两句是追忆。首句点出时间和地点,第二句是写人,诗人拈出一个人们犹知的形象——桃花,春风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艳丽,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红艳,则“人面”之美可以想见;转结则是说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再:“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前二句说: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后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雨后的牡丹,犹如多情的少女,泪光闪闪,含情脉脉。最后一句令人想起《红楼梦·史湘云醉眠芍药铟》那段描写:湘云“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这醉卧中浑身洒满落花的史湘云,情思绵绵,百媚千娇,多像“无力蔷薇卧晓枝”。)

23、巧用对比法:“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店,只今唯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此诗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结句突然一转,说过去曾经存在过的一切如今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飞。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再:“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雁歌行》:“战士”两句用对比方法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拚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

24、巧用白描法:“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首句写早晨旅店中的情景。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叮当的车马铃声。这一句话极为简练概括。从“征铎”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旅客们有的正在忙着套马,有的正在驾车向外走,热闹非凡。第二句句虽然出自诗人之口,但代表了许多旅客的心声。一个“悲”字,表明客人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心情。颔联两句巧用白描手法,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两句诗皆用名词,代表了十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内容涵盖丰富,画面多重组合,可以形成各种景象。颈联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25、巧用典故法:“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首联写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颔联写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颈联写“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旧家燕子”典出刘禹锡《乌衣巷》。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尾联说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此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

26、巧用象征法:“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踏纱行》:结尾“当年”两句,以文言,是想象中荷花对骚人所倾吐的言语;以意言,则是作者的“夫子自道”。行文至此,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合而为一了。“当年不肯嫁春风”,是反用张先的《一丛花令》“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看即知,而荷花之开,本不在春天,是在夏季,所以也很确切。春天本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时候,诗人既以花之开于春季,比作嫁给春风,则指出荷花之“不肯嫁春风”,就含有她具有一种不愿意和其它的花一样地争妍取怜那样一种高洁的、孤芳自赏的性格的意思在内。这是写荷花的身分,同时也就是在写作者自己的身分。但是,当年不嫁,虽然是由于自己不肯,而红衣尽脱,芳心独苦,岂不是反而没由来地被秋风耽误了吗?这就又反映了作者由于自己性格与社会风习的矛盾冲突,以致始终仕路崎岖,沉沦下僚的感叹。)再:如“红豆生南国”(王维《相思》:该诗首句托“红豆”起兴,暗喻后文相思情。全诗选择象征赤诚友爱的红豆来寄托情思,语浅情深,意味深长。)

27、巧用反复法:“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著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即巧用反复。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再如“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东风恶”几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上片结尾,“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连迸而出,感情极为沉痛。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是对自己当初“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妇诀”的否定吗?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吗?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吗?词人没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枚“千斤重的橄榄”留给了读者来噙,来品味。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换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明明在爱,却又不能去爱;明明不能去爱,却又割不断这爱缕情丝。刹那间,有爱,有恨,有痛,有怨,再加上看到唐氏的憔悴容颜和悲戚情状所产生的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真是百感交集,万箭簇心,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再一次冲胸破喉而出:“莫,莫,莫!”事已至此,再也无可补救、无法挽回了,这万千感慨还想它做什么,说它做什么?于是快刀斩乱麻:罢了,罢了,罢了!明明言犹未尽,意犹未了,情犹未终,却偏偏这么不了了之,而在极其沉痛的喟叹声中全词也就由此结束了。)

28、巧用互文法(注:“互文”意为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前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后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从艺术上来说,除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29、巧用曲笔法:“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反写对方即谓“曲笔”]。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诗人在最后写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再如“邯郸驿里逢冬天,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至除夜思家》: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第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

