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上一回,我们讲了关二爷的简历,以及他的个性特点,为分析水淹七军,作了个铺垫。关二爷攻打襄阳、樊城,是自作主张,还是得了他玄德哥哥的命令?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三国史专家,以及三国迷们。
这一回,我们试着加以探讨。
公元年,孙权攻合肥。东汉政府(曹操)治下各州,都屯兵守卫。
这条记录,不见于《三国志·孙权传》,而是记录在《三国志·温恢传》上的。具体时间不详,大约发生于水淹七军前不久。大家注意,孙权攻合肥,很重要,后面我们会用到。
扬州刺史温恢对兖州刺史裴潜说:
东吴贼兵,对我们尚构不成威胁,我担心征南将军曹仁方面会有变故。现在已经涨水,曹仁驻守樊城(湖北省襄樊市汉水北岸),已成悬军,没有其他支援。而关羽此人,骁勇善战,借着地利天时进攻,那就要出大麻烦了。
果然,发生了水淹樊城的事。
关羽命南郡太守麋芳,留守江陵(南郡郡政府所在县,湖北省江陵县);将军士仁,留守公安(湖北省公安县),自己亲率大军,攻打驻守樊城的曹仁。
一般认为,关羽打曹仁,是在本年的七月,但是,我翻遍了《三国志》,并不能完全确定。只能大概判断,关羽起兵,大约在五到七月之间。
本年(公元年),五月,在与刘备PK了两个月之后,曹操决定放弃汉中,回军长安。七月,派左将军于禁援助曹仁。
曹仁命于禁和立义将军庞德等,驻防樊城之北。
于是,关羽开启了他人生最后的高光时刻。
八月,天降大雨,汉水泛滥,樊城之外,平地上水深数丈,于禁等七军都被大水所淹。于禁和将领们登到高处避水,刘备集团的海军司令关羽,乘大船进攻,围着于禁等猛打,于禁等人无处可逃,只好投降。
但也有一条硬汉,坚决不降,就是立义将军庞德。庞德本是马超手下,随马超投奔了汉中张鲁。公元年,曹操打张鲁,张鲁投降,庞德等人一道归降了曹老板。但是,庞德的堂兄庞柔,仍在汉中,后来归顺了刘备。因此,曹军诸将都怀疑庞德这厮恐怕会投降关羽,搞得庞德相当恼火,到处跟人解释,说:
庞某深受国恩,必将为国尽忠。此番,我一定亲自上阵与关羽厮杀,要么,我干掉他,要么,他杀了我!
庞德一向以作战勇猛著称,这回受到诸将猜疑,更是身先士卒,以死相搏,激战之中,一箭射中关羽的额头。庞德骑一匹白马,在战场上相当打眼,关羽军都称其为白马将军,畏惧其骁勇。汉水暴涨时,庞德与手下上堤避水。关羽乘船攻击,庞德披甲持弓,箭不虚发。手下干部董衡、董超等打算投降,庞德下令将二人斩首。从清晨战斗至午后,关羽加大攻势,庞德军弓箭用尽,只能与关羽军短兵相接。
庞德对督将成何说,我听说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就是我的死期。
庞德气势愈壮,继续拼杀,但水势也越来越猛,官兵皆降。庞德带着几个手下,打算乘小船回曹仁大营。一个大浪拍过来,小船瞬间被打翻,庞德勉强抓住已经翻了的船,被关羽军活捉。
庞德被押至关羽面前,站立不跪。关羽说,兄弟,你哥哥现在汉中,我想任命你为将军,为什么不早点归降呢?
庞德骂道:
我呸!小子,我凭什么投降你?魏王带甲百万,威震天下。你们刘备什么东西!岂是魏王的对手?我宁可做国家的孤魂野鬼,也不做贼寇的大将高官。
关二爷是什么人?岂容你如此辱骂?更何况庞德连玄德哥哥一块儿骂了,火儿蹭就上来了,下令将庞德推出去,斩首。
曹操闻知此事,说:
我和于禁相识三十年,怎料在危难之处,于禁反而不如庞德呢!
