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句话、十个词,点滴成学!
今天的主题是:写景·赤壁一、好词积累陡峭(dǒuqiào)惊险(jīngxiǎn)奇峰(qífēng)断崖(duànyá)险峻(xiǎnjùn)折戟(zhéjǐ)沧海一粟(cānghǎiyīsù)水落石出(shuǐluòshíchū)风起云涌(fēngqǐyúnyǒng)怪石嶙峋(guàishílínxún)字词解释:①陡峭:指山势高而陡峻。②险峻:陡峭险恶的山势。③惊险:危险,使人惊讶紧张。④折戟:形容失败惨重。⑤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⑥风起云涌:大风刮起,乌云涌现。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盛。⑦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二、好句摘录危矶绝峭倚清江,人道曹刘旧战场。——方逢时《古战场赤壁感怀》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好句赏析: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三、经典古诗词霜天晓角·赤壁[宋]辛弃疾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
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
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背景:
辛弃疾(年-年),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宋孝宗淳熙四年(年),辛弃疾曾出仕湖北,并在江西、湖北两处调任频繁,当年苏轼贬黄州曾游赤壁,辛弃疾在此地因相同境遇起兴,写下这首词。
赏析:
这是一首赤壁怀古词。上片说苏轼贬黜黄州时所作赤壁词、赋,是抒写现实感触而借兴亡之感出之。下片先扬后抑。通篇隐含江山依旧、英杰流逝、人生瞬息、功业渺茫之慨。将这首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相比,可以感到苏词虽流露壮志难酬、自觉苍老之感,但善于自解自慰,以举酒赏月收煞;辛弃疾则更多执着现实,耿耿国忧,故其结处有长啸泣歌之举、天狭地窄难纳愤懑之悲。由此足见苏轼的词偏于清雄超旷,辛弃疾的词趋于沉郁悲壮,此正是苏辛二人词的区别。
用法指导:
当描写赤壁时,我们可以学习辛弃疾这首词的写法,借古抒情,寓情于景。词人因游览赤壁而缅怀苏轼,以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笔调急直,辞锋钢劲。在沉郁顿挫的风格中,更增人拗怒的神采。下片借助一“赤”一“白”和“石”与“水”这一色彩搭配和软硬的品质,形成清晰的对照。这是沿着江行至赤壁时所见风景,写得气势雄壮,很精彩。
四、名家名段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苏轼《后赤壁赋》
赏析:
本段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水落石出”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这里,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西鹊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奇异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可是,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写到这里,又突起神来之笔,写了一只孤鹤的“横江东来”、“戛然长鸣”后擦舟西去,于是,已经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澜,还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
用法指导:
在描写赤壁的景色时,我们可以学习文中的写法,把景物与游客的行动融为一体,从“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江岸夜景,写到“履巉岩,披蒙茸……”的山崖险情;从“曾日月之几何,而江水不可复识”的感叹,到“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变化,极腾挪跌宕之姿。通过夸张与渲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描写江山胜景,色泽鲜明,带有作者个人真挚的感情。巧用排比与对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乐感。读起来更增一分情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