30、言尽义长法:“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岑参《碛中作》(碛qì):沙石地,沙漠》: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首句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表明诗人扬鞭跃马,从长安出发,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风尘仆仆地向西进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承句则从时间着眼,柔情似水。一轮团圞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两回圆”是经历两月的艺术说法。人们爱用月亮的圆缺来比喻人的离合,看到圆月,就会想到与家人的团圆,现在是月圆人不圆,自然不免要牵动思乡之情。上句故设疑问,提出一个眼前急需解决的宿营问题,下句诗不作正面回答,却转笔写景:好像诗人并不关心今宵宿在何处,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碛中之景,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正如诗人所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诗人以景作结,结得非常浑厚,境界、气象阔大,不可窥其涯际。)再如“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首句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而是以“荆吴相接”几个字将千里之遥写得近如比邻,给人以比邻咫尺之感,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承句“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淼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淼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转句撇景入情。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由景入情,抒发别绪。写出友人的孤单寂寞。友人走后,诗人遥望江面,但见“日暮孤帆”,航行在渺茫春江之上,于是代人设想,船停何处?投宿何方?通过渺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在这一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遥望渐行渐远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情如春江,汹涌澎湃。“断人肠”将别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全诗,离愁别恨,悠然不尽。真可谓“言有尽而义无穷”)。

31、引画入诗法:“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诗人在这首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一个雨后的早晨田园生活的宁静闲适而又美好的生活图景,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有同样的艺术效果。在勾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2、开门见山法:“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全词五句。开门见山地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33、卒章显志法(即指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卒”为完毕。):“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花非花》)“夜半来,天明去”,谁来谁去?读到此不了解。最后两句“卒章显志”使不可捉摸的本意显现出来了。有人说:这是一首禅味十足的诗,可以说是句句是禅,字字是禅。在禅者看来,清净无为的本心,便是禅的大千世界。外部世界的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尽管实实在在地展现在他们的眼前,但在他们,不过是那颗无所不包的“本心”的幻化;而这种外部世界物的外化,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眼即逝,终归于无。所以,眼中的花,不是实实在在的花;雾,也不是实实在在的雾,只是“本心”外射的花与雾的“幻化”。这些东西,“夜半来,天明去”,瞬间即逝,无影无踪。来的时候,就像那“来如春梦几时多”,突如其来,毫无知觉;去的时候,“去似朝云无觅处”,不可追寻,不可捉摸,无影无踪,全归于“空无”。)。

34、首尾呼应:“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观猎》:全诗共分两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射猎的过程;后四句写将军傍晚收猎回营的情景。至于其艺术手法,几令清人沈德潜叹为观止:“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盛唐诗中亦不多见。”(《唐诗别裁》)。首联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尾联是风定云平,与归猎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综观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能首尾回环映带,体合五律,这是章法之妙。诗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觉,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三四句既穷极物理又意见于言外,这是句法之妙。“枯”、“尽”、“疾”、“轻”、“忽过”、“还归”,遣词用字准确锤炼,咸能照应,这是字法之妙。所有这些手法,又都能巧妙表达诗中人生气远出的意态与豪情。所以,此诗完全当得起盛唐佳作的称誉。)

35、不着一字法:“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苏轼《南乡子·梅花词)这首梅花词,上篇写寒雀喧枝,以热闹的气氛来渲染早梅所显示的姿态、风韵。下篇写高人雅士梅园举行的文酒之宴,借以衬托出梅花的风流高格。全词56字,竟不见一个“梅”字。正所谓“不着一字尽现风流。”)。

36、平中见奇法:“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顾况《过山农家》:这是一首访问山农的纪行六言绝句。全诗二十四字,作者按照走访的顺序,依次摄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的四个镜头,层次清晰地再现了饶有兴味的访问经历。作者绘声绘色,由物及人,传神入微地表现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以及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格调明朗,节奏轻快,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前两句从环境着笔,点出人物,而第三句是从人物着笔,带出环境。笔法的改变是为了突出山农的形象,作者在“焙茶烟暗”之前,加上“莫嗔”二字,便在展现劳动场景的同时,写出了山农的感情。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反映了他的爽直性格和劳动者的本色。“莫嗔”二字,入情入理而又富有情韵。继“莫嗔”之后,第四句又用“却喜”二字再一次表现了山农感情的淳朴和性格的爽朗,深化了对山农形象的刻画,也为全诗的明朗色调增添了鲜明的一笔。诗句似不经意,叙述小事,但平中见奇,使农家气息、山农形象却跃然纸上。

陆水湖畔

社长:聂松彬

主编:马国庆

执行主编:余成强邢红霞张剑

副主编:李天珍魏中华杜小芜

编委:田华清廖宗元宋祖国

黄铁成李江霞张凤英

李铖寒烟邓新谈天

投稿邮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陆水古韵赤壁怀古第二十八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