于是封庞德的两个儿子为列侯。
张飞能够义释严颜,关羽竟然放不过庞德,可能是性格使然吧。这个事儿,其实很好解决,要么先关起来,要么派人押送到成都,让玄德哥哥决定就是。也许,二爷觉得庞德小角色,不值当的吧。
扫清了樊城外围,二爷开始攻城。樊城进水,处处崩塌,众人都惊恐不安。有人对曹仁说,将军啊,现在危急了,以咱们自己的力量,恐怕挡不住关羽诶,不如趁他围城尚未合龙,咱趁天黑乘船撤吧。
汝南郡(河南省平舆县西北射桥乡)太守满宠反对,说:
洪水来得快,去得也快,樊城不可能一直被大水所围。听说关羽的一支部队已经抵达郏县(河南省郏县。郏,读如夹,阳平),许都以南,百姓骚动。关羽之所以不敢再向北推进,就是顾虑还有我们在啊,害怕我们从后面攻击他。现在,我们一旦撤军,洪河以南地区,就不再是国家的了,所以,将军您应该誓死坚守啊。
曹仁说,你说得对!
于是,曹仁下令将白马沉入河底,与全军盟誓,齐心合力,坚守樊城。城中军队只有数千人,而大水眼看就要漫过城墙。关羽的船队将樊城重重包围,使其内外断绝。关羽又派其他将领包围曹将吕常驻防的襄阳(湖北省襄樊市)。荆州刺史胡修、南乡郡(河南省淅川县西南)太守傅方,向关羽投降。
起初,陆浑(河南省嵩县东北)百姓孙狼等人造反,杀死了县主簿,向南归附关羽。关羽授给孙狼官印,又提供一定人马,让他回去打游击。关羽包围樊城和襄阳时,许都以南,处处有人与关羽遥相呼应。
史称,关羽威震华夏。
这是二爷人生最高光的时刻。陆浑属司隶,在洛阳西南方向百余里处。也就是说,二爷在曹魏腹地安排了随时可以燎原的火种。
关羽的杀气直冲云霄,搞得远在长安的曹老板接连打了几个冷战。曹老板与群臣商议,打算把献帝刘协迁出许都,以避关羽的锋芒。丞相军司马司马懿、西曹属蒋济反对,他们说:
于禁等人失利,并非为关羽所败,而是洪水所致,并且,这次失败并没有动摇国家的根本。刘备和孙权,表面上看是联盟,关系亲近,其实,他们互相提防,各打各的小九九。关羽这次取得胜利,志得意满,孙权心里肯定直敲鼓。我们可以派人联络孙权,许诺他,如果他在关羽后面搞事情,我们就把长江以南的土地,全部封给他,这样,樊城之围也就解除了。
曹操接受。
当初,曹操出兵汉中时,派平寇将军徐晃驻屯宛县(南阳郡郡政府所在县,河南省南阳市),协助曹仁。等到于禁等人兵败,徐晃向前推进到阳陵陂(今地不详)。关羽派兵驻扎偃城(湖北省襄樊市北),徐晃军于是就近扎营,又通过隐秘的小路,围着偃城挖掘壕沟,搞得像是打算截断关羽军后路似的。关羽守军于是烧毁营盘退走,徐晃占据偃城,连结军营,逐渐向前推进,与关羽军对峙。
正在此时,孙权写信给曹操,表示要报效国家,讨伐关羽。
曹操与孙权一拍即合,究竟谁先抛的媚眼,我们不必纠结。
曹操命徐晃把孙权的信,分别用箭射入樊城和关羽的军营。曹仁官兵得到此消息,一片欢腾,满血复活;而关羽看了信,有些犹豫,但没有撤军。
孙权已经磨好了刀,眼看就要照关羽屁股上攮一下了,关羽为什么只是有些犹豫,而不是立即撤军回江陵呢?
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
原因一,关羽可能认为不必回救。
据《水经注·卷三十四》载,(江陵)旧城,关羽所筑。羽北围曹仁,吕蒙袭而据之。羽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
也就是说,江陵城防是关羽亲自打造的,即使孙权发兵攻打,短期内也拿不下来。并且,樊城跟江陵,也就相距二百来公里,真要回救,几天之内即可到达。所以,二爷认为没有必要急吼吼跑回去。
原因二,真的是不甘心放弃战果啊。
我们先看一下当时的形势。
本年(公元年),五月,刘备打败曹操,夺得汉中。之后,派宜都郡(湖北省枝城市)太守、扶风人孟达夺取房陵(湖北省房县,属汉中郡)。又派养子、副军中郎将刘封从汉中顺沔水(汉水下游)而下,统辖孟达的部队,与孟达一起进攻上庸郡(湖北省竹山县西南田家坝,属汉中郡),曹操任命的上庸郡太守申耽率全郡投降。
也就是说,刘备集团已经完全占有益州。孟达、刘封西接襄阳、樊城,关羽只要拿下这两个城,他所镇守的荆州,与益州就完全连成一片。
孔明当年在隆中对策中讲:
……如果取得荆州和益州,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不敢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现在,刘备集团已经拿下益州,那么,只要拿下襄阳、樊城,一旦“天下有变”,立即就可以同时从益州、荆州出兵,益州出秦川,荆州袭宛县、洛阳,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啊。眼下,关羽军气势正盛,拿下襄阳、樊城,只在朝夕之间。而一旦撤军,前功尽弃。
关羽岂能轻易放弃!
我见有人说关羽擅自攻打襄阳,把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彻底给毁了,这种说法很不负责任,而且,没有读透《三国志》。
实际上,关羽打襄阳,只是打襄阳而已。我们要知道,本年关羽被刘备封为前将军,这是军职。但,关羽还有个身份诶,赤壁之战后,刘备就封关羽为襄阳太守诶。从这个任命就可以看出来,夺取襄阳,实际上是关羽的使命诶。而且,发动襄樊之战,正是实现隆中对策的关键一步。如果连襄阳、樊城都拿不下,试问,怎么实现“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战略企图呢?
前面,我们讲到扬州刺史温恢判断,现在开始涨水了,征南将军曹仁恐怕会有大麻烦,因为,曹仁军已是一支悬军。
什么叫悬军?
悬军就是深入敌方的孤军。
樊城属于荆州南阳郡,襄阳在南郡北部,是曹操的地盘,与关羽控制的南郡南部接壤,在襄阳与江陵之间,还有一大块缓冲区,曹仁驻守樊城,怎么就成了一支悬军了?
我们知道,公元年,刘备调张飞、赵云、诸葛亮入蜀,合力攻打刘璋。从那时起,关羽就独镇荆州。本年是公元年,五年以来,江汉地区,年年都会发水,凭什么温恢断言本年樊城将有麻烦,前几年就没有?凭什么今年曹仁就成了一支悬军,前几年就不是?
我们只能判断,这些年,关羽一刻也没闲着,一直在搞事情。他不但已经蚕食到襄阳、樊城跟前,而且,在曹仁的后方,布下了各种炸雷。
比如,公元年,年底,宛县守将侯音叛曹,与关羽联合,后被曹仁平定。
再如,上文中说的孙狼等人,在陆浑地区打游击。等到关羽包围樊城、襄阳时,竟使“许都以南,处处有人与关羽遥相呼应”。
又如,满宠对曹仁说的,关羽的一支部队已经抵达郏县,许都以南,百姓骚动。
……
在这种情况下,曹仁可不就成了一只“悬军”吗?
此时,让关羽放弃樊城,怎么可能啊!
更何况,还有最最最重要的第三个原因——
原因三,新鲜出炉的“孙刘联盟”还热气腾腾哩。
有读者可能会觉得衣赐履脑子进水了,从公元年赤壁之战起,孙刘就建立了联盟,衣赐履你凭什么说孙刘联盟“新鲜出炉”?
我当然有理由。
我们在《“孙十万”:一座城市赠予孙权的绰号》那一回中讲过,公元年,正月,曹操驻军居巢,孙权守卫濡须(安徽省含山县西南)。二月,曹操进攻濡须,孙权退走。孙权派使者向曹操请降。曹操同意,双方盟誓,结为婚姻。(见《三国志·孙权传》。原文为“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脩好,誓重结婚”)。
这件事儿,不会晚于公元年的三月,曹、孙两家,又为盟誓,又结为婚姻,如果你非要坚持孙、刘之间依然含情脉脉,孙、刘联盟依然八块腹肌、金刚不坏,即使我同意,刘皇叔也不答应啊!
我说孙、刘两家再次联合,当然有证据。
证据一。诸葛亮《后出师表》载,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
吴国违反盟誓,导致关羽败亡。说明,孙、刘两家处在联盟期。
证据二。《三国志·马良传》载,(刘备)派马良出使吴国。马良就找孔明说,哥啊,这次我奉国家之命,协调咱和东吴的关系,您替我向孙权写个介绍信呗,到时我跟他见个面、谈个话唔的,也顺畅些。
马良是襄阳人,兄弟五个,都有才能,名字里都有个“常”字,乡里给他们编了一句顺口溜: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马良眉毛中有白毛,所以被称为马白眉。哥儿五个里,最有才能的就是他。他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弟弟,叫马谡。马良跟诸葛亮关系非常好,称孔明为哥哥。
马良提了要求,孔明说,可以啊,你自己先草拟个稿子吧。
马良就给自己写了一封介绍信:
寡君遣掾马良通聘继好,以绍昆吾、豕韦之勋。其人吉士,荆楚之令,鲜于造次之华,而有克终之美,愿降心存纳,以慰将命(译文:我们老大特派干部马良前往访问续好,以发扬光大昆吾、豕韦的功业。马良很有才华,曾经在荆州做过官,此人决不轻率鲁莽,做事尽善尽美,希望能屈驾接纳,让他完成使命)。
马良出使东吴,“权敬待之”。
这一段,有三个重点。
第一,马良出使的时间。马良称刘备为“寡君”,寡君的意思是,臣子对他国谦称自己的国君。也就是说,马良此次出使,是刘备称汉中王之后,否则,应称“左将军”。
第二,马良的使命是“通聘继好,以绍昆吾、豕韦之勋”。据说,夏朝晚期,诸侯都各自为政了,只有昆吾、豕韦、顾三个诸侯依然效忠。我理解,马良此语,意指虽然东汉政府风雨飘摇,但刘备方面要继续联合孙权,效忠大汉,共同打击曹操。
第三,出使效果不错。马良出使东吴,“权敬待之”。
这次出使,商讨的具体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合理推测,大概率是孙、刘两家,共同讨伐曹操。具体出兵方向,关羽打襄阳、樊城,孙权打合肥、徐州。
我凭什么这么说?
继续亮证据。
《三国志·关羽传》裴松之注引《典略》载:(关)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于羽。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貉子(貉子又名狸、土狗、土獾、毛狗。貉读如毫)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
大概意思是,关羽包围樊城,孙权派人表示,我方要帮助你一块儿干曹军,但同时又让自己人走得别太快,然后,派主簿先去见关羽。关羽对东吴的缓慢行动非常恼火,而且此时已经降了于禁七军,势头正盛,牛气冲天,破口大骂:你们这些土狗,好大的狗胆!老子打下樊城,难道不能灭了你们吗?孙权听说后,知道关羽瞧不起自己,于是,写亲笔信向关羽道歉,并承诺,自己将亲自带兵出征。
“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于羽”,这句话,比较难懂。我查了很多资料,大多数人只是引用原文,并不解释。
方诗铭先生在他的《论三国人物》中,对这段话略有分析。方先生认为,“权遣使求助之”,可能文字上顺序反了,应该是“遣使求权助之”,也就是说,关羽先派人找孙权帮忙,孙权之后假装帮忙,在路上磨叽,迟迟不到,把关羽惹火儿了,所以关羽见到孙权的使者,大骂一顿。
关二爷这样的人,除了玄德哥哥谁都不服的人,拒绝孙权提亲的人,骂孙权是狗东西的人,他怎么可能去求孙权的帮助呢!
方先生的解释肯定是错的,但这不能怪他。因为,方先生这样的学者,根本无法想像孙十万的人品差到什么程度,呵呵。
也正由于此,方先生是不可能想到孙、刘两家已经结盟,打算共同讨伐曹操的。
两家签过协议,关羽已经打得绚烂无比,孙权的部队还跟那儿晃荡呢。所以,二爷才怒了,说你们这帮狗东西云云。
关羽这么骂孙权,孙权居然低三下四写信道歉,并且“许以自往”。至少,在表面上,孙权是理亏的。实际上,我猜,孙十万已起杀心。
那么,孙权许以自往,是要出征哪里呢?
应该是合肥、徐州方向。前面讲的扬州刺史温恢说,来攻合肥的这帮贼兵,没啥可担心的,现在已经开始涨水,我怕曹仁那边会有大麻烦。可见,孙权应该是在七月即将涨水的时候,派出一支烂蒜队伍,一看就是旅行团、不是战斗队的那种。此番,孙权表示要亲自带部队上,这是忽悠关羽呢。
另外,吕蒙向孙权建议攻击关羽,孙权表示,我打徐州怎么样?吕蒙说,徐州确实好打,但是,那地方一马平川,更适合步骑兵作战,咱就算打下来,曹老板派一支人马过来,就抢回去了,咱要没个七八万人马,打下来也守不住。
综上,关羽打樊城,不是擅作主张,而是在刘备和孙权共同策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刘、孙双方商定,共同起兵,关羽打曹仁,孙权攻合肥,曹操刚在汉中吃了败仗,再同时面对孙、刘两路进攻,势必首尾难顾。而刘备集团拿下襄阳、樊城,可将南阳郡纳入囊中,孙权集团拿下合肥,剑指徐州,则北方可图。
对政治联盟而言,互不信任、互相设防,是一个常态。刘备集团未必真的指望孙权出兵,通过一纸协议,让孙权不要在关羽后面搞事情,也就达到了目的。不过,大家都知道孙十万说话不算数,但谁也没想到,这个货没底线到了这种程度。刚刚斩鸡头、烧黄纸、歃血为盟,一扭脸就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在关二爷背后狠狠攮了一刀。饶是变脸高手刘皇叔,也被小孙同志给骗了。
很多人都提出疑问,说关羽遭到孙权暗算时,刘皇叔为什么不救援?甚至,大牛人章太炎提出一种匪夷所思的观点,大意是关羽功高而无过,谁的话都不听,诸葛亮担心以后自己主政后收拾不了关羽,于是,不惜以荆州为代价间接害死了关羽。
不管章大牛是多大的牛,这个观点,我呸!
不过,据说章太炎晚年时,收回了这个观点。
实际上,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即可知晓,哪是刘皇叔不派兵救援二爷啊?皇叔是根本没有反应啊。二爷也是一样,到死可能都不信孙十万真的捅刀子了,所以,军败之后,他没有西走汉中逃命,而是南下麦城,数与吕蒙通使,想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关羽动不动就羞辱孙权和他的手下,可能激化了矛盾,但并不是孙权翻脸的根本原因。
打个比方,两个朋友都想发大财,平时关系也不错,经常一块儿去买彩票。突然有一天,其中一个中了一个亿,你看另一个会怎么想?他可能希望对方被人抢劫,被车撞飞,被雷劈到,被贼惦记……但就是不会默默祝福对方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
孙权就是这样的。当关羽水淹七军,势将拿下南阳,益州、荆州即将连成一片时,此时不捅关羽一刀,他孙十万以后拿刘大耳朵怎么办啊?难不成要给刘大耳朵做小弟吗?
因此,哪里有什么“大意失荆州”!只不过,关二爷轻信了政治盟友孙十万而已。
我感觉,如果二爷打曹仁没有那么高光,反倒不会招来杀身之祸。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精彩回顾▼21.水淹七军:关二爷的简历20.曹丕、曹植争夺太子之位(下):大师马保国挑战拳王泰森19.曹丕、曹植争夺太子之位(上):花团锦簇曹子建我知道你在看哦水往低处用逻辑还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